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汽车中传递驱动转矩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及具有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驱动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6276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以及具有这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驱动单元,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非常好的整合能力。为此提出用于在汽车中传递驱动转矩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5),其具有第一太阳轮附件(12a)和第二太阳轮附件(12b),其中,太阳轮附件(12a、b)中的每一个都与轴(2a、b)抗相对转动地耦接,并且太阳轮附件(12a、b)可以彼此相对转动,并且其中,太阳轮附件(12a、b)沿径向方向重叠地布置在重叠区域(11)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汽车中传递驱动转矩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其具有第一太阳轮附件和第二太阳轮附件,其中,太阳轮附件中的每一个都与轴抗相对转动地耦接并且太阳轮附件可以彼此相对转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驱动单元。
技术介绍
在汽车中,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经常安装在差速器中用于传递驱动转矩。在这种情况下,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在多种实施形式中可以用在分动差速器中或也可以用在车轴差速器中。这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通常具有至少一个太阳轮以及多个与太阳轮啮合的行星齿轮,其可以经由栓柱可转动地支承在行星齿轮架中。该行星齿轮架又可以同样与齿轮抗相对转动地耦接。在公知的结构形式中,差速器具有两个耦接的行星齿轮组,其中,例如驱动转矩经由总轴被导入并分配到两个差动轴上,其中,每个差动轴与其中一个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耦接。这种基于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差速器的特征尤其在于紧凑的结构形式。形成下面的现有技术的文献DE102007040475A1涉及一种尤其是用于汽车的具有如下驱动元件的圆柱齿轮差速器,该驱动元件抗相对转动地与行星齿轮架连接,其中,至少一对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可转动地布置在行星齿轮架中,并且其中,行星齿轮与相应的有齿的输出齿轮啮合。在图中,输出齿轮相对于径向平面几乎镜像对称地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以及具有这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驱动单元,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非常好的整合能力。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以及通过具有权利要求8特征的驱动单元来解决。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或有利的实施形式由从属权利要求、接下来的说明以及附图得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是如下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其适用于和/或构造用于在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中传递驱动转矩。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接在中间的情况下,驱动转矩尤其是从马达向汽车的车轮引导。尤其地,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构造为差速器,例如构造为车轴差速器或分配差速器,特别地构造为圆柱齿轮差速器。作为车轴差速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将驱动转矩分配到汽车的两个轴上,作为分动差速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将驱动转矩分配到汽车的一个轴的两个车轮上。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太阳轮附件,其中,太阳轮附件中的每一个都与轴抗相对转动地耦接。太阳轮附件和/或轴可以彼此相对转动地布置。尤其地,轴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中构造为差动轴,其将驱动转矩例如从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总轴中输出。太阳轮附件优选地包括如下齿轮区域,其尤其是具有正齿部(Stirnveryahnung)。在本专利技术的框架中提出,太阳轮附件沿径向方向,尤其相对于至少一个轴,优选相对于二个轴重叠地布置在重叠区域。因此如果观察如下向量,其由通过轴形成的转动轴线径向伸出,那么该向量首先横穿一个太阳轮附件并且然后横穿另一个的太阳轮附件。本专利技术的想法是,通过太阳轮附件的交错的结构,得到在太阳轮附件的齿轮区域的定位方面的额外的自由度。因此尤其可行的是,在构建时将太阳轮附件的齿轮区域的位置沿轴向方向移动并且因此匹配于装配情况的需求。由此简化地将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整合到结构组件中。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改进方案中,重叠区域构造为支撑区域,太阳轮附件沿径向方向经由径向支承件或摩擦区域支撑在该支撑区域中。因此一个太阳轮附件沿径向方向支撑在另一个太阳轮附件上。该沿径向方向的支撑具有用于尤其是以差速器的结构形式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引导功能。因此例如可以想到的是,由于负载而出现的轴的移动或倾斜可以通过太阳轮附件的耦接来补偿。由此可以达到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稳定的运行性能。特别优选地,太阳轮附件经由如下径向支承件相互支撑,该径向轴承件可以例如构造为滑动轴承或也可以构造为任意的滚动轴承,尤其可以构造为滚针轴承。在其它的实施形式中可行的是,太阳轮附件经由如下摩擦区域相互支撑,该摩擦区域有针对性地引起在太阳轮附件之间并因此在轴之间的提高的摩擦,以便制动两个轴彼此的相对转动。特别优选地,太阳轮附件在重叠区域中具有运行面,这些运行面共轴且同中心地布置。尤其地,运行面构造为直空心柱体的形状。在第一实施形式中,运行面本身形成滑动轴承并且被构造用于直接且彼此接触的运转。在另外的实施形式中布置有中间构件,像例如滑动装置、尤其是滑动套,或滚动体装置、尤其是具有滚动体,特别地具有滚针的保持架或套筒。太阳轮附件在运行面上直接彼此运转的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减小的构件数目,而引入中间构件的实施形式具有在装配或使用寿命方面的优点。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上可行实施形式中,太阳轮附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用于抗相对转动地布置或支承在所配属的轴上的附件区域以及齿轮区域。特别地,附件区域和齿轮区域一体式构造。抗相对转动的布置可以例如通过在旋转方向上的形状锁合件达到,其中,附件区域具有例如沿轴向方向取向且径向向内敞开的槽,从而使得用于抗相对转动地布置的附件区域套到与附件区域互补构造的、所配属的轴上并且在旋转方向上形状锁合地固定。在结构上的转换中优选的是,至少一个齿轮区域相对于其附件区域沿轴向方向凸出。例如,在通过轴的转动轴线的纵剖面图中太阳轮附件弯曲地构造。通过沿轴向方向被移动的齿轮区域,太阳轮附件在另一个太阳轮附件的附件区域上方凸出。特别优选的是,凸出的齿轮区域在构造重叠区域和/或支撑区域时搭接另一齿轮附件的附件区域。在该实施形式中可行的是,两个太阳轮附件的齿轮区域沿轴向方向非常紧密,然而从轴向位置观察并没有对称地或居中地布置,而是沿一个太阳轮附件的方向非对称地移动了。因此如下是可实现的,即,利用一个或两个齿轮区域避免在整合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时的干扰轮廓。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利的是任选的径向相互支撑件,因为由此确保使这种结构在机械上变得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稳定性和/或刚性,优选的是,设置有至少一个轴向支承件,经由该轴向支承件太阳轮附件相互支承。例如,轴向环布置在太阳轮附件之间,该轴向环在两个太阳轮附件上滚动。可选地或补充地,太阳轮附件相对固定在壳体上的凸起部、尤其是壳体本身,或差速篮支承。在此还可以想到的是设置有轴向环。代替轴向环将滑动盘定位在支承配合件之间也是可行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的实施形式中,每个太阳轮附件因此被三重支承,更确切地说第一重沿径向方向相对固定在壳体上的凸起部、尤其是相对壳体,或差速篮支承,第二重同样沿轴向方向向对另一个太阳轮附件支承,而第三重沿径向方向相对于另一个太阳轮附件支承。通过尤其是构造为输出太阳轮的太阳轮附件的这种三重支承实现了非常高的机械刚性。当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补充地包括两个行星齿轮组时,可以特别有利地使用该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与一个太阳轮附件啮合,而第二行星齿轮组与另一个太阳轮附件啮合,并且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啮合。在该情况下,处于结构上的原因有利的是,将太阳轮附件的齿轮区段沿轴向方向尽可能彼此靠近地定位,其中,通过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该靠近的布置特别容易实现。本专利技术另外的内容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提供驱动转矩的电动机。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优选地构造为分配传动器,其中,电动机的驱动转矩经由总轴输入并且经由太阳轮附件和作为差动轴的轴送出。为了达到特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3 DE 102010036243.31.用于在汽车中传递驱动转矩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5),其具有第一太阳轮附件(12a)和第二太阳轮附件(12b),其中,每一个所述太阳轮附件(12a、b)都与轴(2a、b)抗相对转动地耦接,并且所述太阳轮附件(12a、b)能彼此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附件(12a、b)在重叠区域(11)中沿径向方向重叠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区域(11)构造为支撑区域,所述太阳轮附件(12a、12b)沿径向方向经由径向支承件(13)或摩擦区域相互支撑在所述支撑区域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附件(12a、b)在所述重叠区域(11)中具有运行面,其可选地作为滑动支承件直接相互运转或者经由中间构件,像例如滑动装置或滚动体装置相互运转。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 之一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5),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太阳轮附件(12a、b)都具有用于抗相对转动地布置在所配属的轴(2a、b)上的附件区域(10a、b)和齿轮区域(8a、b),其中,所述齿轮区域(12a、b)中的至少一个齿轮区域相对于其附件区域(10a、b)在轴向上凸出。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斯米塔那菲利普·武尔茨贝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