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式球囊硅胶导尿管,包括管体、球囊和导头,所述的导头固定在管体的前端,管体的后端设置有排泄接口和充气接口,所述的管体内设置有排泄腔道和球囊腔道,排泄腔道与排泄接口连接,球囊腔道与充气接口连接;所述管体表面靠近导头的部位设置有排泄孔,排泄孔与排泄腔道连通;所述管体的表面设置有球囊内置凹槽,球囊设置在球囊内置凹槽上,球囊的外壁与管体的表面保持平齐;所述的球囊内置凹槽上设置有球囊孔,球囊孔与球囊腔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球囊与管体表面成直线型,使导尿管插入或抽出尿道更加方便,不会造成患者尿道胀缩频繁,减轻疼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硅胶导尿管,尤其是一种内置式球囊硅胶导尿管,它主要适用于医疗单位泌尿内外科、妇产科等科室供临床导尿和冲洗膀胱。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导尿管为乳胶导尿管和硅胶导尿管,在国内市场,乳胶导尿管占主导地位,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导尿留置时间超过二天或儿童用的导尿管,其硅胶导尿管占主导地位,硅胶导尿管比乳胶导尿管更适用于医学使用。硅胶导尿管和乳胶导尿管对比如下:1.硅胶材料是WHO认定可永久留置人体内的四种材料之一;硅胶的化学组份和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其它同类材料难以取代的特点:化学性能稳定、热稳定性好、吸附性能高、对组织兼容性大、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而乳胶材料化学性能不稳定、耐热性差、对组织兼容性较差,机械强度低。2.硅 胶导尿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无致敏与刺激反应。而乳胶导尿管含有一种对体腔内的细胞有毒物质,有细胞毒性反应,会导致尿道炎症等反应;乳胶对组织刺激性大,会引起过敏反应。3.硅胶导尿管产品极为柔软,呈透明或半透明体,便于尿液流的观察,但价格相对乳胶导尿管偏高二倍左右。二乳胶导尿管产品质地过分柔软,医护人员操作起来相对困难,难以将其顺利插入膀胱内。4.硅胶导尿管内径宽阔,其排泄流量大于乳胶导尿管二倍以上,内腔道不会形成结钙、沉淀,而引发引流不畅通,彻底解决了导管堵塞导致拔管困难的问题。而乳胶导尿管内径狭窄且较长时间留置使用乳胶导尿管容易引起包壳形成,它是由于尿中的矿物盐沉淀到尿管上形成的,使内腔道上形成结钙、沉淀,不利于引流,则会造成再次插管,如发生导尿管堵塞则会导致拔管困难。5.硅胶导尿管适宜于人体中的中长期留置导尿,最长留置时间为29天,这样可以避免多次插管,减轻且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尿路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经临床证实,用硅胶导尿管能使患者的不适程度降到最低。而乳胶导尿管则没有这种效果。现有的一次性使用硅胶导尿管一般包括硅胶管身、球囊或称水囊、尖部或称头部、排泄锥形接口、充起锥形接口、冲洗锥形接口及气阀。所称的硅胶导尿管是指以硅橡胶材料制成的导尿管,硅胶管体的前部设有球囊及尖部,在球囊与尖部之间的硅胶管体上开有排泄孔,在球囊内的管体上开有球囊孔,硅胶管体的后部设有排泄锥形接口、充起锥形接口,在充起锥形接口上装有单向充气阀,这是一种二腔硅胶导尿管,主要适用于临床上患者排尿;硅胶管体的后部设有排泄锥形接口、充起锥形接口和冲洗锥形接口,这是一种三腔硅胶导尿管,主要适用于临床上患者排尿及冲洗膀胱。排泄锥形接口通过硅胶管体的排泄内腔道与位于管体球囊前部的排泄孔贯通,用于患者排尿,充起锥形接口通过硅胶管体的充起内腔道与球囊孔贯通,通过单向充气阀向球囊注气或注水后可充起球囊,用于固定留置的尿管,冲洗锥形接口通过硅胶管体的冲洗内腔道与导头上的冲洗孔贯通,注入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可用于冲洗膀胱。由于现有硅胶导尿管的球囊粘贴在硅胶管体外壁上,采用球囊模压或粘接工艺而成,在管体球囊部均会形成凸形,与管体外径圆整度不成线型,在临床上插入或抽出尿道过程中,使患者尿道胀缩感频繁、疼痛感加剧,不便于尿道插入或抽出;此外因三腔硅胶导尿管一般不带有塞盖,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尿液从冲洗口流入至冲洗锥形接口流出而使临床护理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球囊与管体成线型、外径相同且便于插入或抽出的内置式球囊的硅胶导尿管。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式球囊硅胶导尿管,包括管体、球囊和导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头固定在管体的前端,管体的后端设置有排泄接口和充气接口,所述的管体内设置有排泄腔道和球囊腔道,排泄腔道与排泄接口连接,球囊腔道与充气接口连接;所述管体表面靠近导头的部位设置有排泄孔,排泄孔与排泄腔道连通;所述管体的表面设置有球囊内置凹槽,球囊设置在球囊内置凹槽上,球囊的外壁与管体的表面保持平齐;所述的球囊内置凹槽上设置有球囊孔,球囊孔与球囊腔道连通。球囊恰好位于球囊内置凹槽内,球囊外壁与管体表面保持平齐,使整根导尿管成直线型,在插入或抽出尿道时更加方便,不会造成患者尿道胀缩频繁,减轻疼痛。本技术所述管体的后端还设置有冲洗接口,管体内设置有冲洗腔道,导头内设置有冲洗口,所述冲洗腔道的前端与冲洗口连接,后端与冲洗接口连接。可以通过外部设备连接冲洗接口,对膀胱进行冲洗。本技术所述的冲洗接口上设置有塞盖,塞盖包括锥形塞、盖子和连接带,盖子塞入锥形塞内密合匹配,盖子的末端通过连接带与锥形塞连接;锥形塞为空心锥形体,锥形塞塞入冲洗接口内,锥形塞的外壁与冲洗接 口的内壁密合匹配。当需要对膀胱冲洗时,可拔出盖子,通过外部器械连接冲洗接口对膀胱进行冲洗;当不需要冲洗时,塞进盖子,可避免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尿液从冲洗口流入冲洗腔道、直至冲洗接口处流出而造成护理不便的现象。本技术所述的球囊内置凹槽与管体成一体,采用一次模压成型;所述球囊的两端与球囊内置凹槽的两端通过粘接固定,保持球囊内的密封。本技术所述管体的内壁还设置有显影定位点,该显影定位点位于排泄孔与导头之间。导尿管进入尿道时可以通过X射线探测显影定位点的位置,便于导尿管定位。本技术所述的充气接口上还设置有单向充气阀。充气接口用于连接注射器,当注射器插入单向充气阀时,单向充气阀贯通,可进行充气(水)或抽气(水),当注射器拔出时,单向充气阀复原,充气接口封闭,能够防止气体或水流出,使球囊持续起固定尿管的作用。本技术所述导尿管的材料为硅胶,球囊内置凹槽通过一次模压成型并与管体为一体,再将球囊的两端通过粘接工艺粘接到球囊内置凹槽上,使球囊与管体平齐。而一般的硅胶导尿管是采用球囊模压或粘接工艺,所以球囊包裹在管体外,无法达到平齐的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结构设计合理,球囊与管体表面成直线型,使导尿管插入或抽出尿道更加方便,不会造成患者尿道胀缩频繁,减轻疼痛;同时在三腔硅胶导尿管的冲洗接口上装有塞盖,更方便于临床使用及护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 图2,本实施例包括管体1、球囊2和导头3,所述的导头3固定在管体I的前端,管体I的后端设置有排泄接口 4和充气接口 5,所述的管体I内设置有排泄腔道41和球囊腔道51,排泄腔道41与排泄接口 4连接,球囊腔道51与充气接口 5连接;所述管体I表面靠近导头3的部位设置有排泄孔42,排泄孔42与排泄腔道41连通;所述管体I的表面设置有球囊内置凹槽7,球囊2设置在球囊内置凹槽7上,球囊2的外壁与管体I的表面保持平齐;所述的球囊内置凹槽7上设置有球囊孔52,球囊孔52与球囊腔道51连通。球囊2恰好位于球囊内置凹槽7内,球囊2外壁与管体I表面保持平齐,使整根导尿管成直线型,在插入或抽出尿道·时更加方便,不会造成患者尿道胀缩频繁,减轻疼痛。本实施例中,球囊内置凹槽7与管体I成一体,采用一次模压成型;所述球囊2的两端与球囊内置凹槽7的两端通过粘接固定,保持球囊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式球囊硅胶导尿管,包括管体、球囊和导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头固定在管体的前端,管体的后端设置有排泄接口和充气接口,所述的管体内设置有排泄腔道和球囊腔道,排泄腔道与排泄接口连接,球囊腔道与充气接口连接;所述管体表面靠近导头的部位设置有排泄孔,排泄孔与排泄腔道连通;所述管体的表面设置有球囊内置凹槽,球囊设置在球囊内置凹槽上,球囊的外壁与管体的表面保持平齐;所述的球囊内置凹槽上设置有球囊孔,球囊孔与球囊腔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鹏忠,钱江,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康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