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和塔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7763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和塔式起重机。平衡臂包括平衡臂臂架和平衡重,平衡臂臂架的第一端与塔式起重机的回转塔身连接,平衡重设置于平衡臂臂架的第二端并包括多块配重体,多块配重体中一部分配重体从平衡臂臂架的第二端的外侧开始沿平衡臂臂架的延伸方向远离平衡臂臂架依次布置而形成中位平衡重,多块配重体的其余部分配重体设置于中位平衡重的侧面而形成侧位平衡重。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满足塔式起重机正常平衡力矩的前提下,可以使平衡重的重心更加远离回转塔身的回转中心,在达到相同的配重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轻平衡重的重量,达到轻量化设计的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和塔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包括平衡臂臂架10和平衡重30,平衡臂臂架10的第一端与塔式起重机的回转塔身连接,平衡重30设置于平衡臂臂架10的第二端并包括以31至36依次标注的多块配重体,平衡臂臂架10通过拉杆20与塔式起重机的回转塔身顶端相连。其中,多块配重体31至36沿平衡臂臂架10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于平衡臂臂架10的第二端,即平衡重30的各配重体31至36呈并列方式布置。以上现有技术中,平衡重30的重心Gl如图1所示布置在各配重体31至36的中间位置,在图1中重心Gl也位于拉杆20的延长线和平衡臂臂架10的交点处。重心Gl距塔身回转中心的距离为A。以上现有技术的平衡臂及塔式起重机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平衡重30的重心Gl距离回转塔身的回转中心O的距离A较小,平衡效果不好;塔式起重机的平衡重30总重量偏重,导致塔式起重机顶升压力较大,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和塔式起重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平衡重的多块配重体的布置方式为并列式布置而带来的平衡重的平衡效果不好、平衡重总重量偏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包括平衡臂臂架和平衡重,平衡臂臂架的第一端与塔式起重机的回转塔身连接,平衡重设置于平衡臂臂架的第二端并包括多块配重体,多块配重体中一部分配重体从平衡臂臂架的第二端的外侧开始沿平衡臂臂架的延伸方向远离平衡臂臂架依次布置而形成中位平衡重,多块配重体的其余部分配重体设置于中位平衡重的侧面而形成侧位平衡重。进一步地,侧位平衡重包括两块以上配重体,两块以上配重体分别设置于中位平衡重的两侧。进一步地,侧位平衡重包括偶数个配重体,偶数个配重体对称地设置于中位平衡重的两侧。进一步地,侧位平衡重的每块配重体的水平矩形横截面的长边方向平行于平衡臂臂架的延伸方向。进一步地,中位平衡重包括靠近回转塔身的第一端和远离回转塔身的第二端,与中位平衡重的第一端相比,侧位平衡重更靠近中位平衡重的第二端。进一步地,侧位平衡重包括靠近回转塔身的第一端和远离回转塔身的第二端,侧位平衡重的第二端的端面与中位平衡重的第二端的端面平齐或比中位平衡重的第二端的端面更远离回转塔身。进一步地,平衡臂臂架包括从平衡臂臂架的第二端侧部向两侧分别延伸的多个侧位支架,其余部分配重体一一对应地悬挂于相应的侧位支架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包括回转塔身和设置于回转塔身上的平衡臂,其中,该平衡臂为前述的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根据本技术的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由于改变了多块配重体的布置方式,使平衡重的多块配重体中一部分配重体从平衡臂臂架第二端外侧开始沿平衡臂臂架的延伸方向远离平衡臂臂架依次布置而形成中位平衡重,多块配重体的其余部分配重体设置于中位平衡重的侧面而形成侧位平衡重。以上布置方式在满足塔式起重机正常平衡力矩的前提下,相对于现有技述中平衡臂的平衡重布置方式,可以使平衡重的重心更加远离回转塔身的回转中心,在达到相同的配重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轻平衡重的重量,达到轻量化设计的效果。整个塔式起重机的上装部分重量随即减轻,塔式起重机顶升力的需求也减小,经济性提闻。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的配重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的配重布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X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塔式起重机包括回转塔身、平衡臂和拉杆20。其中,平衡臂包括平衡臂臂架10和平衡重30,拉杆20连接平衡臂臂架10与塔式起重机的回转塔身顶端。平衡重30设置于平衡臂臂架10的第二端并包括以31至36依次标注的六块配重体。在其它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配重体的数量可以依据工程需要设置为其它的数量,不限于六块,其他可以实现相同效果的数值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其中,六块配重体中四块配重体31至34从平衡臂臂架10的第二端的外侧开始沿平衡臂臂架10的延伸方向朝向远离平衡臂臂架10的方向依次布置而形成中位平衡重,即平衡重30中部分配重体31至34呈并列方式布置。而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最靠近回转塔身的两块配重体35和36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在了中位平衡重的侧面,形成了侧位平衡重。以上布置方式在满足塔式起重机正常平衡力矩的前提下,相对于现有技述中平衡臂的平衡重布置方式, 可以使平衡重的重心更加远离回转塔身的回转中心,在达到相同的配重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轻平衡重的重量,达到轻量化设计的效果。在塔式起重机中应用本实施例的平衡臂,整个塔式起重机的上装部分重量随即减轻,塔式起重机顶升力的需求也减小,经济性提高。为便于理解和对比,在图3和图4中,除了标注了本实施例中的平衡重30的重心G2的位置和重心G2距塔身回转中心的距离B外,还对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平衡重30的重心Gl以及重心Gl距塔身回转中心的距离A进行了标注。如图3和图4所示,与现有技术对比,将平衡重35、36分别布置在中位平衡重的侧面,这样在使用相同重量的平衡重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平衡重30的重心G2较现有技术的平衡重30的重心Gl距塔身更远,即距离B > A。或者由于ml XA=m2XB,而B > A,则ml > m2,其中,ml和m2分别代表现有技术和本实施例的平衡重的重量。故而,在平衡臂长度相同而使用不同重量的平衡重的情况下,使用本实施例的布置方式时,使用较轻的平衡重即可达到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平衡力矩。在本实施例中,平衡臂臂架10包括从平衡臂臂架10的第二端侧部向两侧分别延伸的两个侧位支架11,配重体35和36——对应地悬挂于相应的侧位支架11上。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只要在中位平衡重侧面设置侧位平衡重即可实现本技术的使用较轻的平衡重达到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平衡力矩的目的,而对于侧位平衡重的具体数量并无限制。当然,为了保证平衡臂全方位的平衡,优选地是侧位平衡重包括两块以上配重体,两块以上配重体分别设置于中位平衡重的两侧以达到两侧的配重块重量大尽可能的均匀,更优选地是侧位平衡重包括偶数个配重体,偶数个配重体对称地设置于中位平衡重的两侧。中位平衡重包括靠近回转塔身的第一端和远离回转塔身的第二端,与中位平衡重的第一端相比,侧位平衡重更靠近中位平衡重的第二端。更具体地,侧位平衡重包括靠近回转塔身的第一端和远离回转塔身的第二端,侧位平衡重的第二端的端面与中位平衡重的第二端的端面平齐或者比中位平衡重的第二端的端面更远离回转塔身。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平衡重重心尽量远离回转塔身的回转中心0,实现更好地减重效果。本实施例中,侧位平衡重的每块配重体的水平矩形横截面的长边方向平行于平衡臂臂架10的延伸方向。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平衡臂臂架10的侧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包括平衡臂臂架(10)和平衡重(30),所述平衡臂臂架(10)的第一端与所述塔式起重机的回转塔身连接,所述平衡重(30)设置于所述平衡臂臂架(10)的第二端并包括多块配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配重体中一部分配重体从所述平衡臂臂架(10)的第二端的外侧开始沿所述平衡臂臂架(10)的延伸方向远离平衡臂臂架(10)依次布置而形成中位平衡重,所述多块配重体的其余部分配重体设置于所述中位平衡重的侧面而形成侧位平衡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建军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