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香茶籽油的低温物理膜法精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6176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香茶籽油的低温物理膜法精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压榨、过滤:将干燥的油茶籽清理剥壳后直接投入压榨机进行物理压榨,所得含渣油脂经澄油箱处理后用泵打入板框过滤机或叶滤机进行过滤,即得具有茶籽油原香风味的滤清毛油;(2)脱胶:用泵将滤清毛油打入脱胶罐,加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剂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经碟式离心机分离脱胶;(3)脱蜡:在脱胶后的毛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促晶助滤剂进行冬化结晶,养晶一段时间后,经平板微孔滤膜机分离得到脱蜡毛油;(4)脱酸脱色:用增压泵将脱蜡毛油打入螺旋湍流促进器后再进入复合纳滤膜设备,使游离脂肪酸和色素透过滤膜,中性油经加装超声波装置的储油罐后进行循环脱酸脱色,即可得高级食用茶籽油。该工艺制得的茶籽油保持了其原有的天然香味,有效保留了茶籽油特有的生育酚、角鲨烯、甾醇等活性营养成份,同时该精制方法成本低廉、不产生工业废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温物理压榨工艺制备的原香茶籽油的精制工艺,特别是一种原香茶籽油的低温物理膜法精制工艺
技术介绍
茶籽油是我国的一种优质传统食用油,通常采用高温压榨工艺制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传统高温压榨工艺容易引起茶籽油中的活性营养成分损失,并丧失茶籽油特有的天然香味,同时还有可能产生致癌物质一苯并芘。因此,油茶籽油的低温物理压榨工艺受到人们的追捧。然而,低温物理压榨工艺制得的油茶籽毛油一般还达不到国家食用安全标准要求,仍需要通过精制处理。传统的油脂精制工艺是化学精炼法,一般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操作工序。其中,脱酸操作通常采用碱炼法,该法需要先利用碱来中和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而生成皂,然后进行油皂分离,再利用水来洗去油中残皂,这样就会产生大量废水。同时,有研究表明,碱炼法可能会促进茶籽油中苯并芘的形成,加大茶籽油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脱色操作一般采用活性白土、硅藻土等吸附剂来吸附油脂中的色素物质,会引起中性油的损失,并使脱色油中残留有白土腥味或硅藻土腥味,这种腥味又需要脱臭等后续工序才能脱掉。脱臭操作一般需要在250°C以上的高温和残压20mmHg以下的高真空条件下才能完成,这样的高温高真空操作不仅耗能高,油中生育酚、角鲨烯、留醇等生物活性成分损失大,而且会丧失茶籽油特有的天然香味,并使油脂中产生致癌物质一反式脂肪酸和苯并芘等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见,传统的油脂精制工艺不适合低温物理压榨茶籽油的精制处理。如果采用这种传统的油脂精制工艺来处理低温物理压榨茶籽油,所得到的精制产品会是原香风味丧失、天然活性营养成分破坏的茶籽油,这与低温物理压榨茶籽油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对于低温物理压榨茶籽油等高档油脂,需要开发低温物理精制技术。在天然产物的各种低温物理精制技术中,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操作温度低、无相变、无污染、设备简单的新型分离技术,特别适合于需要保香保味和保护热敏性成分的物系分离。因此,膜分离技术已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单元操作,其应用也从早期的脱盐发展到化工、食品、医药、生物、电子等工业,并将对未来工业技术改造产生深远的影响。膜分离技术包 括超滤、微滤、纳滤等膜分离方法。目前,膜分离技术在国内油脂加工方面有了一定的应用,利用膜法精炼油脂在各个工序都有试探性的应用。比如浙江大学顾雁蕾、叶兴乾发表在《食品与发酵工程》上的“植物油膜法脱胶的研究进展”论文介绍了膜法在植物油脱胶工序的应用;广东海洋大学刘书成等人发表在《中国油脂》上的“油脂脱酸新方法研究进展”论文介绍了国外利用膜技术在油脂脱酸上的研究。但是,利用微滤脱蜡、纳滤脱酸脱色的膜分离技术来精制植物油的报道,特别是与本专利技术思路和工艺参数一致的报道目前还没有发现。微滤脱蜡的原理是:先在一定条件下对脱胶毛油进行冬化,使毛油中的高熔点蜡质和饱和脂肪组分结晶形成固体微粒,然后让固液混合物慢速通过微孔滤膜膜面,则固体微粒被截留,而分子量相对较小的甘油三酸酯分子及其它小分子物质能透过微孔滤膜,从而达到筛分的目的;纳滤脱酸脱色的原理和微孔过滤脱蜡原理相同,只不过纳滤膜是在分子水平上实现组分分离,其截留分子量更小,工作时,透过膜面的组分是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色素等影响油脂品质的小分子物质,而分子量相对较大的甘油三酸酯则被截留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植物油脂精制工艺能耗高、油中活性营养成分和天然清香味容易丧失、产生大量废水等诸多缺点,利用现代膜分离技术脱除毛油中的不良物质,从而制得品质优异的闻级食用油。技术方案: 一种原香茶籽油的低温物理膜法精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压榨、过滤:将干燥的油茶籽清理剥壳后直接投入压榨机进行物理压榨,所得含渣油脂经澄油箱处理后用泵打入板框过滤机或叶滤机进行过滤,即得具有茶籽油原香风味的滤清毛油。2、脱胶:用泵将过滤后的毛油打入脱胶罐,加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剂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经碟式离心机分离脱胶,絮凝剂是弱酸溶液和无机盐的混合物,弱酸和无机盐的混合比例为1:10-1:30, 混合物添加量为毛油重量的0.05%-0.5%。3、脱蜡:在脱胶后的毛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促晶助滤剂进行冬化结晶,养晶一段时间后,经平板微孔滤膜机分离得脱蜡毛油,添加的促晶助滤剂是珍珠岩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珍珠岩和活性炭的混合比例在1:1-10:1,其添加量为毛油重量的0.02%-0.3%,平板微孔滤膜机的微孔滤膜是平均孔径在0.4-2 μ m的无机陶瓷膜,平板微孔滤膜机的操作压力为 0.05MPa-0.2MPa。4、脱酸脱色:用增压泵将脱蜡毛油打入螺旋湍流促进器后再进入复合纳滤膜设备,使游离脂肪酸和色素透过滤膜,中性油经加装超声波装置的储油罐后进行循环脱酸脱色,超声波装置的超声波强度为20-60W/cm2,复合纳滤膜为截留分子量200-1000的无机膜,复合纳滤膜设备操作温度为30°C _45°C,操作压力为0.5MPa-l.5MPa。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势在于: 1、一种原香茶籽油的低温物理膜法精制工艺,避免了传统精炼工艺中烧碱脱酸、活性白土脱色工艺造成的化学物质与茶籽油直接接触的二次污染,同时还避免了真空干燥、真空脱色、高温高真空脱臭对茶籽油原有天然香味的脱失,有效地保留了茶籽油中的生育酚、角鲨烯、留醇等功效成份。2、一种原香茶籽油的低温物理膜法精制工艺,整个工艺过程都是在常温或略高于常温下进行,所需要的能耗较低,整个工艺过程不产生废水,同时节省了烧碱、活性白土等传统精炼辅料的使用,节约精制成本。3、一种原香茶籽油的低温物理膜法精制工艺,在微孔滤膜脱蜡过程中添加的由珍珠岩和活性炭组成的促晶助滤剂对色素和致癌物质苯并芘有吸附作用,使得茶籽油的食用安全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实施例1: 1、压榨、过滤:将干燥的油茶籽清理剥壳后直接投入压榨机进行物理压榨,所得含渣油脂经澄油箱处理后用泵打入板框过滤机进行过滤,即得具有茶籽油原香风味的滤清毛油; 2、脱胶:用泵将过滤后的毛油打入脱胶罐,加入毛油重量的0.2%的絮凝剂充分搅拌20分钟后经碟式离心机分离脱胶,絮凝剂是磷酸溶液和食盐的混合物,磷酸和食盐的混合比例为1:15。3、脱蜡:在脱胶后的毛油中加入毛油重量0.1%的促晶助滤剂进行冬化结晶,养晶24小时后,经平板微孔滤膜机分离得脱蜡毛油,添加的促晶助滤剂是珍珠岩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珍珠岩和活性炭的混合比例在5:1,平板微孔滤膜机的微孔滤膜是平均孔径在I μ m的无机陶瓷膜,平板微孔滤膜机的操作压力为0.1MPa04、脱酸脱色:用增压泵将脱蜡毛油打入螺旋湍流促进器后再进入复合纳滤膜设备,使游离脂肪酸和色素透过滤膜,中性油经加装超声波装置的储油罐后进行循环脱酸脱色,超声波装置的超声波强度为45W/cm2,复合纳滤膜为截留分子量400的不锈钢膜,复合纳滤膜设备操作温度为40°C,操作压力为1.2MPa。实施例1的精制油茶籽油成品质量检测见下表1: 表I经实施例1生产的原 香茶籽油质量检测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香茶籽油的低温物理膜法精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压榨、过滤:将干燥的油茶籽清理剥壳后直接投入压榨机进行物理压榨,所得含渣油脂经澄油箱处理后用泵打入板框过滤机或叶滤机进行过滤,即得具有茶籽油原香风味的滤清毛油;(2)脱胶:用泵将过滤后的毛油打入脱胶罐,加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剂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经碟式离心机分离脱胶;(3)脱蜡:在脱胶后的毛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促晶助滤剂进行冬化结晶,养晶一段时间后,经平板微孔滤膜机分离得脱蜡毛油;(4)脱酸脱色:用增压泵将脱蜡毛油打入螺旋湍流促进器后再进入复合纳滤膜设备,使游离脂肪酸和色素透过滤膜,中性油经加装超声波装置的储油罐后进行循环脱酸脱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香茶籽油的低温物理膜法精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压榨、过滤:将干燥的油茶籽清理剥壳后直接投入压榨机进行物理压榨,所得含渣油脂经澄油箱处理后用泵打入板框过滤机或叶滤机进行过滤,即得具有茶籽油原香风味的滤清毛油;(2)脱胶:用泵将过滤后的毛油打入脱胶罐,加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剂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经碟式离心机分离脱胶;(3)脱蜡:在脱胶后的毛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促晶助滤剂进行冬化结晶,养晶一段时间后,经平板微孔滤膜机分离得脱蜡毛油;(4)脱酸脱色:用增压泵将脱蜡毛油打入螺旋湍流促进器后再进入复合纳滤膜设备,使游离脂肪酸和色素透过滤膜,中性油经加装超声波装置的储油罐后进行循环脱酸脱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香茶籽油的低温物理膜法精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胶过程中使用的絮凝剂是弱酸溶液和无机盐的混合物,弱酸和无机盐的混合比例为I: 10-1:30,混合物添加量为毛油重量的0.05%-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苏喜宋斌刘瑞兴李慧谭传波闫帅航黄闪闪宋艳秋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