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通专利>正文

驳船船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3285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驳船船队,包括两只端部船体、一只以上的单位船体;所述端部船体位于船队的两端,单位船体串联连接在两只端部船体之间;所述单位船体的底部向上内凹成空腔,且船体内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空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摩擦阻力小、吨位大;驳船在直线航行时连接处仅有很小的兴波阻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驳船船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内河航道运行的驳船船队。
技术介绍
内河航道的一般特点为:水的深度较小、航道相对于海洋较曲折,随着内河运输船舶的不断发展,在吨位上和速度上不断提高,使得内河航道的这些特点对于船舶的限制日益明显,最主要的限制为航道水的深度较浅,大吨位的船舶无法航行。现有的驳船组成的驳船船队虽然提高了总吨位,但是船队的总湿面积大导致阻力很大,整个船队的速度较慢,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内河航道限制了大吨位船舶的航行,而现有的驳船组成的驳船船队虽然提高了总吨位,但是船队的总湿面积大导致阻力很大,整个船队的速度较慢,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驳船船队,包括两只端部船体、一只以上的单位船体;所述端部船体位于船队的两端,单位船体串联连接在两只端部船体之间;所述单位船体的底部向上内凹成空腔,且船体内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空腔连通。将多个船体串联连接可增加船的总长度,以提高船的总吨位;单位船体的底部向上内凹成空腔,便于在航行时,通过进气孔向空腔内注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的注入使船的大部分底面脱离与水面接触,大大减小接触面积;从而达到了在提高船的吨位的同时,减小湿面积与吨位之比。为减小船队航行时的兴波阻力,相邻单位船体之间,前船的船尾与后船的船头固接,且两船的连接处还设有内外双层链布;内层链布呈底部向上内凹的U字型,其两侧面垂直于船底,设置在相邻单位船体的外壁之间,其底面贴合船体底面设置,且底面的长度等于船体底面的宽度;外层链布的两侧分别连接相邻单位船体的外侧壁,外层链布的底边与内层链布的侧面底边连接;内层链布与船的外壁之间围成的空间内注水后形成内水带,内水带中注入的水对内层链布的底部压强等于空腔内空气压强与大气压之差;内层链布与外层链布以及船体的外壁之间围成的空间内注水后形成外水带,外水带注入的水与船体外侧的水在压强上相等。这种连接方式可称之为带水连接,在连接处的空间内注水充实空间,可使连接处具有和单位船体相同的横截面积,使得单位船体的连接处得以与船体底部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消除了普通的连接方式在航行时,在连接处产生的兴波阻力。所述链布由金属链和布组成,即在布上根据需要固定多条金属链,金属链负责承受拉力,是整个构造的框架,布采用不透水布料,负责 将水隔开,其与各个连接处密封连接,保证了不漏气漏水。在航行时水带中的水跟着一起运动,这样在速度恒定航行时船体间的水具有与船体同样的速度,对前后两个船体产生相等的压力,连接处几乎不再对船体产生兴波阻力。为保证船队航行过程中的灵活性,内层链布的侧面上设有一根以上的拉力杆,所述拉力杆垂直于船体底面且沿链布的宽边等距排布,相邻的拉力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拉力杆之间链布的宽度;还设有拉力绳索,所述拉力绳索的一端套接拉力杆,一端固接单位船体的外壁,拉力绳索之间均平行设置;所述外层链布一侧边与一只船体外侧壁固接,另一侧边通过收卷装置连接另一只船体的外侧壁,底边上设有连接链,前述拉力杆的底部套接在连接链上,并可沿连接链滑动。相邻的拉力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拉力杆之间内层链布的宽度,便于内层链布的折叠和展开,而外层链布通过收卷装置连接船体的外侧壁,也便于外层链布的自动调节,内外层链布之间通过拉力杆套接连接,便于调整内外层链布之间的相对位置,当船队位于曲折的河道时,常常需要一侧的内外层链布缩短,另一侧的伸长距离,保证内外水带在拐弯时也能始终保持紧绷状态;该种设计,便于调节内外链布的长度,使船队在拐弯时也能保持较小的兴波阻力。所述收卷装置一般采用现有的卷簧式收卷装置,便于在转弯时自动收放外层链布。虽然内外层链布的连接处处于非密封状态,但由于此处位于水下,在水压的作用下,夕卜水带内的水不会减少。为进一步减小船队航行时的兴波阻力,所述端部船体头部呈尖角状,后部的船体底部与单位船体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船的阻力主要分为兴波阻力和摩擦阻力,摩擦阻力与接触面积有关,兴波阻力主要由船体直接与水冲击所产生,流线型的端部船体可大幅减小兴波阻力。为进一步保证船队在运河内部运行的灵活性,所述端部船体上设有可收起放出的大型螺旋桨和小型螺旋桨。一般而言,船队的领头船用于控制航行的方向,且其船体适合放置螺旋桨的空间也较小,只能放置小型的螺旋桨用于船体转向,而尾部的船只则用于设置动力系统用于推动船队前行,一般放置 大型螺旋桨为船队提供主要的航行动力。本技术在两个端部船体同时设置大型螺旋桨和小型螺旋桨,通过螺旋桨收放可以实现船队双向航行。当船队需反方向运行是,由于内河航道较为窄,因此,掉头比较困难,本技术在反向运行时就无需掉头,只需收放不同的螺旋桨即可。为提高船队的平衡性,每个船体的船舱设有一个以上的蓄水仓,所述蓄水仓呈网状格分布;蓄水仓之间相互独立,且通过水管连接。具有平衡性的船队有两个要求:1、单个船体自身处于平衡状态2、各个船体吃水线相同。单位船体的平衡调节:将单个船体水仓中的水通过水管移动到处于不同位置的水仓,来调节船的总重力对船几何中心力矩的大小和方向,进而调节单个船体的平衡;调节船体的吃水线就是改变船体的总重量,通过像水仓中注水和排水来调节船体的总重量。本技术的优点是:在驳船的底部注入空气使驳船的底面脱离与水的接触,减小船体底部与水接触的面积,进而减小摩擦阻力;增大船的宽度与吃水线之比,在增加很少的湿面积的同时大大增大了驳船的吨位;在两个船体的连接处采用“带水航行”的方法使驳船在直线航行时连接处仅有很小的兴波阻力;牺牲驳船头部船体和尾部船体的部分载重能力,将其设计成水线面系数、方形系数和纵向菱型系数较小的船体,使驳船在高速航行时减小兴波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A向截面不意图。图3是链布与船体的连接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述,本技术包括两只端部船体1、十只单位船体2 ;所述端部船体I位于船队的两端,单位船体2串联连接在两只端部船体I之间;所述单位船体2的底部向上内凹成空腔2-1,且船体内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空腔2-1连通;相邻单位船体2之间,前船的船尾与后船的船头固接,且两船的连接处还设有内外双层链布;内层链布3呈底部向上内凹的U字型,其两侧面垂直于船底,设置在相邻单位船体2的外壁之间,其底面贴合单位船体2的底面设置,且内层链布3底面的长度等于单位船体2底面的宽度;外层链布4的两侧分别连接相邻单位船体2的外侧壁,外层链布4的底边与内层链布3的侧面底边连接;内层链布3与船的外壁之间围成的空间内注水后形成内水带,内水带中注入的水对内层链布3的底部压强等于空腔2-1内空气压强与大气压之差;内层链布3与外层链布4以及船体的外壁之间围成的空间内注水后形成外水带,外水带注入的水与船体外侧的水在压强上相等。内层链布3的侧面上设有一根以上的拉力杆,所述拉力杆垂直于单位船体2的底面且沿内层链布3的宽边等距排布,相邻的拉力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拉力杆之间内层链布3的宽度;还设有拉力绳索,所述拉力绳索的一端套接拉力杆,一端固接单位船体2的外壁,拉力绳索之间均平行设置;所述外层链布4 一侧边与一只船体外侧壁固接,另一侧边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驳船船队,其特征是,包括两只端部船体、一只以上的单位船体;所述端部船体位于船队的两端,单位船体串联连接在两只端部船体之间;所述单位船体的底部向上内凹成空腔,且船体内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空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通
申请(专利权)人:魏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