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前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651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5:38
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裙板侧梁(2)设置于车体前部(1)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5)布置在裙板侧梁(2)的前端。位于左右两侧的裙板侧梁(2)的前端的下部通过散热器支撑构件(5)连接。散热器组件(6)布置于散热器支撑构件(5)的上部。散热器支撑构件(5)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7)和下板(8)。车体前部的结构被构造为通过将上板(7)和下板(8)彼此接合而使得散热器支撑构件(5)形成闭合截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改善了对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的吸收性能的车体前部的结构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车体前部已经设 置有诸如裙板侧梁、散热器支撑构件、保险杠格栅以及前保险杠等构件。其中,散热器支撑构件被布置于车体下方并对布置于散热器支撑构件上方的散热器组件进行支撑。在棒状物体(例如步行者的腿部)从车体的前方撞击这种车体前部时,棒状物体的下侧接触散热器支撑构件并可能施加局部载荷。为此,一些传统车辆通过在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前部设置缓冲材料等或者设计通过降低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刚性而在车体前后方向上能够容易地变形的结构来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至专利文献6)。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特开2010-188966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0-149601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9-255893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9-234376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01-191952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2008-2303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的车体前部的传统结构中,配置并固定缓冲材料等需要在散热器支撑构件附近设置安装空间。因此,这使得无法进行紧凑设计,而这一点特别地对小型轻型车不利。在使用传统结构的情形中,以简单方式降低散热器支撑构件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的刚性,使得散热器支撑构件因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上下运动和振动而不能支撑散热器等,由于刚性降低而引起的共振使得车体发生振动,并且该振动被传递至车室内,从而导致内部噪音会增加的忧虑。此外,需要做出使散热器支撑构件抵靠棒状物体的位置尽可能低并且使棒状物体的下部的后摆减小的设计。如果裙板侧梁等整个结构被制作得低,则需要校正整个车体骨架,因此这种设计难以被采用。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根据车型等调整车体前部的结构,则设计的自由度变大,结果实现了车体前部的通用化和轻量化并且还能够实现降低成本。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如下车体前部的结构:在保持整个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刚性的同时能够通过简单结构改善散热器支撑构件的车体前方侧的载荷吸收性能,以便有效地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并减小局部载荷。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裙板侧梁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的下部通过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连接,散热器组件布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和下板,并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形成闭合截面,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所述上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垂直面部,所述下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垂直面部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与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上板形成为所述平面部位于上面位置的、截面为字母C的形状,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上板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裙板侧梁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的下部通过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连接,散热器组件布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和下板,并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形成闭合截面,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所述上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垂直面部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下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垂直面部,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与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下板形成为所述平面部位于下面位置的、截面为字母C的形状,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下板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上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为如下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裙板侧梁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的下部通过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连接,散热器组件布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和下板,并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形成闭合截面,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所述上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垂直面部,所述下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垂直面部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与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由此,能够在保持具有闭合截面结构体的整个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刚性的同时,利用简单结构改善散热器支撑构件的车体前方侧的载荷吸收性能,以便有效地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并减小作为载荷产生源的棒状物体(例如步行者的腿部)上的局部载荷。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在闭合截面结构体的车体前方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村和夫大野伸司增田出光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