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4363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0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锁止/解锁装置具备卡合/脱离机构,该卡合/脱离机构使卡止部件相对于被固定在所述后方连杆部件侧的第二旋转部件通过例如啮合而卡合或脱离,所述卡止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固定在所述基座框架侧的第一旋转部件,由此,能够形成限制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的锁止状态、或允许相对旋转的解锁状态。因此,对于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即便在车辆碰撞时所施加的外力经由后方连杆部件施加于卡合/脱离机构,也能够牢固地保持车辆用座椅的升降位置。

Seat lifting device for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at lif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The locking / unlocking device with clamping / separating mechanism, the clamping mechanism of the lock out / member relative to the second rotating components are fixed on the rear side of the connecting rod parts such as meshing clamping or detachment, the clamping part is movably supported on the first rotating member is fixed on the the base frame side which can be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rotating parts limited relativ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parts of the lock state, or allow the rotation of the unlocked state. Therefore, for the vehicle seat lifting device, even if the external force exerted on the vehicle collision is applied to the clamping / disengag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rear connecting rod component, the lifting position of the vehicle seat can be firmly maintai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调整座垫高度的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车辆用座椅具有用于调整座垫高度的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乘员能够在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状态下通过对操作杆进行操作而使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动作,从而调整座垫的高度。作为这种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例如已经公知有专利文献I记载的装置。对于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利用基于摩擦的滚柱离合器(roller clutch)机构来进行操作杆的运动切换和座椅的升降位置的保持,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利用平行连杆机构,利用扇形齿轮和小齿轮使两个连杆部件旋转连结,并利用滚柱离合器机构驱动小齿轮旋转。乘员能够在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状态下使操作杆从中立位置向上方或下方往复运动,由此使车辆用座椅逐步上升或逐步下降。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93187号公报在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中,需要形成为在车辆碰撞时能够保持车辆用座椅的升降位置的结构。但是,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中,由于利用基于摩擦的滚柱离合器机构来保持车辆用座椅的升降位置,因此,当在车辆碰撞时施加给车辆用座椅的外力经由连杆部件施加给滚柱离合器机构时,有可能变得无法保持车辆用座椅的升降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有外力施加给车辆用座椅也能够保持车辆用座椅的升降位置的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具备:左右一对基座框架,该左右一对基座框架支承座垫;左右一对后方连杆部件,该左右一对后方连杆部件的各自的一端枢转安装于所述左右一对基座框架的后部;转矩杆,该转矩杆将所述左右一对后方连杆部件以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连结;左右一对前方连杆部件,该左右一对前方连杆部件的各自的一端枢转安装于所述左右一对基座框架的前部,利用该前方连杆部件与所述后方连杆部件构成平行连杆机构;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使所述基座框架和所述后方连杆部件相对旋转;锁止/解锁装置,该锁止/解锁装置具备:卡合/脱离机构,该卡合/脱离机构使卡止部件相对于被固定在所述后方连杆部件侧的第二旋转部件卡合或脱离,所述卡止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固定在所述基座框架侧的第一旋转部件;以及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基座框架侧,并对所述卡合/脱离机构进行操作而使所述卡合/脱离机构卡合/脱离,能够形成所述卡止部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卡合而限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和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的锁止状态、或所述卡止部件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脱离而允许所述相对旋转的解锁状态;以及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基座框架,并被保持在中立位置。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具有锁止/解锁装置动作机构,该锁止/解锁装置动作机构形成为:该锁止/解锁装置动作机构使所述锁止/解锁装置的所述转动部件与所述操作部件的从所述中立位置朝一方向的转动联动地转动,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中立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的期间,使所述锁止/解锁装置成为所述解锁状态,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的期间,将所述锁止/解锁装置维持在所述解锁状态,当所述操作部件超过所述第二位置时,使得所述锁止/解锁装置能够恢复至所述锁止状态、并且使得所述操作部件能够恢复至所述中立位置;并且,所述锁止/解锁装置动作机构使所述锁止/解锁装置的所述转动部件与所述操作部件的从所述中立位置朝另一方向的转动联动地转动,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中立位置转动到第三位置的期间,使所述锁止/解锁装置成为所述解锁状态,当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三位置恢复至所述中立位置时,使得所述锁止/解锁装置能够恢复至所述锁止状态。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明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具备旋转装置驱动机构,该旋转装置驱动机构形成为:该旋转装置驱动机构与所述操作部件的从所述中立位置朝所述一方向的转动联动地动作,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中立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期间,所述旋转装置驱动机构浮动,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期间,所述旋转装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旋转装置,使所述后方连杆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框架在所述座垫上升的方向转动,在所述操作部件恢复至所述中立位置的期间,所述旋转装置驱动机构浮动;并且,所述旋转装置驱动机构与所述操作部件的从所述中立位置朝所述另一方向的转动联动地动作,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中立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三位置的期间,所述旋转装置驱动机构使所述旋转装置处于自由旋转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后方连杆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框架自由地相对旋转。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旋转装置具备:扇形齿轮,该扇形齿轮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后方连杆部件;以及小齿轮,该小齿轮与所述扇形齿轮啮合,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基座框架,所述旋转装置驱动机构具备:棘轮,该棘轮与所述小齿轮同轴地一体设置;进给棘爪,该进给棘爪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操作部件,当所述操作部件朝所述一方向转动时,所述进给棘爪与所述棘轮卡合,从而驱动所述小齿轮旋转,当所述操作部件朝所述另一方向转动时,所述进给棘爪不与所述棘轮卡合;以及离开部件,该离开部件被固定在所述基座框架,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中立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三位置的期间,所述离开部件与所述进给棘爪抵接,从而使所述进给棘爪从所述棘轮脱离。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车辆用座椅升降装置具备基座框架上升施力单元,该基座框架上升施力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基座框架卡合,且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装置的小齿轮卡合,以向使所述基座框架朝上方移动的方向施力。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或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当将所述锁止/解锁装置的所述内齿的节距角设定为C,将所述扇形齿轮的转速相对于所述小齿轮的转速之比设定为A,将所述棘轮的节距角设定为B时,C=AXB0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二至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经由轴承部以能够以所述转矩杆的轴心为中心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于被固定在所述基座框架侧的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所述卡止部件以仅能够在半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并且,使所述卡止部件在半径方向进退的凸轮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形成有内齿,该内齿与形成在所述卡止部件的前端的外齿卡合或脱离,利用所述转动部件使所述凸轮部件转动,由此,所述卡止部件在半径方向移动,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啮合或脱离,从而所述锁止/解锁装置成为锁止状态或所述解锁状态。第八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对于所述锁止/解锁装置动作机构,在所述操作部件设置有:解锁凸轮,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中立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的期间,所述解锁凸轮推动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件的端部的抵接部而使该转动部件转动到解锁位置,使得所述锁止/解锁装置成为所述解锁状态;以及保持凸轮,在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期间,所述保持凸轮与所述抵接部抵接而将所述转动部件保持在解锁位置,使得所述锁止/解锁装置被维持在所述解锁状态,当所述操作部件超过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动部件的所述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幸史川村健贵星原直明后藤直希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