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979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所述前模包括模架及与模架可拆装设置的模芯,所述模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控制热流道注入模腔中的胶量的上码模板、热流道板和固定模芯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将前模设置为可拆装的模架和模芯,其中模架包括依次可拆装的上码模板、热流道板及固定模芯模板,采用此模具结构,可以随时运用模具辅助资源,将模具内容更新到高科技模具上,以满足高亮,环保,节能,免喷油产品注塑工艺的需求。同时使得前模在模芯被淘汰后其部分零件还可进行局部更换或更改而再生运用,以降低模具开发周期和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注塑模具结构采用的是模架加模芯的结构,并且采用冷流道结构,其注塑出来产品,还需要经过后续加工喷油处理,它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产品发展需要。因为,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增强,外观漂亮需求增大,特别是对生活用品以及家用电器产品要求更要既美观,又健康,节能环保。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在电子产品外包领域就需要创新发展,特别是在目前的注塑模具行业中,一款产品一副模具进行生产,如果产品更新了,模具就得报废,这样对于需要快速反应市场的生产厂家来说是较高的成本上的投入;另一种情况,模具辅助技术也不能够随时更新增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旨在随时运用辅助资源,将注塑模具的模具内容更新到高科技模具上,以满足高亮,环保,免喷油产品注塑工艺的需求。同时使得前模在模芯被淘汰后其部分零件还可进行局部更换或更改而再生运用,以降低模具开发周期和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所述前模包括模架及与模架可拆装设置的模芯,所述模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控制热流道注入模腔中的胶量的上码模板、热流道板和固定模芯模板。优选地,所述上码模板内开设有汽孔,所述汽孔内设有用于控制热流道注入模腔中的胶量的热流道控制阀。优选地,所述上码模板内还开设有对所述汽孔进行冷却的运水孔。优选地,所述热流道板包括热流道分流板和固定热流道的固定板,所述热流道分流板设有与注塑机唧嘴匹配对接的入胶口。优选地,所述热流道板收容于所述模架中。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将所述热流道固定的定位孔和供所述热流道通过的过孔。优选地,所述热流道控制阀内设有阀针,所述热流道通过所述过孔并自所述阀针进入模腔中,且其进入深度为O. 1-0. 5mm。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前模配合以形成模腔的后模。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所述前模包括模架及与模架可拆装设置的模芯,所述模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控制热流道注入模腔中的胶量的上码模板、热流道板和固定模芯模板。采用此模具结构,可以随时运用模具辅助资源,将模具内容更新到高科技模具上,以满足高亮,环保,节能,免喷油产品注塑工艺的需求。同时使得前模在模芯被淘汰后其部分零件还可进行局部更换或更改而再生运用,以降低模具开发周期和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注塑模具的前模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注塑模具的上码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注塑模具的热流道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注塑模具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注塑模具的固定模芯模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注塑模具的前模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注塑模具包括前模100,所述前模100包括模架200及与模架200可拆装设置的模芯(图未示),所述模架200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热流道注入模腔中的胶量的上码模板210、热流道板220和固定模芯模板230,所述热流道板220收容于所述模架200中,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与所述前模1 00配合以形成模腔的后模(图未示)。本技术的注塑模具通过将前模设置为可拆装的模架200和模芯,如此模具结构,可以随时运用模具辅助资源,将模具内容更新到高科技模具上,以满足高亮,环保,节能,免喷油产品注塑工艺的需求。同时使得前模在模芯被淘汰后其部分零件还可进行局部更换或更改而再生运用,以降低模具开发周期和成本,例如模具的上码模板210、热流道板220和固定模芯模板230中的部分零件。参照图2,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注塑模具的上码模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码模板210通过螺栓将注塑模具10的前模100固定在注塑机的定模板上并控制热流道注入模腔中的胶量,所述上码模板210内开设有汽孔211,所述模腔设置于所述固定模芯模板230,并连接于所述汽孔211,且与所述模芯适配,所述汽孔211与注塑机上的唧嘴相连,以便熔融的浇料经汽孔211流向模腔。所述汽孔211内设有用于控制热流道注入模腔中的胶量的热流道控制阀,所述汽孔211控制所述热流道控制阀,以调节热流道腔内注入模腔的胶量。具体的,热流道控制阀内设有阀针(图未示),所述汽孔211控制热流道中的阀针,以调节热流道腔内注入模腔的胶量,具体的,在所述阀针沿浇料流动的方向前后移动时,可以改变汽孔211的通过横截面积以控制注入模腔中的胶量。大型注塑模具中一般需要设置多个汽孔211,例如,可在上码模板210的上部和下部各对称设置三个汽孔211,在注塑的过程中,通过对热流道控制阀的控制可使其先后开启或关闭而获得一个平衡的浇料流动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股熔融的浇料刚刚流过第二个汽孔211中的热流道控制阀阀口时,打开第二个热流道控制阀,此时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第一个热流道控制阀。如此依次进行下去,直至模腔被充满。在上码模板210的中部设有一个定位环212,定位环212与注塑机相匹配,以便注塑机唧嘴正对上上码模板210上的汽孔211。在上码模板210的两侧均设有由上码模板210本体延伸出的码模压块台阶213,以便注塑机将前模100更好的固定在注塑机上。所述上码模板210内还开设有对所述汽孔211进行冷却的运水孔214。具体的,所述上码模板210的侧壁上至少开设有一条运水孔214,所述运水孔214穿过所述上码模板210以便对所述汽孔进行冷却,使得在注入熔融的浇料的过程中维持上码模板210的温度不至于过热。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四条运水孔并围绕在汽孔211周围。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注塑模具的热流道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热流道板220包括热流道分流板240和固定热流道的固定板250,所述热流道分流板240设有与注塑机唧嘴匹配对接的入胶口(图未示)。所述热流道分流板240与上码模板210可拆装,用于接收由汽孔211流入的熔融浇料,并由热流道模块241对其进行分流。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流道分流板240与上码模板210螺栓连接后,对应汽孔211的区域设置有分流板凹槽,热流道模块241收容于分流板凹槽中并固定在其中。在分流板凹槽的周边设置有供电源线收容于其中的电源线凹槽242。如此热流道模块241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更新升级。参照图4,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注塑模具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固定板250与热流道分流板240可拆装,用于固定热流道模块241并对热流道的出口进行定位。所述固定板250上设置有将所述热流道固定的定位孔252和供所述热流道通过的过孔251,所述过孔251对应于汽孔211的位置设置,所述定位孔252将所述热流道固定于所述固定模芯模板230上。所述热流道控制阀内设有阀针,所述热流道通过所述过孔251并自所述阀针进入模腔中,且其进入深度为O. 1-0. 5mm。参照图5,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注塑模具的固定模芯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固定模芯模板230与固定板250可拆装,用于固定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包括模架及与模架可拆装设置的模芯,所述模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控制热流道注入模腔中的胶量的上码模板、热流道板和固定模芯模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良王朝铭王学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