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携车架的可调整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9078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携车架的可调整夹持装置,其包含一夹持器、一连杆、一定位束、一调整杆。其中夹持器夹持自行车的上管,一侧设有一内槽,供连杆的第一端塞装,并且连杆设有第一孔以对应连接夹持器,而连杆的第二端穿装于调整杆的内侧中,并且连杆与调整杆透过销件贯穿而连接,调整杆外侧设有外螺纹的调整面,而定位束包含一供连杆穿装的穿孔、一供连接于携车架的束孔,穿孔内侧有内螺纹的接合侧,借以因应自行车大小不同规格,而在定位束位置固定下,转动调整杆以形成位移,使调整杆及夹持器相对定位束产生位移,改变夹持器至定位束的距离,得以较准确地配置自行车型态的变化,确保携车架上的自行车都能稳固不易晃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涉及于交通车辆
,尤指可附挂于车子用以携载自行车的携车架,针对携车架因应自行车大小规格不同,而夹持自行车于携车架的夹持装置,因应及此而具有可调整设计的自行车携车架的可调整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喜爱自行车旅游、运动的人士愈益增多,吹起一股单车风,所以业界设计一种携车架,用以附挂于车体的背侧或是车体的顶侧,利用携车架来携挂自行车以随行于交通车辆。携车架多是在一主基架上横跨一呈横向的承托架,主基架上立设至少一呈纵向的固定杆,因此自行车置放于承托架上,而再配合夹持器连接自行车于固定杆。放置于携车架时,为避免自行车晃动而造成承载不当甚至掉落的危险,因此较稳定的方式,是自行车与携车架彼此构成垂直角度;但是自行车有大小规格的差异,而构成自行车车体的管件管径也不同,然而携车架的承托架与固定杆的距离无法变动,如果自行车与固定杆的距离,是超过夹持器的连接范围,则将造成该款自行车便难以稳固地定位于携车架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者鉴于前述的问题,进而用心研究开发,因此本技术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自行车携车架的可调整夹持装置,其主要是于携车架的夹持装置,于夹持自行车上管处以及固定携车架之处,两者的距离可以调整位移,使自行车无论规格大小不同的场合,都可以确保自行车固定于携车架的状态稳固不轻易晃动。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携车架的可调整夹持装置,其包含:一夹持器,其供夹持自行车适处,该夹持器一侧设有一呈水平向并且呈凹入的内槽;—连杆,其包含有两端,分别是一第一端、一第二端,自该第一端朝第二端,沿轴向间隔地横向贯穿至少一第一孔,用以该第一端可拆卸地穿装于该内槽中,供该连杆结合该夹持器;一可固定于携车架的定位束,其包含一供该连杆轴向穿装的穿孔、一供连接于携车架的束孔,其中该穿孔内侧壁至少于一侧设有内螺纹的接合侧;一调整杆,其一端为开放的装口,用以该装口可拆卸地套设于该连杆外侧,并且该调整杆外侧面形成一可对应接合该接合侧而呈外螺纹的调整面,用以该调整面组穿于该穿孔,供该调整杆相对该定位束产生位移,因而该定位束连接于携车架,该调整杆及其该连杆相对该定位束产生位移,改变该夹持器相对该定位束的距离。所述连杆为 管状,自第一端朝第二端,于第一孔之后,沿轴向间隔地贯穿设有一第二孔、一第三孔。所述连杆的第一端穿装进入该内槽,配合一个供连杆结合夹持器的固件贯穿该夹持器与该第一孔。所述定位束的穿孔与束孔,彼此呈垂直配置。所述调整杆为长筒体,形成装口的一端的外侧贯穿设置一通孔,该通孔用以对应连杆的第二、三孔任一者,并可供一销件贯穿设置,供调整杆连接连杆。因此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本技术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列:1、本技术的夹持装置,其在夹持器一侧连接一连杆,透过连杆外侧套设调整杆,并且于调整杆外侧设置定位束,尤其于调整杆外侧与定位束的穿孔内侧面,分设有夕卜、内螺纹的调整面与接合侧,使调整杆在旋转中可相对定位束产生直线位移;故而因应自行车大小规格不同,致使自行车的上管与携车架固定杆的距离不同者,只需定位束束设于固定杆而保持不动,旋转调整杆即可产生相对位移,直到夹持器夹持上管的位置,是保持上管与固定杆呈垂直的状态即可停止转动,保障自行车是较稳固而不轻易晃动,稳定性闻。2、本技术的调整面与接合侧配合螺纹接合手段,因此可以达到较细微间距的调整能力,提闻调整的精确性。3、本技术的连杆设有第二、三孔,使调整杆套装固定连杆的位置可以任选之,使调整杆相对连杆 可缩短或拉长,以提供定位束与夹持器距离的粗略性调整,调整作用十分多元而更快速。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元件分解图。图3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平面图。图4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剖面图。图5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已调整位置的侧视组合剖面图。图6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于自行车的立体示意图。图7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夹持装置设置于携车架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夹持器11束绳12转钮13内槽20连杆21第一端22第二端23第一孔24第二孔25第三孔27 固件30定位束31穿孔311接合侧32束孔40调整杆41装口42通孔43调整面44 销件70、701 自行车71 上管80携车架81主基架82固定杆83承托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自行车携车架的可调整夹持装置,如图1、7所示,携车架80是包含一主基架81上横跨至少一横向的承托架83,主基架81上立设至少一呈纵向的固定杆82,因此供自行车701置放于承托架83上,而再配合本技术的夹持装置连接自行车701于固定杆82。而本技术的夹持装置,请配合图1、2、3,其包含:一夹持器10,其是用以夹持住自行车上管,夹持器10(在图面显示结构乃另案申请,非本技术特征,不另于此多加赘述)显示设有一可活动的束绳11,以配合图6所示,用以自行车70的上管71靠抵于夹持器10下侧,让束绳11束围于上管71外侧,而夹持器10设有一可位移的转钮12,用以束绳11束紧自行车上管时,拨动转钮12以压抵住该穿过夹持器10的束绳11,而夹持器10在一侧如图4所示,是设有一呈水平向并且呈凹入的内槽13;—连杆20,其为管状,包含有两端,分别是一第一端21、一第二端22,自第一端21朝第二端22,沿轴向间隔地横向贯穿有一第一孔23、一第二孔24、一第三孔25,利用连杆20的第一端21穿装进入内槽13,配合一固件27贯穿夹持器10与第一孔23,让连杆20结合夹持器10;—定位束30,其用以连接连杆20,以及如图7所示地组设束紧于携车架80主基架81上呈纵向的固定杆82,因此定位束30包含一供连杆20轴向穿装的穿孔31、一孔径方向与穿孔31呈垂直的束孔32,束孔32供束合于该固定杆82中,而该穿孔31内侧壁至少于一侧设有接合侧311,接合侧311具体形态为内螺纹面;一接合于定位束30的调整杆40,该调整杆40为长筒体,一端为开放的装口 41,形成装口 41的该端外侧横向贯穿地设置一通孔42,调整杆40外侧面设置形成调整面43,该调整面43具体形态为外螺纹,用以调整杆40的调整面43穿设并接合于定位束30穿孔31的接合侧311,并且使调整杆40可沿定位束30的穿孔31轴向位移,借以调整杆40的装口 41,自连杆20第二端22穿套于其外侧面,而使通孔42与第二孔24对准,供一销件44贯穿设置,供调整杆40连接连杆20,该定位束30借其穿孔31接合侧311,螺纹接合于调整杆40外侧的调整面41,外观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时,请参看图1、6、7所示,自行车701置于承托架83上,使上管71相近于固定杆82,其次,利用定位束30借连杆20延伸的长度,让定位束30的束孔32,自固定杆82上方穿套而下,供夹持器10的束绳11束围于自行车701的上管71外侦I再上拉束绳11以束紧上管71,配合旋动转钮12以抵紧束绳11,维持夹束自行车的状态,而定位束30是束设于固定杆82中,保持了 固定杆82与自行车701上管71互呈垂直角度,如此角度是较佳的固定效果,不易使自行车70产生晃动。本技术的特点尤其是在于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携车架的可调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能夹持于自行车的夹持器,该夹持器一侧设有一个呈水平向并且呈凹入的内槽;一个连杆,其包含有两端,分别是第一端、第二端,自该第一端朝该第二端沿轴向间隔地横向贯穿至少一个用以将该第一端可拆卸地穿装于该内槽中的第一孔,以使该连杆结合该夹持器;一个可固定于携车架的定位束,其包含一个供该连杆轴向穿装的穿孔、一个供连接于该携车架的束孔,其中该穿孔内侧壁至少于一侧设有内螺纹的接合侧;一个调整杆,其一端为开放的装口,该装口可拆卸地套设于该连杆外侧,并且该调整杆外侧面形成一个对应接合该接合侧而呈外螺纹的调整面,该调整面组穿于该穿孔,以使该调整杆能相对该定位束产生位移,该定位束连接于该携车架时,该调整杆及其该连杆能相对该定位束产生位移,而改变该夹持器相对该定位束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桂
申请(专利权)人: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