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知勉专利>正文

一种配用平面状台面电磁炉的中式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37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配用平面状台面电磁炉的中式炒锅,含锅耳(5)与金属材质全曲面锅身(1),它具有方便中华菜肴炒、炸、煎、煮烹调操作的中华传统形状下凹弧形锅面(2)。所述中式炒锅还包含能提高电-热转换效率、具有平面底面的铁磁性金属圆柱形薄板状锅底(3),及存在于所述锅身与锅底的环状楔形间隔空间起导热与均热作用的金属填充体(4)。全锅呈碗状外形,以减小体积、外表面积、重量及热量损耗。用成形-焊接-浇铸法或整体浇铸法制造。(*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与平面状台面电磁炉配用的中式炒锅。电磁炉因为其节能、高效、洁净的明显优势,伴随着生产厂商及年生产总量的逐年增加,正在加速进入普通百姓家中。但是,电磁炉及其配套锅具作为西方发源的家用电炊具组合,是按照西方饮食烹调习惯设计开发的。并且,鉴于电磁炉感应加热原理,要求锅具底面具有铁磁性,又要求其与藏于电磁炉台面下方的感应线圈保持均匀间距以实现两者之间良好耦合。因此,市场上的电磁炉绝大多数具平面状台面,与电磁炉配用的现有锅具绝大多数系平面状锅底。这种组合能满足蒸、煮、炖、烧烹调操作的一般需要。但是,就华人而言,饮食烹调习惯偏好炒制。炒制操作则要求锅具提供油料、物料、佐料在短时爆炒过程中快速且充分接触与混合的机会,使它们之间迅速发生作用,才能烹调出色、香、味、形俱佳且营养丰富的中华炒制菜肴上品。此种锅具当非中式炒锅莫属。传统的中式炒锅具有全曲面的下凹弧形锅面,其中心处于最低位置,也是受热温度最高区域。油料倒入锅内自然集中于此区域受热;佐料、物料倒入锅内亦自然集中于此区域,并浸泡于已受热油料中得以快速且充分接触与混合,在受热同时相互发生作用;因此实现中华菜肴炒制操作对短时爆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用平面状台面电磁炉的中式炒锅,它的锅体包含锅耳(5)与金属材质全曲面锅身(1),所述金属材质全曲面锅身(1)呈现为中华传统形状下凹弧形锅面(2),该下凹弧形锅面(2)具有完全的曲面形状,即其包络线上各点曲率半径不发生突变、亦不发生非单调性改变;所述中式炒锅的特征在于,它的锅体外形呈碗状,该碗状锅体还包含:铁磁性金属材质的、直接参与电-磁-热能量转换的、其直径与电磁炉感应线圈相当约为150至180毫米的、其厚度满足与电磁炉高频磁力线耦合所需及工艺过程所要求约为0.5至0.8毫米的、具有平面底面的圆柱形薄板状锅底(3),以及存在于所述金属材质全曲面锅身与所述铁磁性金属材质圆柱形薄板状锅底的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用平面状台面电磁炉的中式炒锅,它的锅体包含锅耳(5)与金属材质全曲面锅身(1),所述金属材质全曲面锅身(1)呈现为中华传统形状下凹弧形锅面(2),该下凹弧形锅面(2)具有完全的曲面形状,即其包络线上各点曲率半径不发生突变、亦不发生非单调性改变;所述中式炒锅的特征在于,它的锅体外形呈碗状,该碗状锅体还包含铁磁性金属材质的、直接参与电-磁-热能量转换的、其直径与电磁炉感应线圈相当约为150至180毫米的、其厚度满足与电磁炉高频磁力线耦合所需及工艺过程所要求约为0.5至0.8毫米的、具有平面底面的圆柱形薄板状锅底(3),以及存在于所述金属材质全曲面锅身与所述铁磁性金属材质圆柱形薄板状锅底的环状楔形间隔空间内、在双侧界面上均具冶金结合的、起导热与均热作用的金属填充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用平面状台面电磁炉的中式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状锅体的“碗身”即所述金属材质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知勉
申请(专利权)人:钟知勉赵平王学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