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装配机,尤其是长尾夹自动装配机,适用于长尾夹自动装配的场合。
技术介绍
在本技术做出之前,长尾夹的装配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针对现有长尾夹手工装配的缺点,提供一种替代手工操作、结构合理、装配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长尾夹自动装配机。长尾夹自动装配机,包括下盖板1、后推板2、前推板3、左斜板4、把手定位机构5、左压紧板6、右压紧板7、右斜板8、弹簧9、紧固件10、上盖板11,其特征是在前推板3上部右端设置一个槽,该槽由导向槽、进料槽、定位槽三部份组成,左压紧板6和右压紧板7设置在前推板3的导向槽内,把手定位机构5设置在前推板3内的定位槽内,把手设置在前推板3的进料槽内,后推板2位于前椎板3左侧,下底面与前推板3的下底面在同一平面上,后推板2右侧上下两端和前推板3左侧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挂钩连接,后推板2右侧与前推板3左侧之间设置弹簧9,后推板2和前推板3设置在上盖板11内侧的滑槽内,左斜板4和右斜板8分别设置在上盖板11右端上下的凹槽内,下盖板1与上盖板11通过紧固件10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合理 ...
【技术保护点】
长尾夹自动装配机,包括下盖板1、后推板2、前推板3、左斜板4、把手定位机构5、左压紧板6、右压紧板7、右斜板8、弹簧9、紧固件10、上盖板11,其特征是在前推板3上部右端设置一个槽,该槽由导向槽、进料槽、定位槽三部份组成,左压紧板6和右压紧板7设置在前推板3的导向槽内,把手定位机构5设置在前推板3内的定位槽内,把手设置在前推板3的进料槽内,后推板2位于前推板3左侧,下底面与前推板3的下底面在同一平面上,后推板2右侧上下两端和前推板3左侧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挂钩连接,后推板2右侧与前推板3左侧之间设置弹簧9,后推板2和前推板3设置在上盖板11内侧的滑槽内,左斜板4和右斜板8分别设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四昌,计时鸣,张宪,郑欣荣,陆青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