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自动缓释给药装置的硅胶导尿管,包括管体、球囊和导头,导头固定在管体的前端,管体的后端设置有排泄接口、充气接口和注药接口,管体内设置有排泄腔道、球囊腔道和注药腔道,排泄腔道与排泄接口连接,球囊腔道与充气接口连接,注药腔道与注药接口连接;管体表面设置有排泄孔、球囊孔和出液孔,排泄孔与排泄腔道连通,球囊孔与球囊腔道连通,出液孔与注药腔道连通,球囊与管体固定;所述自动缓释给药装置包括缓释输液泵和输液导管,输液导管的一端与缓释输液泵连接,另一端与注药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自动缓释给药功能与导尿管的导尿、冲洗、引流功能合为一体,特别适用于留置导尿过程中作引流分泌物、消炎镇痛之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胶导尿管,特别是一种带有自动缓释给药系统的硅胶导尿管。其作用是在临床留置导尿过程中,在保证导尿、冲洗膀胱的同时,通过自动缓释给药系统将镇痛或消炎药液缓慢、持续地流入人体尿道内,且又通过硅胶导尿管的引流槽将残留药液或尿道自身分泌物排出,进而达到镇痛消炎的功效,避免因长时间置管诱发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导尿管为乳胶导尿管和硅胶导尿管,在国内市场,乳胶导尿管占主导地位,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导尿留置时间超过二天或儿童用的导尿管,其硅胶导尿管占主导地位,硅胶导尿管比乳胶导尿管更适用于医学使用。硅胶导尿管和乳胶导尿管对比如下:1.硅胶材料是WHO认定可永久留置人体内的四种材料之一;硅胶的化学组份和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其它同类材料难以取代的特点:化学性能稳定、热稳定性好、吸附性能高、对组织兼容性大、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而乳胶材料化学性能不稳定、耐热性差、对组织兼容性较差,机械强度低。2.硅胶导尿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无致敏与刺激反应。而乳胶导尿管含有一种对体腔内的细胞有毒物质,有细胞毒性反应,会导致尿道炎症等反应;乳胶对组织刺激性大,会引起过敏反应。3.硅胶导尿管产品极为柔软,呈透明或半透明体,便于尿液流的观察,但价格相对乳胶导尿管偏高二倍左右。二乳胶导尿管产品质地过分柔软,医护人员操作起来相对困难,难以将其顺利插入膀胱内。4.硅胶导尿管内径宽阔,其排泄流量大于乳胶导尿管二倍以上,内腔道不会形成结钙、沉淀,而引发引流不畅通,彻底解决了导管堵塞导致拔管困难的问题。而乳胶导尿管内径狭窄且较长时间留置使用乳胶导尿管容易引起包壳形成,它是由于尿中的矿物盐沉淀到尿管上形成的,使内腔道上形成结钙、沉淀,不利于引流,则会造成再次插管,如发生导尿管堵塞则会导致拔管困难。5.硅胶导尿管适宜于人体中的中长期留置导尿,最长留置时间为29天,这样可以避免多次插管,减轻且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尿路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经临床证实,用硅胶导尿管能使患者的不适程度降到最低。而乳胶导尿管则没有这种效果。现有的一次性使用硅胶导尿管一般包括硅胶管身、球囊或称水囊、尖部或称头部、排泄锥形接口、充起锥形接口、冲洗锥形接口及气阀。所称的硅胶导尿管是指以硅橡胶材料制成的导尿管,硅胶管体的前部设有球囊及尖部,在球囊与尖部之间的硅胶管体上开有排泄孔,在球囊内的管体上开有球囊孔,硅胶管体的后部设有排泄锥形接口、充起锥形接口,在充起锥形接口上装有单向充气阀,这是一种二腔硅胶导尿管,主要适用于临床上患者排尿;硅胶管体的后部设有排泄锥形接口、充起锥形接口和冲洗锥形接口,这是一种三腔硅胶导尿管,主要适用于临床上患者排尿及冲洗膀胱。排泄锥形接口通过硅胶管体的排泄内腔道与位于管体球囊前部的排泄孔贯通,用于患者排尿,充起锥形接口通过硅胶管体的充起内腔道与球囊孔贯通,通过单向充气阀向球囊注气或注水后可充起球囊,用于固定留置的尿管,冲洗锥形接口通过硅胶管体的冲洗内腔道与导头上的冲洗孔贯通,注入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可用于冲洗膀胱。由于现有硅胶导尿管的球囊粘贴在硅胶管体外壁上,采用球囊模压或粘接工艺而成,在管体球囊部均会形成凸形,与管体外径圆整度不成线型,在临床上插入或抽出尿道过程中,使患者尿道胀缩感频繁、疼痛感加剧,不便于尿道插入或抽出;此外因三腔硅胶导尿管一般不带有塞盖,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尿液从冲洗口流入至冲洗锥形接口流出而使临床护理带来不便。中国专利号:03231019.6,公开了一种带自动缓释给药系统的一次性医用导管,它涉及到导尿管、气管插管、引流等医用导管在临床使用时的自动缓释给药功能,其缺陷是:一是没有明确导管的材料构成;二是没有清晰地明确在临床导尿过程中,导尿管带有自动缓释给药系统的结构组成及作用机理;三是没有明确通过输液泵将药液进入病人体内后药液残留物的排出通道。四、对出液孔的位置及数量规定不明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将尿道产生的分泌物排出体外的带有自动缓释给药系统的硅胶导尿管,在临床导尿的同时通过自动缓释输液泵,将麻醉药物或消炎药物持续、缓释地对病人尿道供药,并可对自身分泌物或残留药液通过导尿管器械结构特征排出,以达到消除尿道炎症、减轻病人的不适感、疼痛感、异物感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目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自动缓释给药装置的硅胶导尿管,包括管体、球囊和导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头固定在管体的前端,管体的后端设置有排泄接口、充气接口和注药接口,所述的管体内设置有排泄腔道、球囊腔道和注药腔道,排泄腔道与排泄接口连接,球囊腔道与充气接口连接,注药腔道与注药接口连接;所述管体表面靠近导头的部位设置有排泄孔,排泄孔与排泄腔道连通;所述管体表面设置有球囊孔,球囊孔与球囊腔道连通,球囊与管体固定,球囊孔位于球囊内;所述管体表面设置有若干出液孔,出液孔与注药腔道连通;所述的管体表面还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从管体的后端延伸至管体与球囊连接处;所述的自动缓释给药装置包括缓释输液泵和输液导管,输液导管的一端与缓释输液泵连接,另一端与注药接口连接,输液导管上设置有止流夹,通过止流夹可实现通流或止流。尿道内自然形成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引流槽通道排出,避免分泌物长时间在尿道内产生炎症;自动缓释给药装置与注药接口连接,通过注药接口可直接注入清洗液经出液孔对尿道进行清洗,清洗尿道内的分泌物,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自动缓释给药装置可以缓慢、持续地注入消炎药物,保证导尿管长时间在尿道不会引起尿道发炎并可消除异物感、疼痛感和不舒适感。本技术所述管体的后端还设置有冲洗接口,管体内设置有冲洗腔道,导头内设置有冲洗口,所述冲洗腔道的前端与冲洗口连接,后端与冲洗接口连接。可以通过外部器械连接冲洗接口,清洗液通过冲洗口对膀胱进行冲洗。本技术所述的冲 洗接口上设置有塞盖,塞盖包括锥形塞、盖子和连接带,盖子塞入锥形塞内密合匹配,盖子的末端通过连接带与锥形塞连接;锥形塞为空心锥形体,锥形塞塞入冲洗接口内,锥形塞的外壁与冲洗接口的内壁密合匹配,锥形塞通过连接带与冲洗接口连接。当需要对膀胱冲洗时,可拔出盖子,通过外部器械连接冲洗接口对膀胱进行冲洗;当不需要冲洗时,塞进盖子,可避免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尿液从冲洗口流入冲洗腔道、直至冲洗接口处流出而造成护理不便的现象。本技术所述的缓释输液泵包括芯柱、弹性硅胶囊、单向进液阀、限流管和皮圈,所述的芯柱的中心设置有一轴向通孔、芯柱的侧壁的设置有一个与通孔互相垂直连通的小孔;芯柱的一端与单向进液阀连接,另一端与限流管连接,限流管与输液导管连接;弹性硅胶囊包裹在芯柱的外侧,皮圈套在弹性硅胶囊的两端。通过向单向进液阀注入药液,经芯柱内的通孔和小孔,使弹性硅胶囊充起形成椭圆型球囊状,通过弹性硅胶囊固有的回缩性能使药液从限流管缓慢、持续流出。本技术所述管体的表面设置有球囊内置凹槽,球囊设置在球囊内置凹槽上,球囊的两端与球囊内置凹槽的两端通过粘接固定,球囊的外壁与管体的表面保持平齐;所述的球囊孔位于球囊内置凹槽上。球囊恰好位于球囊内置凹槽内,球囊外壁与管体表面保持平齐,使整根导尿管成直线型,在插入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自动缓释给药装置的硅胶导尿管,包括管体、球囊和导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头固定在管体的前端,管体的后端设置有排泄接口、充气接口和注药接口,所述的管体内设置有排泄腔道、球囊腔道和注药腔道,排泄腔道与排泄接口连接,球囊腔道与充气接口连接,注药腔道与注药接口连接;所述管体表面靠近导头的部位设置有排泄孔,排泄孔与排泄腔道连通;所述管体表面设置有球囊孔,球囊孔与球囊腔道连通,球囊与管体固定,球囊孔位于球囊内;所述管体表面设置有若干出液孔,出液孔与注药腔道连通;所述的管体表面还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从管体的后端延伸至管体与球囊连接处;所述的自动缓释给药装置包括缓释输液泵和输液导管,输液导管的一端与缓释输液泵连接,另一端与注药接口连接,输液导管上设置有止流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庆康,郁鹏忠,钱江,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康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