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双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706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双球囊导管,包含中空导管体,球囊Ⅰ与球囊Ⅱ,所述中空导管体的内壁上设有两条分别用于向球囊Ⅰ和球囊Ⅱ注入使其膨胀的介质的通道,位于所述球囊Ⅰ和球囊Ⅱ之间的中空导管体上设有开口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介入诊断、治疗微血管肝脏肿瘤,利用球囊中注入造影剂确定病变位置并阻断血管内血流及封闭导管,注入到导管中的药物只能从开口B流出,即可有针对性的进入目标细小血管,而不会进入到肝脏的其它区域,从而实现对微血管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且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健康肝组织的损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的双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肝动脉化疗栓塞重点是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小肝癌供血动脉多较细,且在肝动脉3、4级分支远端,在肝内行程长、走行迂曲,普通导管难以完成超选择性插管,即使勉强将5F导管插入走行较直的肿瘤供血动脉内,也会损伤动脉内膜引起肝动脉狭窄或闭塞,不利于以后的介入治疗,虽然现有的微导管远端较细为2.7F(直径0.9mm),能够插至更细的肝癌供血动脉,但是微导管有引起血管痉挛的可能,且微导管价格高,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需要对现有的5F导管进行改进,使改进后的5F导管,不用深入插管就可以使碘油和化疗药只流向小肝癌的供血动脉中,而正常肝动脉内不会有药物流过,并利用小肝癌的供血中的门静脉供血,达到肿瘤动脉与门静脉双重栓塞的目的,从而实现精确栓塞治疗,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介入诊断、治疗微血管肝脏肿瘤的一种新型的双球囊导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双球囊导管,包含中空导管体,所述中空导管体前端处分别设有靠近导管出口侧的球囊I与靠近 导管入口侧的球囊II,所述球囊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双球囊导管,包含中空导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导管体前端处分别设有靠近导管出口侧的球囊Ⅰ与靠近导管入口侧的球囊Ⅱ,所述球囊Ⅰ包括用于封闭中空导管体的内囊及用于封闭血管的外囊,所述内囊附着在中空导管体的内壁上,所述外囊包裹在中空导管体的外壁上,所述中空导管体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内囊与外囊的开口A,所述球囊Ⅱ包裹在中空导管体的外壁上,所述中空导管体的内壁上设有两条分别用于向球囊Ⅰ和球囊Ⅱ注入使其膨胀的介质的通道,位于所述球囊Ⅰ和球囊Ⅱ之间的中空导管体上设有用于药物流通的开口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