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涉及医疗器械。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包括三腔管(1)、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固定在三腔管(1)的一端,三腔管(1)包括一个胃导管腔道(11)、胃气囊导管腔道(12)和食管气囊导管腔道(13),胃气囊导管(12)与胃气囊(2)相通,食管气囊导管(13)与食管气囊(3)相通;胃气囊(2)在充气状态呈心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胃气囊充气后呈心形,胃气囊上缘(心形凹陷处)与胃底穹窿样曲度吻合,以达到压迫胃底曲张静脉的作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三腔二囊管。
技术介绍
三腔二囊管主要应用于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压迫止血。三腔二囊管包括三腔管、胃气囊和食管气囊,胃气囊和食管气囊附在三腔管的一端,三腔管由一个胃导管的腔道、胃气囊导管的腔道和食管气囊导管的腔道构成。通过经鼻插入三腔二囊管,分别于胃气囊充气、牵拉、食管气囊充气,以达到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迫止血。现有的胃囊充气后呈纺锤形,不能紧贴胃底穹窿型的曲度,不能达到对胃底曲张静脉压迫止血的作用,而且部分胃囊偏心状态、气囊不够大,不足以充分压迫胃底曲张血管,不能起到均匀充分压迫的作用。且临床插三腔二囊管过程中,因两气囊通过鼻腔有明显阻力,临床中在插三腔二囊管时容易通过困难或打折,造成插入失败甚至加重出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紧贴胃底穹窿型的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包括三腔管、胃气囊和食管气囊,胃气囊和食管气囊固定在三腔管的一端,三腔管包括一个胃导管腔道、胃气囊导管腔道和食管气囊导管腔道,胃气囊导管与胃气囊相通,食管气囊导管与食管气囊相通;胃气囊在充气状态呈心形。优选地,所述三腔管的前端设有与胃导管腔道相通的开口。本技术的胃气囊充气后呈心形,胃气囊上缘(心形凹陷处)与胃底穹窿样曲度吻合,以达到压迫胃底曲张静脉`的作用;通过内置导丝以增加三腔二囊管的硬度及贴近咽部后壁,以利于三腔二囊管的插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胃气囊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三腔管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包括三腔管1、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固定在三腔管I的一端,三腔管I包括一个胃导管腔道11、胃气囊导管腔道12和食管气囊导管腔道13,胃气囊导管12与胃气囊2相通,食管气囊导管13与食管气囊3相通;胃气囊2在充气状态呈心形。胃气囊2充气后呈心形,胃气囊2上缘(心形凹陷处)与胃底穹窿样曲度吻合,达到对胃底曲张静脉压迫止血的作用。所述胃气囊2的壁厚从邻近食管气囊的一端开始至远离食管气囊的一端逐渐增厚。胃气囊2壁厚的渐变,使得胃气囊2充气时较易形成心形。所述胃气囊2的容量为400ml。增加气囊容量至400ml,以达到压迫胃底曲张静脉的作用。如图1所示,所述三腔管I的前端设有与胃导管腔道相通的开口 14。三腔二囊管前端有与胃管腔相通开口,适合于临床中需要进行三腔二囊管导丝交换的导丝置入。通过内置导丝以增加三腔二囊管的硬度及贴近咽部后壁,以利于三腔二囊管的插入。也可以采用另一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三腔管I管壁内沿长度方向设有导丝15 ;以增加三腔二囊管的硬度及贴近咽部后壁。如图3所示,所述三腔管I为圆管,包括一个截面是半圆的腔道和两个截面是四分之一圆的腔道,胃气囊导管和食管气囊导管分别为四分之一圆腔道,胃导管为半圆腔道。胃导管主要起排放胃中液体之用,所以管径要大些。胃气囊导管和食管气囊导管主要是给胃气囊和食管气囊充气放气之用,管径可以小些,而且还有气压的作用管径小也不会堵塞。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表示,落入这些权利要求含义中的 全部变化实施例应包含在本技术中。权利要求1.一种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包括三腔管(I)、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固定在三腔管(I)的一端,三腔管(I)包括一个胃导管腔道(11)、胃气囊导管腔道(12)和食管气囊导管腔道(13),胃气囊导管(12)与胃气囊(2)相通,食管气囊导管(13)与食管气囊(3)相通;其特征在于:胃气囊(2)在充气状态呈心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气囊(2)的壁厚从邻近食管气囊的一端开始至远离食管气囊的一端逐渐增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气囊(2)的容量为 400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腔管(I)管壁内沿长度方向设有导丝(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腔管(I)的前端设有与胃导管腔道相通的开口(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腔管(I)为圆管,包括一个截面是半圆的腔道和两个截面是四分之一圆的腔道,胃气囊导管和食管气囊导管分别为四分之一圆腔道, 胃导管为半圆腔道。专利摘要一种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涉及医疗器械。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包括三腔管(1)、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固定在三腔管(1)的一端,三腔管(1)包括一个胃导管腔道(11)、胃气囊导管腔道(12)和食管气囊导管腔道(13),胃气囊导管(12)与胃气囊(2)相通,食管气囊导管(13)与食管气囊(3)相通;胃气囊(2)在充气状态呈心形。本技术的胃气囊充气后呈心形,胃气囊上缘(心形凹陷处)与胃底穹窿样曲度吻合,以达到压迫胃底曲张静脉的作用。文档编号A61M25/10GK203090194SQ201220710238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蔡筱彦 申请人:深圳市人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胃气囊改良型三腔二囊管,包括三腔管(1)、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胃气囊(2)和食管气囊(3)固定在三腔管(1)的一端,三腔管(1)包括一个胃导管腔道(11)、胃气囊导管腔道(12)和食管气囊导管腔道(13),胃气囊导管(12)与胃气囊(2)相通,食管气囊导管(13)与食管气囊(3)相通;其特征在于:胃气囊(2)在充气状态呈心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筱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