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探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乳腺癌是浅表肿瘤的一种。乳腺癌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现目前虽然针对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技术日益完善,但对于早期病变,仍面临着精确诊断、减小副反应与高效治疗等方面的艰巨挑战。
2、纳米医学是利用纳米材料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新领域。通过为纳米材料设计不同尺寸、形状,改变纳米材料化学成分、表面特性,调控纳米材料光学、电子、磁性等性能,纳米医学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生物学功能。通过将靶向分子与纳米材料相结合,能赋予纳米材料特异性识别性能,这样靶向纳米探针能够将成像剂与药物准确递送到病变部位,显著提高诊断特异性、增强治疗效果。
3、现目前虽然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拥有侵入性小、药物利用效率高、副作用小的优势,但单一的纳米医学治疗模式,如化学疗法、光热疗法、光动力疗法、声动力疗法或免疫疗法不能同时进行,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成果。
4、多模态成像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成像方式的缺点,多角度评价肿瘤情况。将纳米靶向技术与多模态成像技术相结合,能够更早发现肿瘤病变,提高成像的诊断效能,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及时开启治疗。
5、基于以上纳米医学技术、多模态成像技术以及现有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缺点,专利技术人以此为动机进行研发,设计了一种针对于浅表肿瘤(例如乳腺癌)的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制备方法与应用,故申请专利进行保护。
技
1、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制备方法与应用,以用于浅表肿瘤(例如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一技术方案: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包括一部分光敏剂,该部分的光敏剂的外侧包裹有plga壳体,plga壳体上镶嵌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plga壳体的外侧包裹有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中含有另一部分的光敏剂。
3、本申请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本申请中的纳米探针上具有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中包括壳聚糖以及靶向分子,壳聚糖位于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靠近plga壳体的一侧,靶向分子位于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远离plga壳体的一侧,壳聚糖具有黏附性并且带正电荷,壳聚糖通过正负电荷吸附的方式将靶向分子吸附于纳米探针的表面,从而使得靶向分子更加稳定的位于纳米探针的表面。对于靶向分子,靶向分子本身能够特异性识别cd44高表达的浅表肿瘤细胞且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和非免疫原性,从而赋予纳米材料肿瘤靶向性,并相对延长了纳米材料体内循环时间。
4、同时,纳米探针上含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本身是一种化疗药物,从而能够对浅表肿瘤细胞进行治疗。
5、另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不仅具有化疗的作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还能够赋予纳米探针磁共振成像及光声成像能力;而本申请中的纳米探针中的光敏剂,其赋予纳米探针光声成像及荧光成像能力,这样整个纳米探针能够实现光声-荧光-磁共振的三模态成像,从而拥有诊疗一体化的能力。
6、本申请纳米探针为具备生物相容特性、光声-磁共振-荧光三模态成像特性、肿瘤靶向特性、光热升温特性、化疗杀伤特性的浅表肿瘤有效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
7、本申请的纳米探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1、基于纳米医学技术的纳米探针相比传统化疗治疗,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选择性,减小了副作用。
9、2、在早期肿瘤筛查方面,多模态成像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具有靶向功能的纳米探针在肿瘤部位特异性聚集,能够检测出更隐蔽的癌症病灶。
10、3、具有精准医疗的作用,探针所具备的光热升温能力和有效的化疗药物释放,通过靶向聚集,可以实现有效的癌细胞杀伤。
11、4、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而本申请中的纳米探针中的光敏剂具有光热作用,同时化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光热和化疗二者共同作用导致了肿瘤细胞的焦亡。
12、另外,还需要格外说明的是,研究之初,专利技术人的本意是将光敏剂包在纳米探针的内部以达到纳米探针具有光声成像及荧光成像的能力目的,通过在纳米探针上设置壳聚糖对靶向分子进行吸附以使纳米探针具有靶向的能力。但是由于采用了本申请中的制备方法,令专利技术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制备过程中壳聚糖不仅对靶向分子进行静电吸附,同时壳聚糖还对未被包在纳米探针内部的光敏剂进行静电吸附,使得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上也具有一部分的光敏剂,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上吸附了光敏剂后,纳米探针上的光敏剂具有两部分,一部分位于纳米探针的内部,另一部分位于纳米探针的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上,这样光敏剂的包封率和负载率相比只是位于纳米探针的内部显著提高,从而使得纳米探针光声成像及荧光成像能力、使细胞焦亡的能力更加显著。
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光敏剂的包封率为50-60%。由此,未设有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的纳米探针(光敏剂只是位于纳米探针的内部),光敏剂的包封率为9%左右,包封率提高至5-6倍,本申请中的光敏剂的包封率显著提高。
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光敏剂的负载率为6-8%。由此,未设有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的纳米探针(光敏剂只是位于纳米探针的内部),光敏剂的负载率为1%左右,负载率提高了6-8倍,本申请中的光敏剂的负载率显著提高。
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光敏剂为吲哚箐绿或者ir780光敏剂。
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靶向分子为透明质酸,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为壳聚糖-透明质酸涂层。
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一技术方案: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s1、制备初乳液:将plga、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和二氯甲烷进行混合,并使用超声波振荡器使混合物溶解,随后在混合液中加入icg的水溶液,并进行乳化,获得初乳液;
19、s2、制备复乳液;在初乳液加入聚乙烯醇溶液和壳聚糖溶液,并进行乳化,得到复乳液;
20、s3、随后在复乳液中加入异丙醇以及磁珠,并磁力搅拌,使二氯甲烷挥发,得到ic@pc nps;
21、s4、将ic@pc nps高速离心洗涤多次、重悬于纯水中,加入透明质酸,并混匀,得到ic@pch nps;
22、s5、最后,将ic@pch nps洗涤、重悬于纯水,并在4摄氏度下避光保存。
23、由此,通过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实现了对本申请中的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的制备。另外,在s2中,未被包裹入纳米探针内部的带负电荷的icg被带正电荷的壳聚糖所吸引,从而负载于纳米探针表面,这样显著提高了纳米探针上的吲哚菁绿光敏剂的包封率和负载率。
2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s2中,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为5%,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部分光敏剂,该部分的光敏剂的外侧包裹有PLGA壳体,PLGA壳体上镶嵌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所述PLGA壳体的外侧包裹有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所述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中含有另一部分的光敏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光敏剂的包封率为5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光敏剂的负载率为6-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为5%,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2%;壳聚糖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溶液为壳聚糖溶解在3%的乙酸中。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
8.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在成像剂的应用。
9.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在治疗浅表肿瘤药物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浅表肿瘤为乳腺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部分光敏剂,该部分的光敏剂的外侧包裹有plga壳体,plga壳体上镶嵌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所述plga壳体的外侧包裹有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所述壳聚糖-靶向分子涂层中含有另一部分的光敏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光敏剂的包封率为5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光敏剂的负载率为6-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浅表肿瘤靶向多模态诊疗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毅,李祖莹,梁冰,余柯晓,袁慧,熊林燕,曹友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