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注塑机上模架的成型模具在成型过程中受热不均、模架内易出现气泡、模架质量分布不均等技术问题。本注塑机上模架的成型模具包括机体、连接在机体上的隔热板、与隔热板可拆卸连接的移动面板、以及与移动面板贴靠的内模板,本模具还包括一个浇注口,浇注口处设置有一个能够在内模内晃动的搅拌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受热均匀、不会产生气泡、质量分布均匀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具
,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机按照注射装置和锁模装置的排列方式,可分为立式、卧式和立卧复合式。注塑机通常由注射系统、合模系统、液压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润滑系统、加热及冷却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等组成。注塑机是塑料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加工机械,不仅有大量的产品可用注塑机直接生产,而且还是组成注拉吹工艺的关键设备。中国已成为世界塑机台件生产的第一大国,促进中国注塑机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原因在于:一是与国际著名企业进行合资及技术合作;二是中国企业逐渐适应了机械零部件的国际釆购方式,掌握了釆购渠道。同时,我国注塑机的生产还呈现出很强的区域特色,浙江和广东等地,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注塑机生产基地。注塑机上的模架是用于固定成型模芯,保证注塑模具的配合位置的,当模具架到注塑机上时,母模侧固定在注塑机前面板上,是不可动的,公模侧可以随着注塑机一起运动,模架一般通过压板与注塑机固连,在注塑机注塑成型时,模架会在开模和合模时发生撞击和快速运动,固其质量分布的均匀性有较高的要求,这一直是注塑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重要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中加入搅拌结构,使得其成型时受热均匀且能消除气泡。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包括机体、连接在机体上的隔热板、与隔热板可拆卸连接的移动面板、以及与移动面板贴靠的内模板,其特征在于,本模具还包括一个浇注口,所述的浇注口处设置有一个能够在由内模板组成的腔体内晃动的搅拌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内模板形成的腔体的形状与模架的形状相同,隔热板对腔体进行保温,在腔体内工件成型并冷却后,拆除移动面板,位于浇注口处的搅拌结构能够在内模板组成的腔体内进行搅拌,在金属液体进入腔体内是对其进行搅拌能够及时将金属液体的温度搅拌均匀,而且对于腔体内金属液体产生的气泡等进行排除,能够很好保证模架在成型时受热均匀,质量分布均匀。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中,所述的搅拌结构包括一个气缸和与气缸活塞杆相连的搅拌块,所述的搅拌块能够从浇注口伸入到由内模板组成的腔体内中。与气缸连接的搅拌块在金属液体浇注到内模板形成的腔体内时,不断的在腔体你缓速搅拌,对腔体内 的金属液体进行搅拌均匀,不但使其受热均匀,而且还能够排除金属液体内的气泡等。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中,所述的搅拌块内端呈平面状,所述的气缸活塞杆与搅拌块固连。搅拌块在浇注过程中担当的是搅拌作用,当浇注接近尾声时,搅拌块退回到浇注口处,将浇注口遮挡到只剩下一个较小的开口,搅拌口的内端呈平面状,可以对浇注口处的模架端面进行成型。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中,所述的搅拌结构包括一个气缸,所述的气缸活塞缸与一个搅拌棒固连,所述的搅拌棒能够从烧注口处伸入到由内模板组成的腔体内。搅拌棒相比搅拌块来讲,搅拌更加轻缓,不用担心金属液体从腔体内溅出。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中,所述的浇注口处设有楔形块,所述的搅拌棒穿设在楔形块上且能够在楔形块内移动。楔形块的作用是对浇注口处进行成型。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中,所述的移动面板上设有加热结构。由于模架的体积较大,而且厚度较大,浇注金属液体时的先后时差较大,先进去的液体必然会易于冷却,如果移动面板上不设置加热结构,那么,隔热板、移动面板、以及外部与腔体内的温度差等原因,会导致腔体内温度不均,影响模架成型和模架成型时的质量。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中,所述的加热结构包括若干个斜向设置在移动面板内的加热条,所述的加热条与外部电源相连。移动面板内的加热条能够对移动面板进行加热,再加上移动面板外端的隔热板的隔热作用,可以保证腔体内的温度保持在某一范围内,在浇注完成后,慢慢的减小对移动面板的加热温度,使腔体内的金属液体缓慢的冷却成型。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中,所述的加热结构包括曲折盘绕在移动面板内的加热丝,所述的加热丝与外部电源相连。相比加热条,更易于对移动面板的加热丝孔进行加工,而且会有较好导热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中采用了搅拌结构,对金属液体进行缓慢的搅拌,不但可以消除金属液体内产生的气泡,而且,对于金属液体的温度均匀性也有很大的帮助。2、本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中采用加热结构,在移动面板上开设条形槽,并在这些条形槽内放置加热条或加热丝,对移动面板进行加热,保证腔体内温度的恒定。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中本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另一种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隔热板;3、移动面板;4、内模板;51、搅拌块;52、搅拌棒;6、浇注口 ;7、气缸;8、楔形块;91、加热条;92、加热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包括机体1、连接在机体I上的隔热板2、与隔热板2可拆卸连接的移动面板3、以及与移动面板3贴靠的内模板,本模具还包括一个浇注口 6,所述的浇注口 6处设置有一个能够在由内模板组成的腔体内晃动的搅拌结构,搅拌结构包括一个气缸7和与气缸7活塞杆相连的搅拌块51,搅拌块51能够从浇注口 6伸入到由内模板组成的腔体内中,与气缸7连接的搅拌块51在金属液体浇注到内模板4形成的腔体内时,不断的在腔体你缓速搅拌,对腔体内的金属液体进行搅拌均匀,不但使其受热均匀,而且还能够排除金属液体内的气泡等,搅拌块51内端呈平面状,气缸7活塞杆与搅拌块51固连,搅拌块51在浇注过程中担当的是搅拌作用,当浇注接近尾声时,搅拌块51退回到浇注口 6处,将浇注口 6遮挡到只剩下一个较小的开口,搅拌口的内端呈平面状,可以对浇注口 6处的模架端面进行成型。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面板3上设有加热结构,由于模架的体积较大,浇注金属液体时的先后时差较大,先进去的液体必然会易于冷却,如果移动面板3上不设置加热结构,那么,隔热板2、移动面板3、以及外部与腔体内的温度差等原因,会导致腔体内温度不均,影响模架成型和模架成型时的质量,加热结构包括斜向设置在移动面板3内的加热条91,加热条91与外部电源相连。移动面板3内的加热条91能够对移动面板3进行加热,再加上移动面板3外端的隔热板2的隔热作用,可以保证腔体内的温度保持在某一范围内,在浇注完成后,慢慢的减小对移动面板3的加热温度,使腔体内的金属液体缓慢的冷却成型,当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图4所示,加热结构加热结构可以包括曲折盘绕在移动面板3内的加热丝92,加热丝92与外部电源相连,相比加热条91,更易于对移动面板3的加热丝92孔进行加工,而且会有较好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注塑机上模架的铸造成型模具,包括机体(1)、连接在机体(1)上的隔热板(2)、与隔热板(2)可拆卸连接的移动面板(3)、以及与移动面板(3)贴靠的内模板(4),其特征在于,本模具还包括一个浇注口(6),所述的浇注口(6)处设置有一个能够在由内模板(4)组成的腔体内晃动的搅拌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丹红,
申请(专利权)人:花丹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