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移动横梁升降并为横梁内液压缸供油的活塞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753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2:22
一种驱动移动横梁升降并为横梁内液压缸供油的活塞缸,包括上横梁两侧分别安装的活塞缸,油箱的进出油口与两个活塞缸的通油杆的顶端连接,通油杆伸入中空活塞杆中心孔的上端,上端盖和下端盖用拉杆锁紧在缸筒上,两侧中空活塞杆中心孔的尾部分别与供油阀块接头和回油油路块接头连接,回油油路块接头连接回油油路块,供油阀块接头连接供油阀块,回油油路块的油管接到供油阀块上,供油阀块连接移动横梁内液压缸的进出油口,供油阀块和回油油路块均固定在移动横梁上,缸筒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有上部管接头及下部管接头并与油箱连通,该活塞缸具有在升降移动横梁的同时为移动横梁内的液压缸供油的优点,避免了软管的使用,结构简单紧凑,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传动与液压机
,具体涉及一种驱动移动横梁升降并为横梁内液压缸供油的活塞缸
技术介绍
目前液压机上移动横梁内液压缸供油一般都采用软管连接,通常有两种方式解决移动横梁在移动过程中液压系统的供油问题。一种采用软管与移动横梁内液压缸的每个进出油口均使用快换接头连接,移动横梁沿竖直方向运动时,将快换接头拔下并将软管放置在适当的位置随着移动横梁移动,当移动横梁停止后,重新安装上快换接头并接通移动横梁的液压系统使用。另一种方式是将软管做的足够长,软管接头直接拧在移动横梁上的液压缸的进出油口上,并且软管接头随着移动横梁运动。而移动横梁的升降动作都是由其他液压缸完成,与移动横梁内液压缸的供油软管无关。第一种供油方式的缺点就是移动前后都需要去插拔快换接头,过程繁琐,而且移动横梁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液压缸不能动作;第二种供油方式的缺点在于软管需要做的很长,当移动横梁沿垂直方向向上运动时,软管会不受控制的沿任意方向弯曲,占用空间,而且软管在液压系统充压时会僵直,容易在设备其他的尖角地方划伤划破。两者共同的缺点在于升降移动横梁的液压管路与为移动横梁内液压缸供油的管路完全独立,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移动横梁升降并为横梁内液压缸供油的活塞缸,包括上横梁(13)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的活塞缸(18),其特征在于:油箱(14)安装在液压机的上横梁(13)上,油箱(14)的进出油口分别与两个活塞缸(18)的通油杆(3)的顶端连接,通油杆(3)穿过上端盖(6)的通孔并伸入中空活塞杆(2)中心孔的上端,中心孔的内壁上开设密封槽及导向槽,缸筒(7)上端面插入上端盖(6),缸筒(7)的下端面装入下端盖(8),上端盖(6)和下端盖(8)穿过拉杆(4)并通过锁紧螺母(9)锁紧在缸筒(7)的上下端面上,中空活塞杆(2)安装在缸筒(7)内,两侧中空活塞杆(2)中心孔的尾部通过螺纹分别与供油阀块接头(15)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移动横梁升降并为横梁内液压缸供油的活塞缸,包括上横梁(13)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的活塞缸(18),其特征在于:油箱(14)安装在液压机的上横梁(13)上,油箱(14)的进出油口分别与两个活塞缸(18)的通油杆(3)的顶端连接,通油杆(3)穿过上端盖(6)的通孔并伸入中空活塞杆(2)中心孔的上端,中心孔的内壁上开设密封槽及导向槽,缸筒(7)上端面插入上端盖(6),缸筒(7)的下端面装入下端盖(8),上端盖(6)和下端盖(8)穿过拉杆(4)并通过锁紧螺母(9)锁紧在缸筒(7)的上下端面上,中空活塞杆(2)安装在缸筒(7)内,两侧中空活塞杆(2)中心孔的尾部通过螺纹分别与供油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升吨张晨阳郭桐韩晓兰林文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