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3229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腰绳易与臂架发生碰撞,导致臂架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包括腰绳、连接座体以及拉板,其中:所述腰绳的其中一端与所述连接座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腰绳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拉板相连接;所述连接座体固定连接在起重臂其中的一节臂架底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提高臂架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履带起重机中,起重臂由多节臂架连接而成,起重臂具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以提升物品,使其具有一定的高度与幅度;二是用以承受载荷,使载荷通过起重臂逐步传递到整机及地面。可见,起重臂的长度是决定履带起重机作业高度与幅度的主要参数。因此,为了追求更大的起升高度与作业幅度,需要增加起重臂的长度。履带起重机的起重臂一般在地面由多节(或称:多个)臂架组装好后,通过自身变幅能力将起重臂起臂到工作角度。臂架是一种空间桁架臂结构,主要由布置在矩形截面四个角点的弦杆和连接各弦杆的斜腹杆通过焊接组成。弦杆为桁架臂上布置在矩形截面四个角点的无缝钢管。腹杆为桁架臂上连接弦杆的无缝钢管,通常为斜腹杆,既与弦杆呈一定角度排列。如图1所示,在水平起臂状态,多节臂架组装而成的起重臂I是一个长而细的压弯结构,由于起重臂I的自重,整个起重臂I尤其是中间部分会产生向下的挠度,在变幅力产生的起重臂I轴向分力作用下将进一步加大初始变形,引起二次变形,从而增加起重臂I的结构应力。起重臂I长度越长,起重臂I的重量就越重,当起重臂I到达一定长度后,起重臂I将有失稳的危险。上述情况严重阻碍希望通过增加起重臂I长度达到更大起升高度与作业幅度这一目的的实现。现有技术中,在较长的起重臂I (或称:长臂架、长起重臂)中间增加支承或约束是减小长起重臂I所带来的起重臂变形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履带起重机最常采用的方式是增加腰绳。如图2所示,腰绳连接于起重臂I与拉板3之间。从图2中可以看出:腰绳2在起重臂I上的位置范围是比较大的,由于腰绳2是单独的结构件,如何在起重臂I上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腰绳2,同时腰绳2不会在起落臂的时候与拉板3或起重臂I产生干涉便成了腰绳布置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如图2 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腰绳布置的方式(或称: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案一、腰绳2布置在臂架4、臂架5 —端接头的上铰点处与拉板3之间。腰绳2 —端连接在臂架4与臂架5连接处的上部铰点位置(图3所示A处),另一端连接在与臂架铰点对应的拉板3的铰点上(图3所示L处)。在需要安装腰绳2时,将两节臂架即臂架4与臂架5之间连接的销轴与两节拉板3之间连接的销轴拆下,再分别将腰绳2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臂架4、臂架5及拉板3安装在一起;拆腰绳2时亦然。在该种方案下,当履带起重机由于换臂长或其他情况需要趴下臂架使拉板3落下到起重臂I上时,腰绳2容易堆叠到臂架4、臂架5上。方案二、腰绳2布置在臂架4、臂架5 —端接头的下铰点处与拉板3间。腰绳2 —端连接在臂架4与臂架5连接处的下部铰点位置(如图4所示B处),另一端连接在与臂架铰点对应的拉板3的铰点上(如图4所示L处)。这样,一部分腰绳2处于臂架4、臂架5内部,通过对加重臂架内部的腰绳2,使臂架下落且拉板3下落时,臂架内部的腰绳2通过其重量将臂架上部的腰绳2拖拽至臂架4或臂架5内部,以此避免腰绳2在臂架4、臂架5上堆叠的情况发生。如图2 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提供的腰绳布置方式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方案一:1、在如图3所示的方案一中,由于固定腰绳2的销轴同时也是两节臂架即臂架4、臂架5之间以及两节拉板3之间的连接销轴,当需要拆装腰绳2时,臂架4、臂架5之间连接的销轴与两节拉板3之间连接的销轴都需要重新拆装一次,而臂架4、臂架5及拉板3由于其重量较大,拆装很不便利,大大影响了腰绳2的拆装效率。2、臂架4、臂架5连接处(如图5所示S处)由于需要完成各种功能,该区域有相当数量的附件。当如图3所示拉板3落下到臂架5上时便会至少出现以下问题:问题1、腰绳2堆积在臂架4、臂架5上,使得拉板3无法顺利进入拉板托架(图5中C处),从而影响整个臂架长度范围内拉板的放置;问题2、由于腰绳2落下后会有很大一部分落在臂架4、臂架5上,腰绳2落下区域有相当数量的附件,这些附件极有可能与腰绳2的组件干涉。再次起臂时,落下来的腰绳2的组件再次随拉板3上升,很可能在上升过程中钩挂住臂架4或臂架5上的某一附件,造成某些结构件的损坏。方案二:1、与方案一同理,拆装如图4所示腰绳2时也需要同时拆装臂架4、臂架5及拉板3,拆装很不便利,影响了腰绳2的拆装效率。2、通过使一部分如图4所示腰绳2置于臂架4、臂架5内部,在臂架4、臂架5及拉板3下落时,臂架4、臂架5内部的腰绳2通过其重量将臂架4、臂架5上部的腰绳2拖拽至臂架4、臂架5内部,可以避免腰绳2在臂架4、臂架5上堆叠的情况发生。但由于在起落臂时腰绳2会反复的通过臂架4、臂架5连接处的间隙,避免腰绳2在频繁起落过程中与图5所示S处的附件相互碰撞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同时,为了便于运输,每节臂架对应的拉板3的总长与起重臂的长度是相等的,SP当拉板3完整安装在臂架上时,拉板3安装点与臂架安装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由图1及图2可知起臂及工作时,拉板3与臂架会成一定角度,此时,拉板3安装点相对臂架安装点会有一个朝向臂头方向的水平位移,以图4为例,上述情况下,腰绳2相对于竖直方向也会有一个偏角,即会靠近臂架5,便会造成以下技术问题:问题1、工作时腰绳2碰到臂架5的横杆,使该处横杆多承受腰绳2带来的分力。问题2、不管问题I会不会发生,在起落臂时,腰绳2不可避免的会与臂架5横杆发生碰撞O由上可见:现有技术存在腰绳易与臂架发生碰撞,而腰绳与臂架发生的碰撞会造成臂架主要横杆的损伤,导致臂架使用寿命短,不利于臂架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腰绳易与臂架发生碰撞,导致臂架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具有拆装效率高、腰绳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包括腰绳、连接座体以及拉板,其中:所述腰绳的其中一端与所述连接座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腰绳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拉板相连接;所述连接座体固定连接在起重臂其中的一节臂架底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拉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腰绳的其中另一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连接通孔相铰接。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臂架底部的主弦杆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体包括底座板、连接板、连接轴以及挂接件,其中:所述底座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臂架底部的主弦杆上;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板上,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铰接孔,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铰接孔,所述挂接件呈内凹状,且所述挂接件的两端的末端均设置有末端通孔并通过所述末端通孔与所述连接轴延伸出所述铰接孔的两端相铰接;所述腰绳的其中一端为环状且该端与所述挂接件相挂接。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腰绳的另一端为板状且其上设置有腰绳通孔,所述连接销贯穿所述腰绳通孔与所述拉板上的所述连接通孔。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该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包括两条所述拉板,所述臂架底部设置有两根所述主弦杆,其中:每根所述主弦杆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座体,所述腰绳包括位置相对的两条链条,两条所述链条中其中之一与两根所述主弦杆上其中一根所述主弦杆上固定连接的所述连接座体相连接,两条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腰绳、连接座体以及拉板,其中:所述腰绳的其中一端与所述连接座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腰绳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拉板相连接;所述连接座体固定连接在起重臂其中的一节臂架底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腰绳、连接座体以及拉板,其中: 所述腰绳的其中一端与所述连接座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腰绳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拉板相连接; 所述连接座体固定连接在起重臂其中的一节臂架底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腰绳的其中另一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连接通孔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臂架底部的主弦杆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体包括底座板、连接板、连接轴以及挂接件,其中: 所述底座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臂架底部的主弦杆上; 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板上,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铰接孔,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铰接孔,所述挂接件呈内凹状,且所述挂接件的两端的末端均设置有末端通孔并通过所述末端通孔与所述连接轴延伸出所述铰接孔的两端相铰接; 所述腰绳的其中一端为环状且该端与所述挂接件相挂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 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绳的另一端为板状且其上设置有腰绳通孔,所述连接销贯穿所述腰绳通孔与所述拉板上的所述连接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承载臂架的腰绳连接装置包括两条所述拉板,所述臂架底部设置有两根所述主弦杆,其中: 每根所述主弦杆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座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平黄彬胡本孙丽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