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上的电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08453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0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元件上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极结构包含多条平行的条状电极以及垂直该些条状电极的至少一条汇流排电极,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利用具有多列平行的镂空沟槽的模版,印刷第一金属浆于该表面上,以形成多列平行的第一导电条;利用具有多列平行的桥接网孔区域以及至少一行长条状网孔区域的网版,印刷第二金属浆于该表面上,以形成多列平行的桥接导电部以及至少一条第二导电条,其中每一桥接网孔区域对应一个桥接导电部,每一行长条状网孔区域对应一条第二导电条,每一桥接导电部衔接同一列两相邻的第一导电条;以及烘干并烧结该多列平行的第一导电条、该多列平行的桥接导电部以及该至少一条第二导电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尤其是光伏元件(photovoltaic device)上的正面电极结构(front electrode)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元件”在此指电子元件、光电元件、光伏元件等。这些“元件”的表面上皆需电极结构。以光伏元件为例,光伏元件的正表面(也就是所谓的入光面)上需形成正面电极结构,以收集电子或电洞。一般正面电极结构包含多条平行且线宽较细的指状电极(fingerelectrode)以及至少一条与指状电极垂直且线宽较粗的汇流排电极(bus bar)。汇流排电极供光伏元件本身与其他光伏元件串联时焊接用。正面电极的品质直接影响光伏元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关于制造正面电极的先前技术有应用两次网版印刷技术,印刷出宽度较窄、高度较高的汇流电极。但是,此先前技术利用两次网版印刷是印刷相同图案,会产生图案对准误差。另有先前技术利用两次网印刷制造正面电极,第一次网版印刷形成该些指状电极的底部,第二次网版印刷形成该些指状电极的顶部及该些汇流电极。然而,在这些利用两次网版印刷的先前技术中,金属浆会渗入网版上纤维与纤维的交结处,导致印刷对应正面电极的金属浆图案会产生扩墨现象。因此,利用两次网版印刷的先前技术制造正面电极,会制造单一电极的线宽粗细不均匀,导致正面电极的品质不良,尤其是线宽较细的指状电极。运用这些先前技术,若要让指状电极保有基本的导电性,则需放宽指状电极的线宽,如此作法则增加正面电极在光伏元件上的遮蔽率,也会降低光伏元件整体的光电转换效率。制造光伏元件上的正面电极的先前技术也有利用模版(stencil),一次即印刷完成对应正面电极的图案化金属浆。模版上形成多条对应指状电极以及汇流排电极的镂空沟槽。模版上相邻两沟槽间的金属条在 模版印刷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变形,导致印刷金属浆形成的导电条有可能粗细不等。因此,利用模版印刷的先前技术也有在每一沟槽内保有多个悬空的桥接部。然而,此种利用一次印刷的先前技术每次印刷,会有金属浆没有溢流至桥接部下方的情况发生,导致印刷品质不佳。此外,此先前技术运用的模版其桥接部需额外加工,导致此模版的制造成本增加。显而易见地,目前对于细长电极的制造,尤其是对光伏元件上正面电极结构的制造仍有改善的空间,特别是对应正面电极结构的图案化金属浆的印刷制造仍需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元件上的电极结构的方法,尤其是制造光伏元件的正面电极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制造的正面电极具有优良的品质,有助于提升光伏元件整体的转换效率。本专利技术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于元件的表面上制造电极结构的方法,其中该电极结构包含多条平行的条状电极以及垂直该些条状电极的至少一条汇流排电极,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利用具有多列平行的镂空沟槽的模版,印刷第一金属浆于该表面上,以形成多列平行的第一导电条,其中每一镂空沟槽对应一条第一导电条,该模版上同一列相邻的镂空沟槽间具有桥接部;利用具有多列平行的桥接网孔区域以及至少一行长条状网孔区域的网版,印刷第二金属浆于该表面上,以形成多列平行的桥接导电部以及至少一条第二导电条,其中每一桥接网孔区域对应一个桥接导电部,每一行长条状网孔区域对应一条第二导电条,每一桥接导电部衔接同一列两相邻的第一导电条;以及烘干并烧结该多列平行的第一导电条、该多列平行的桥接导电部以及该至少一条第二导电条,进而形成该多条平行的条状电极以及该至少一条汇流排电极,其中每一条状电极由一列烧结的第一导电条以及同一列烧结的桥接导电部所构成,每一条汇流排电极由一条烧结的第二导电条所构成。较佳的,该桥接部的厚度与该模版的厚度相等。较佳的,该多列平行的第一导电条是在该多列平行的桥接导电部以及该至少一条第二导电条形成之前先行形成并烘干,或者该多列平行的桥接导电部以及该至少一条第二导电条是在该多列平行的第一导电条形成之前先行形成并烘干。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于元件的表面上制造电极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利用具有一列镂空沟槽的模版,印刷第一金属浆于该表面上,以形成一列导电条,其中每一镂空沟槽对应一条导电条,该模版上相邻的镂空沟槽间具有桥接部;利用具有一列桥接网孔区域的网版,印刷第二金属浆于该表面上,以形成一列桥接导电部,其中每一桥接网孔区域对应一个桥接导电部,每一桥接导电部衔接两相邻的导电条;以及烘干并烧结该列导电条以及该列桥接导电部,进而形成该条状电极,其中该条状电极是由该列且烧结的导电条以及该列且烧结的桥接导电部所构成。较佳的,该桥接部·的厚度与该模版的厚度相等。较佳的,该列导电条是在该列桥接导电部形成之前先行形成并烘干,或者该列桥接导电部是在该列导电条形成之前先行形成并烘干。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极结构,形成于兀件的表面上,该电极结构包含:多条条状电极,每一条状电极是由一列彼此不相连的第一导电条以及一列彼此不相连的桥接导电部所构成,每一桥接导电部衔接同一列两相邻第一导电条;以及至少一条汇流排电极,连接该些条状电极,每一条汇流排电极是由一条第二导电条所构成;其中该多列的第一导电条是利用模版印刷第一金属浆于该元件的表面上所形成;其中该至少一条第二导电条以及该多列桥接导电部是利用网版印刷第二金属浆于该元件的表面上所形成。较佳的,该多条条状电极彼此平行,该至少一条汇流排电极垂直该些条状电极。较佳的,该多列的第一导电条以及该多列桥接导电部是经烘干、烧结即成该多条条状电极,该至少一条第二导电条是经烘干、烧结即成该至少一条汇流排电极。较佳的,每一第二导电条的边缘部分覆盖在其连接的第一导电条上,每一桥接导电的边缘部分覆盖在其相邻的第一导电条上。较佳的,每一第一导电条的边缘部分覆盖在其连接的第二导电条上或相邻的桥接导电部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于元件的表面上制造电极结构的方法,该电极结构包含第一条状电极、第二条状电极以及汇流排电极,该第一条状电极与该第二条状电极彼此分离,该汇流排电极连接该第一条状电极与第二条状电极,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制备模版,该模版具有一列第一镂空沟槽以及一列第二镂空沟槽,两相邻的第一镂空沟槽间具有第一桥接部,两相邻的第二镂空沟槽间具有第二桥接部;制备网版,该网版具有一列第一桥接网孔区域、一列第二桥接网孔区域以及一长条状网孔区域;利用该模版,印刷第一金属浆于该表面上,以形成一列第一导电条以及一列第二导电条,其中每一第一镂空沟槽对应一条第一导电条,每一第二镂空沟槽对应一条第二导电条;以及利用该网版,印刷第二金属衆于该表面上,以形成一列第一桥接导电部、一列第二桥接导电部以及一第三导电条,其中每一第一桥接网孔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桥接导电部,每一第二桥接网孔区域对应一个第二桥接导电部,该长条状网孔区域对应该第三导电条,每一第一桥接导电部衔接两相邻的第一导电条,每一第二桥接导电部衔接两相邻的第二导电条;其中该第一条状电极由该列第一导电条以及该列第一桥接导电部所构成,该第二条状电极由该列第二导电条以及该列第二桥接导电部所构成,该汇流排电极由该第三导电条所构成。较佳的,该列第一导电条以及该列第一桥接导电部经烘干、烧结即成该第一条状电极,该列第二导电条以及该列第二桥接导电部经烘干、烧结即成该第二条状电极,该第三导电条经烘干、烧结即成该汇流排电极。较佳的,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于元件的表面上制造电极结构的方法,其中该电极结构包含多条平行的条状电极以及垂直该些条状电极的至少一条汇流排电极,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利用具有多列平行的镂空沟槽的模版,印刷第一金属浆于该表面上,以形成多列平行的第一导电条,其中每一镂空沟槽对应一条第一导电条,该模版上同一列相邻的镂空沟槽间具有桥接部;利用具有多列平行的桥接网孔区域以及至少一行长条状网孔区域的网版,印刷第二金属浆于该表面上,以形成多列平行的桥接导电部以及至少一条第二导电条,其中每一桥接网孔区域对应一个桥接导电部,每一行长条状网孔区域对应一条第二导电条,每一桥接导电部衔接同一列两相邻的第一导电条;以及烘干并烧结该多列平行的第一导电条、该多列平行的桥接导电部以及该至少一条第二导电条,进而形成该多条平行的条状电极以及该至少一条汇流排电极,其中每一条状电极由一列烧结的第一导电条以及同一列烧结的桥接导电部所构成,每一条汇流排电极由一条烧结的第二导电条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正玲陈威廷许坤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