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发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8056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面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具有:针织结构(1)、在所述针织结构(1)中在纵方向上具有间隔的、在横方向上编入的多根第1发热丝(3a)、在所述横方向的针织结构(1)的两侧的边缘部(6,6)中在纵方向上编入的多根导电丝(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通电来发热的面状发热体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埋入车辆用椅子中的面状发热体。面状发热体具有布部件、在该布部件上以并列状设置的多个加热线、在该布部件的两侧的边缘部通过粘接或缝接设置的通电设备。加热线由作为芯部的碳纤维和在该碳纤维上捻合的包芯纱构成。专利文献I中,作为上述布部件,公开了织物(实施例1)、编织物(实施例2)、编带(实施例3、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88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对于专利文献I的面状发热体,在制作布部件后,通过粘接、缝接将通电设备安装在该布部件上,因此,其制作消耗工夫。此外,在使用中会有通电设备要么从布部件上掉落,要么偏离这样的危险。此外,加热线如果断线,就会在布部件的整个宽度范围形成温度低的部分。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生产性、耐久性优异的面状发热体。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是面状发热体,其核心在于,具有针织结构、所述针织结构中在纵方向上具有间隔并在横方向上编入的多根第I发热丝、在所述横方向的所述针织结构的两侧边缘部中在纵方向编入的多根导电丝。所述面状发热体还可以进一步在纵方向上具有编入的多根第2发热丝,以使得与所述第I发热丝相交叉。所述第I发热丝和所述第2发热丝可以被编织网状,以使得在其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第I发热丝和所述第2发热丝还可以由具有50 1000 Ω/m的电阻值的浙青系碳纤维构成。所述面状发热体还可以进一步具有覆盖所述针织结构整体的树脂或橡胶的片。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生产性、耐久性优异的面状发热体。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发热体的平面图。图2是构成图1中所示的面状发热体的发热基布的放大平面图。图3是显示进一步放大图2中所示的发热基布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4是显示将构成图2中所示的发热基布的组织各自分离的平面图。图5是显示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热丝放大的侧面图。图6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发热体中的保护片的表面温度变化的曲线。图7是显示对于使用每单位长度的电阻值不同的碳纤维的发热丝,测定施加了电压时的电流值、消耗电力、电阻和温度的结果的表。图8是显示根据图7的测定结果而得出的消耗电力与表面温度的关系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发热体20。面状发热体20由包括网状的针织结构(编织物)的发热基布I和覆盖发热基布I整体的保护片2构成。发热基布I中,将多根发热丝(第I发热丝)3a按照在纵方向(经向)上的规定间隔,编入横方向(纬向)。此外,发热基布I中,将多根发热丝(第2发热丝)3b按照在横方向(纬向)上的规定间隔,以与发热丝3a相交叉的方式编入纵方向(经向)。上述规定的间隔,在本专利技术中没有限定,但例如为2 4cm。S卩,在发热基布I中,将发热丝3a和发热丝3b编织成格子状(网状),以使得形成多个在纵方向和横方向上各自具有2 4cm左右的长度的空隙5。发热丝3a、3b都是由碳纤维构成,是具有规定电阻值的导电体(电阻体)。因此,如后所详述的,如果在发热丝3a、3b中流过电流,则其会发热,其结果是发热基布I的整面会发热。对发热基布I进行详述。本实施方式的发热基布I是针织结构(编织物),例如由拉舍尔经编机进行编织。拉舍尔经编机的针织密度(knitting gauge)在本专利技术中没有限定,但例如是12G(机号)/英寸(12针/英寸)。此外,发热基布I的编织中的打纬(打込> )次数,本专利技术中没有限定,但例如是22次/英寸。即,在该打纬次数的情况下,编织时沿着纵方向每I英寸中编织22个线圈(loop)。发热基布I具有网状部7和在横方向上在网状部7的两侧设置的边缘部6、6。首先,对边缘部6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中所示,边缘部6使用底纱11、插入丝12和导电丝4来进行编织。这里,例如底纱11和插入丝12是棉丝,导电丝4是铜丝(铜线)。具体的,编织多个底纱11的链式线圈21,相对于这些多个链式线圈21以Z型编入插入丝12,来相互连接链式线圈21,在多个链式线圈21中的至少I个中编入导电丝4。此外,如图2所示,在边缘部6中,沿着纵方向,以每个上述规定的间隔,编入构成网状部7的插入丝13、14和发热丝3a。这里,插入丝13、14例如是棉丝。链式线圈21按照例如图4所示的编织图案Pl来进行编织。此外,插入丝12按照例如图4所示的编织图案P5来编织。需要说明的是,底纱11和插入丝12都可以按照其他编织图案来编织。链式线圈21的根数是任意的,本实施方式的各边缘部6如图3所示,具有例如22纵行的链式线圈21。在边缘部6中进而将多个导电丝4编入纵方向。具体的,分别对于位于边缘部6内的网状部7侧的多个链式线圈21,以Z型编入导电丝4。导电丝4例如按照图4中所示的编织图案P4编入到链式线圈21中,由于要承担向发热丝3a的作为电流供给路径的任务,因此,要与插入到边缘部6的发热丝3a进行电连接。由于具有这样的目的,因此,导电丝4由铜等导电性高的金属或合金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是满足所希望的机械特性、电特性,则在各链式线圈21中编入的导电丝4的根数就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每I纵行的链式线圈21并列编入2根导电丝4。此外,只要是满足所希望的机械特性、电特性,则编入导电丝4的链式线圈21的数量(纵行)就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从网状部7侧看去,分别在15纵行的链式线圈21中编入导电丝4。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合计30根导电丝4被编入到边缘部6中。在纵方向上的各边缘部6的一个端部上设置端子8。端子8与导电丝4电连接。此外,各边缘部6的端子8与引线9连接,引线9与电源10的输出连接。因此,来自电源10的电流经过引线9、端子8、导电丝4流向发热丝3a、3b。需要说明的是,电源10的输出电流可以是直流和交流的任一种。此外,电源10的驱动电力也可以是直流和交流的任一种。例如,电源10可以通过家庭用电力来运行,也可以由电池来运行。接着,对网状部7进行说明。网状部7使用底纱11、插入丝13、14和发热丝3b来编织成格子状(网状)。由底纱11隔着上述规定的间隔编织多个一组的链式线圈21。发热丝3b在一组链式线圈21的各自中,在跨过其间的同时在纵方向编入成Z型、系上这些链式线圈21的同时,发挥与发热丝3a同样的发热体的功能。进而,插入丝13、14沿着横方向将这些链式线圈的组连接起来,防止各组的链式线圈21和各发热丝3b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的网状部7中,成对的2纵行链式线圈21、21(图3中的链式线圈21a、21b)按照8纵行的间隙来编织多个。换而言之,以8out/2in的方式反复进行规定次数地使用底纱11的链式线圈21的编织。即,对于链式线圈21的形成,(a)为了形成一方的边缘部6,编织22纵行的链式线圈21,(b)为了形成网状部7,以8out/2in的方式反复进行例如38次的链式线圈21的编织,进而空开8针,(c)为了形成另一方的边缘部6,编织22纵行的链式线圈21。如图3所示,如果将成对的左边的链式线圈21和右边的链式线圈21分别表示为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5.20 JP 2011-1130831.一种面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针织结构、 在所述针织结构中在纵方向上具有间隔的、在横方向上编入的多根第I发热丝、 在所述横方向的所述针织结构的两侧的边缘部中在纵方向上编入的多根导电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在纵方向上编入的多根第2发热丝,以使得与所述第I发热丝相交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本武郎白泽秀和垣内大吾山田佑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艾斯特协同组合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