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辐射热的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2289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0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碳纳米管发热层的层叠结构的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包括远红外线辐射层、金属层、金属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辐射热的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
技术介绍
随着加速化电动汽车的开发,急速增加对于在现有汽车中不成问题的制热系统的 关注。现有汽车虽使用了空气吹入式(Air-blowing system)制热体,但电动汽车不另行具 有制热单元,电动汽车的电池具有冬季的外部温度急速降低成为零下约l〇°C以下,则油耗 及效率降低的缺点。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在电池适用利用传递能量的平面状制热体来确保了温度的 均匀性,但在冬季使车内部温度变暖的方面存在耗电量的限制,因此其效果并不大。并且, 需要使乘坐车的人感到舒适,指定能够作为一般通用的空气温度的基准,并能够达到其温 度的有效的方法,因而开发用于适用电动汽车的制热体的必要性正在抬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抟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将因碳纳米管发热层发热而产生的热量向金属层传递,并 经由远红外线辐射层,从而释放辐射热并且能够使辐射热传递至被发热体(ni皆望刻) 的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 抟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包括碳纳米管发热层的层叠结构的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 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包括远红外线辐射层、金属层、金属丝。 本专利技术还可包括电极层,上述电极层与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电连接,且施加电源 时诱导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的发热。 在上述电极层施加电源时,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的发热温度可为约100°C至约 300。。。 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可包括约1重量%至约50重量%的金属丝。 上述远红外线辐射层可包含远红外线辐射物质。 上述远红外线辐射物质可包含选自由肥土、黄土、硅石、麦饭石、天然玉、木炭、锗、 碧玺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组中的某一种。 上述远红外线辐射层能够借助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的发热来释放辐射热。 上述金属层可包括金属薄片,上述金属薄片具有200W/m ?!(以上的高热导率,以便 于释放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所产生的热量。 上述金属层可包括选自由铝、铜、金、银、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的金属薄片。 在上述远红外线辐射层的下部可包括底漆层。 上述底漆层可包含选自由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酯类树脂、烯烃树脂及它们 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树脂。 在上述金属层的下部可包括中间层。 上述中间层可包含玻璃粉末或玻璃纤维作为粘结剂。 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可为约50°C至约100°C。 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的热效率可为约30%以上。 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的周边空气温度变化可为约KTC以内。 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能够以不直接接触被发热体的方式附着于汽车内部。 有益效果 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能够提高未另设制热系统的电动汽车的冬季室内温度。 并且,能够根据适用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的位置,维持使乘坐者感到舒适的 汽车室内温度。【附图说明】 图1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 图2表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拍摄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所包括的碳纳 米管发热层。 图3表示在使用铝金属薄片作为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所包括的金属层的情 况下,测定的错金属薄片的热扩散系数(Thermal Diffusivity)。 图4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 图5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 图6表示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的多种形状。 图7表示实验例2中的设置于汽车的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的位置。 图8及图9以曲线图的方式表示实验例3中实施例的在设置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 的情况和设置空气吹入式陶瓷电热元件(PTC)加热器的情况下的耗电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例。这些例子只不过是作为例示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并不 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只根据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的范畴而定义。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包括碳纳米管发热层的层叠结构的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 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包括远红外线辐射层、金属层、金属丝。 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作为维持加热汽车室内温度时乘坐车的人所感到的舒 适的空气温度,能够根据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构成发热体来维持汽车内部的空 气温度。上述舒适温度是指人体所处的空气温度是否舒适的温度,根据不同的人存在相对 的差异,但上述舒适温度意味着使大多数人感到舒适的空气温度。 与过去所使用于常规的汽车的发热方向盘、发热坐骑或起着加热身体下部的作用 且耗电量大的空气吹入式发热体(例如,Air Blowing陶瓷电热元件加热器)不同,使用上 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所使用的能量。并且,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上述 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的热流量来调节发热温度,从而能够有效地使人体的下半身变暖,并 使冬季制热体所消耗的汽车的能量最小化来增加行驶距离。 具体地,对于电动汽车而言,不另行存在发热体,因而在汽车室内中使发热体存在 于人体的下半身的情况比不存在发热体的情况更能够使乘坐者感到舒适。 图1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10 可包括远红外线福射层300、金属层200、碳纳米管发热层100。 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100可包括金属丝。以往虽使用了金属和碳纳米管本身的复 合体,在碳纳米管表面处理了球形态的金属粒子,因而与在曲面进行涂敷的情况相同地,金 属粒子的分散不均匀,且未能够使金属粒子连接,因此导致电流流向一边。相反,碳纳米管 发热层不包括球形态的金属粒子而是以一体的方式包括细线形态的金属丝,使得金属丝均 匀地分散于碳纳米管上,因而在碳纳米管发热层施加电压的情况下,能够使电流均匀地流 动。 金属丝指具有规定直径的大小的丝线结构体,大体地可包括具有小于约IOnm的 直径至具有数百nm直径的纳米线。具体地,金属丝的直径可为约20nm至约250nm。 并且,上述金属丝的纵横比可为约4至约50。上述纵横比是指横向及纵向的比率, 意味着使金属丝的长度除以金属丝的直径的值。具体地,上述金属丝的长度可为约I ym至 约 10 y m〇 图2表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拍摄上述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所包括的碳纳 米管发热层,可知碳纳米管发热层包括具有约20nm至约250m的直径的金属丝。 上述汽车平面状发热体还可包括电极层,上述电极层与碳纳米管发热层100电连 接,且施加电源时诱导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的发热。在上述电极层施加电源时,即若通过施 加电压使电流动,则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产生热,从而能够使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的温度 上升。具体地,将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产生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平面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纳米管发热层的层叠结构,上述碳纳米管发热层包括远红外线辐射层、金属层、金属丝。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睿理芮圣勋李宗勋申昌学朴欧逸黄德律朴桓石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