自控温电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3407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15:15
一种自控温电热膜,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正极端、负极端以及分别与正极端、负极端连接的第一载流条和第二载流条,所述第一载流条与第二载流条之间设有填充碳发热层,所述碳发热层均匀填充有碳浆油墨,所述第一载流条与第二载流条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第一载流条和第二载流条垂直的碳晶片,每三个碳晶片与两端的第一载流条、第二载流条组成一个加热回路,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的三个碳晶片并联,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安装有控温开关,所述控温开关安装于碳发热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解决电热膜工作过程中局部聚温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控温电热膜,属于电热膜

技术介绍
低温辐射电热膜,是根据碳加载电流后发热的原理,经过碳浆涂印、复合等先进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性能稳定、温感舒适、安全可靠、无污染、无噪音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种植养殖、建筑供暖等领域。2011年I月和2014年6月,国家分别出台了《低温辐射电热膜行业标准》(JG/T286-2010)和《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319-2013),确立了电热膜的合法性和地位。电热膜在工作(发热)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因局部覆盖(如:棉织物)导致局部高温,从而引起安全问题。此类问题在电热膜应用过程中屡见不鲜。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需要设计一种可控温、加温均匀的自控温电热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电热膜工作过程中局部聚温的自控温电热膜,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及满足实际需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控温电热膜,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正极端、负极端以及分别与正极端、负极端连接的第一载流条和第二载流条,所述第一载流条与第二载流条之间设有填充碳发热层,所述碳发热层均匀填充有碳浆油墨,所述第一载流条与第二载流条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第一载流条和第二载流条垂直的碳晶片,每三个碳晶片与两端的第一载流条、第二载流条组成一个加热回路,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的三个碳晶片并联,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安装有控温开关,所述控温开关安装于碳发热层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载流条上设有接线片。优选的,所述控温开关连接温控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每三个碳晶片与两端的第一载流条、第二载流条组成一个加热回路,每个加热回路上安装有控温开关,控温开关连接温控器,当局部温度高于控温开关的设定温度时,温控器探测不到,此时控温开关断开,则此加热回路上的三个碳晶片便停止工作,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温开关闭合,三个碳晶片开始工作,产生热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热膜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自控温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电热膜应用于地暖时,电热膜表面不可避免有覆盖物,局部温度可能会急剧上升,所以可能会导致某一点由于温度过高,会导致地面以下材料破坏,甚至会导致木地板燃烧,造成不安全的隐患。参照图1,电流通过正极端001进入载流条004,再回到负极端002形成回路,所有碳晶片003均为并联,在通过碳浆油墨的时候,在电场的作用下,碳分子直接做布朗运动,产生温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自控温的电热膜,防止局部聚温。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先参照图2,一种自控温电热膜,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正极端101、负极端102以及分别与正极端101、负极端102连接的第一载流条104和第二载流条105,所述第一载流条104与第二载流条105之间设有填充碳发热层106,所述碳发热层106均匀填充有碳浆油墨,所述第一载流条104与第二载流条105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第一载流条104和第二载流条105垂直的碳晶片103,每三个碳晶片103与两端的第一载流条104、第二载流条105组成一个加热回路,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的三个碳晶片103并联,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安装有控温开关107,所述的控温开关107安装于碳发热层106上。所述第二载流条105上设有接线片,所述控温开关107连接温控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正极端(A点)进入第一载流条,经过三个并联的碳晶片,后传递到控温开关,并经第二载流条回到负极端(B点),形成一个加热回路。在通过碳发热层的时候,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碳分子直接做布朗运动,产生温度。当局部温度高于控温开关的设定温度时,如将设定温度设置为50°C,温控器探测不到,此时控温开关断开,则此加热回路上的三个温度过高的碳晶片便停止工作,当温度低于50°C时,控温开关闭合,三个碳晶片又继续工作,产生热量。本技术通过从点控制温度的方法,解决了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而产生的不安全隐患问题,通过控温开关,大大提高了电热地暖在地面以下工作的安全性。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自控温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正极端、负极端以及分别与正极端、负极端连接的第一载流条和第二载流条,所述第一载流条与第二载流条之间设有填充碳发热层,所述碳发热层均匀填充有碳浆油墨,所述第一载流条与第二载流条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第一载流条和第二载流条垂直的碳晶片,每三个碳晶片与两端的第一载流条、第二载流条组成一个加热回路,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的三个碳晶片并联,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安装有控温开关,所述控温开关安装于碳发热层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温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流条上设有接线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温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开关连接温控器。【专利摘要】一种自控温电热膜,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正极端、负极端以及分别与正极端、负极端连接的第一载流条和第二载流条,所述第一载流条与第二载流条之间设有填充碳发热层,所述碳发热层均匀填充有碳浆油墨,所述第一载流条与第二载流条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第一载流条和第二载流条垂直的碳晶片,每三个碳晶片与两端的第一载流条、第二载流条组成一个加热回路,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的三个碳晶片并联,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安装有控温开关,所述控温开关安装于碳发热层上,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解决电热膜工作过程中局部聚温问题。【IPC分类】H05B1/02, H05B3/20【公开号】CN204721628【申请号】CN201520419846【专利技术人】林维华 【申请人】苏州住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申请日】2015年6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控温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正极端、负极端以及分别与正极端、负极端连接的第一载流条和第二载流条,所述第一载流条与第二载流条之间设有填充碳发热层,所述碳发热层均匀填充有碳浆油墨,所述第一载流条与第二载流条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第一载流条和第二载流条垂直的碳晶片,每三个碳晶片与两端的第一载流条、第二载流条组成一个加热回路,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的三个碳晶片并联,所述每个加热回路上安装有控温开关,所述控温开关安装于碳发热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住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