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0187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7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中的发酵乳制品。饮料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为:发酵乳基料30~60%,甜味物质0.1~12%,增稠剂0.3~0.5%,食用香精0.01~0.1%,净化水30~69%,上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的发酵乳基料,按质量百分比为:牛乳99.2~99.95%,氨基酸0.035~0.7%,核苷酸0.01~0.1%,发酵剂1.0×106~1.0×107CFU/mL,上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植物乳杆菌在乳中生长繁殖的限制性因子;产品口感风味和益生功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
中的发酵乳制品,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发酵乳制品不但可以缓解乳糖不耐症,还含有经充分降解的小分子蛋白和多肽,可以促进乳蛋白的消化和吸收;同时,益生菌的整肠功能使该类产品逐渐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和欢迎。不可忽略的是,发酵乳制品中,益生菌的种类和数量会明显影响产品的益生功能和保健效果。大多乳酸菌,如普通乳酸菌饮料、酸奶所用的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经过人体消化道时,不耐胃酸和胆汁,大部分被消化液破坏,其存活率仅有0.01 0.065%,因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环境等益生功能受到了很大限制。植物乳杆菌则能够有效耐受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中的酶、低pH值的胃液以及小肠的胆汁酸等,所以植物乳杆菌进入人体后可以在肠道内大量存活,发挥调节肠内菌群平衡、促进人体消化吸收等作用。同时,植物乳杆菌具有降胆固醇、调节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及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等益生保健功能 0因此,开发合适的植物乳杆菌发酵乳饮料,对于提高消费者健康水平,改善饮用者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植物乳杆菌 在牛乳中几乎不生长繁殖,国内外鲜有以植物乳杆菌为主体微生物的发酵乳制品生产。文章《植物乳杆菌ST-:::在脱脂乳体系中生长限制因子的研究》、《有效外源添加物鱼蛋白胨组分的分级分离研究》研究了鱼蛋白胨中不同蛋白组分等对植物乳杆菌在乳中发酵的促进作用,在植物乳杆菌的应用与产业化方面有一定积极意义,但鱼蛋白胨成分较为复杂,其促进植物乳杆菌生长繁殖的有效成分不是很清楚,同时,发酵24小时酸度只有60 °T,仍难以满足植物乳杆菌的工业应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植物乳杆菌在乳中几乎不生长和产酸缓慢、菌数含量低等技术难题,深入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在乳中发酵的限制性营养因子,提供一种植物乳杆菌含量高、发酵时间较短、口感独特、风味良好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目前国内外对植物乳杆菌在乳中的发酵性能研究较少,对植物乳杆菌在乳中发酵的限制性因子不了解,成为植物乳杆菌在乳制品中产业化的技术瓶颈。本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 植物乳杆菌在牛乳中的生长限制性因子主要为氨基酸和核苷酸。20种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中,有7种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酰胺、蛋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是必需的,5种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必需添加其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就是通过向牛乳中加入适量氨基酸和核苷酸,解除了植物乳杆菌在乳中生长繁殖的限制性因子,使植物乳杆菌能在牛乳中能发酵产酸,并提高活性植物乳杆菌含量。具体地说: 一、基于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简称饮料) 饮料的组分,其按质量百分比为: 发酵乳基料 30 60%, 甜味物质 0.1 12%, 增稠剂0.3 0.5%, 食用香精 0.01 0.1%, 净化水30 69% ;· 所述的发酵乳基料,按质量百分比为: 牛乳99.2 99.95%, 氨基酸0.035 0.7%, 核苷酸0.01 0.1%, 发酵剂1.0 X IO6 1.0 X IO7 CFU/mL ; 上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均为100%; 所述的氨基酸是七种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酰胺、蛋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混合物; 所述的核苷酸是五种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发酵剂是植物乳杆菌或植物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中的一种或多种,其接种量较佳地为1.0X IO6 1.0X IO7 CFU/mL ; 所述的甜味物质是白砂糖、果葡糖浆、果糖、木糖醇、蔗糖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等七种中的一种或多种。本饮料的工作机理: 在牛乳中添加适量的限制性氨基酸和核苷酸,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解除了植物乳杆菌在乳中发酵的限制性因子。二、本饮料的制备方法 本饮料的制备方法为本领域发酵型乳酸菌饮料常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基料配制 在40 50°C的牛乳(原料乳)中加入核苷酸和氨基酸,循环搅拌均匀,95 97°C保温杀菌90 120min,冷却至37 42°C,得基料料液;②基料发酵 在基料料液中加入植物乳杆菌,37 42°C发酵至一定的滴定酸度:150 180°T,得发酵乳基料; ③糖液配制和杀菌 将白砂糖或其它甜味物质和稳定剂溶于净化水中,95°C、5分钟杀菌后,冷却至10°C以下备用; ④饮料配制 将发酵乳基料与灭菌冷却后糖液混合,加入食用香精,20 30°C、16 25MPa均质后,通过降温板片冷却,灌装和冷藏,即得本饮料制品。本饮料制品呈均匀一致的乳白色或黄褐色,口感清爽、酸甜适口,具有植物乳杆菌特有的发酵风味,允许有少量的沉淀,无分层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解决了植物乳杆菌在乳中生长繁殖的限制性因子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植物乳杆菌在乳中几乎不生长繁殖的生产技术难题,将极难在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应用的植物乳杆菌引入到发酵乳制品这一普通食品中,使植物乳杆菌的应用具广泛前景; ②产品口感风味 植物乳杆菌乳酸菌饮料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 ③益生功能良好 本饮料中植物乳杆菌含量较高,由于植物乳杆菌能耐受人体消化系统、在人体肠胃道定植,并具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降胆固醇等益生功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具体实施例限制,所述实施例只作为阐明本专利技术各方面的单个例子,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还包括功能等同的组分和方法。下述实施例中,原料及其来源: 1、脱脂乳:生牛乳离心脱脂或脱脂乳粉按12 15%还原制得,其中生牛乳来源于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脱脂乳粉来源于新西兰恒天然公司; 2、植物乳杆菌ST-1II发酵剂:冷冻干燥浓缩菌粉,含单独的植物乳杆菌ST-1II,为光明乳业公司的专利菌株,以下简称ST-1II ; 3、植物乳杆菌LP115发酵剂:冷冻干燥浓缩菌粉,含单独的植物乳杆菌LP115,来源于丹麦丹尼斯克公司,以下简称LPl 15 ; 4、嗜热链球菌B0DY3发酵剂:冷冻干燥浓缩菌粉,含单独的嗜热链球菌,来源于丹麦科 汉森公司,以下简称B0DY3 ; 5、嗜热链球菌TA45发酵剂:冷冻干燥浓缩菌粉,含单独的嗜热链球菌,来源于丹麦丹尼斯克公司,以下简称TA45; 6、Z.ca^iLC2W发酵剂:冷冻干燥浓缩菌粉,含单独的干酪乳杆菌,为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筛选的专利菌株,以下简称LC2W ;7、乳酸乳球菌LL发酵剂:冷冻干燥浓缩菌粉,含单独的乳酸乳球菌,来源于丹麦科.汉森公司,以下简称LL; 8、白砂糖:来源于广西来宾永鑫糖业有限公司; 9、果葡糖浆:果糖含量42%,总固形物含量71%的果葡糖浆,来源于武汉佳宝糖业有限公司或嘉吉食品公司; 10、木糖醇:来源于丹尼斯克公司; 11、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果糖:来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其特征在于:饮料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为:发酵乳基料????30~60%,甜味物质??????0.1~12%,增稠剂????????0.3~0.5%,食用香精??????0.01~0.1%,净化水????????30~69%,上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的发酵乳基料,按质量百分比为:牛乳??????????99.2~99.95%,氨基酸????????0.035~0.7%,核苷酸????????0.01~0.1%,发酵剂????????1.0×106~1.0×107?CFU/mL,上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的氨基酸是七种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酰胺、蛋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混合物;所述的核苷酸是五种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发酵剂是植物乳杆菌或植物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中的一种或多种,其接种量较佳地为1.0×106~1.0×107?CFU/mL;所述的甜味物质是白砂糖、果葡糖浆、果糖、木糖醇、蔗糖素、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七种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成杰刘振民龚广予马爱民陈正军华宝珍徐爱才徐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