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海燕专利>正文

改良型继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829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4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继动阀。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本改良型继动阀包括相互扣合的阀体和阀盖,在阀盖上设有控制口,在阀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的排气口内设有排气阀组件,在排气阀组件上方设有阀门组件,所述的阀盖内设有将阀盖分为上腔和下腔的继动活塞,所述的上腔与控制口贯通,所述的继动活塞能在控制口压力的作用下控制阀门组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设计更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制动解除时间短,灵敏度高;安全系数较高,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动
,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继动阀
技术介绍
继动阀属于汽车气刹制动系统的一部分。继动阀进气口接通储气筒,出气口接制动气室。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阀的输出气压作为继动阀的控制压力输入,在控制压力作用下,将进气阀推开,于是压缩空气便由储气筒直接通过进气口进入制动气室,而不用流经制动阀,这大大缩短了制动气室的充气管路,加速了气室的充气过程。因此继动阀又叫加速阀。继动阀一般包括相互扣合的阀体和阀盖,在阀体和阀盖之间设有活塞,通过活塞的运动可推开进气阀,进气口进气实现充气;然而,该结构的继动阀至少存在一下缺陷:制动解除时间长,灵敏度较差,影响行车安全;其次现有的继动阀制造成本都较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继动阀,,主要由继动阀阀体所组成,阀体分为上阀体和下阀体,在阀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弹簧座、弹簧、继动活塞、阀门、阀门弹簧、弹簧座和排气座。在下阀体上设有两个进气口,一个排气口和四个两两呈直角形分布的出气口。上阀体上设有一个控制气口和一条斜长形的通气管路,与下阀体中的其中一个进气口相通。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现有继动阀的制动解除时间,但该方案还是没有改进现有继动阀的灵敏度,其还是影响行车的安全,存在安全隐患;制造成本还是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制造成本低,制动解除时间短,灵敏度高,安全系数高的改良型继动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改良型继动阀包括相互扣合的阀体和阀盖,在阀盖上设有控制口,在阀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的排气口内设有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阀组件上方设有阀门组件,所述的阀盖内设有将阀盖分为上腔和下腔的继动活塞,所述的上腔与控制口贯通,所述的继动活塞能在控制口压力的作用下控制阀门组件。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在上述的改良型继动阀中,所述的阀门组件包括呈筒状且设置在阀体内的阀门座,所述的阀门座内设有呈筒状的进气阀,所述的进气阀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作用在排气阀组件上,另一端作用在进气阀上并将进气阀压于阀门座进气口,所述的继动活塞能在控制口压力的作用下顶压在进气阀上并使进气阀脱离阀门座进气口。在上述的改良型继动阀中,所述的排气阀组件包括呈筒状的排气阀座,所述的排气阀座的排气端设有排气片。在上述的改良型继动阀中,所述的阀体、阀盖和阀门座均由塑料制成。在上述的改良型继动阀中,所述的阀门座上设置至少两个卡脚,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与卡脚对应设置的卡孔,所述的卡脚设置在卡孔内。在上述的改良型继动阀中,所述的阀体和阀盖上分别设有若干一一对应设置的铆接孔,所述的铆接孔内设有由金属制成的筒状铆接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改良型继动阀的优点在于:1、设计更合理,结构简单。2、制造成本低。3、制动解除时间短,灵敏度高。4、安全系数较高。5、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阀体1、卡孔la、铆接孔lb、进气口 11、排气口 12、排气阀组件13、排气阀座13a、排气片13b、阀盖2、控制口 21、上腔2a、下腔2b、阀门组件3、阀门座31、卡脚31a、进气阀32、弹簧33、继动活塞4、筒状铆接件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改良型继动阀包括相互扣合的阀体I和阀盖2,在阀盖2上设有控制口 21,在阀体I上设有进气口 11、出气口和排气口 12,所述的排气口 12内设有排气阀组件13,优化方案,这里的排气阀组件13包括呈筒状的排气阀座13a,所述的排气阀座13a的排气端设有排气片13b,在排气阀组件13上方设有阀门组件3,所述的阀盖2内设有将阀盖2分为上腔2a和下腔2b的继动活塞4,所述的上腔2a与控制口 21贯通,所述的继动活塞4能在控制口 21压力的作用下控制阀门组件3。具体的,上述的阀门组件3包括呈筒状且设置在阀体I内的阀门座31,所述的阀门座31内设有呈筒状的进气阀32,所述的进气阀32内设有弹簧33,弹簧33的一端作用在排气阀组件13上,另一端作用在进气阀32上并将进气阀32压于阀门座31进气口,所述的继动活塞4能在控制口 21压力的作用下顶压在进气阀32上并使进气阀32脱离阀门座31进气口。进一步的,为了能降低制造成本,本实施例中的阀体1、阀盖2和阀门座31均由塑料制成。为了能提高安全系数,在阀门座31上设置至少两个卡脚31a,所述的阀体I上设有与卡脚31a对应设置的卡孔la,所述的卡脚31a设置在卡孔Ia内。为了能保证连接强度,在阀体I和阀盖2上分别设有若干一一对应设置的铆接孔Ib,所述的铆接孔Ib内设有由金属制成的筒状铆接件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阀体1、卡孔la、铆接孔lb、进气口 11、排气口 12、排气阀组件13、排气阀座13a、排气片13b、阀盖2、控制口 21、上腔2a、下腔2b、阀门组件3、阀门座31、卡脚31a、进气阀32、弹簧33、继动活塞4、筒状铆接件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继动阀,包括相互扣合的阀体(I)和阀盖(2),在阀盖(2)上设有控制口(21 ),在阀体(I)上设有进气口( 11 )、出气口和排气口( 12),所述的排气口( 12)内设有排气阀组件(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阀组件(13)上方设有阀门组件(3),所述的阀盖(2)内设有将阀盖(2)分为上腔(2a)和下腔(2b)的继动活塞(4),所述的上腔(2a)与控制口(21)贯通,所述的继动活塞(4)能在控制口(21)压力的作用下控制阀门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继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组件(3)包括呈筒状且设置在阀体(I)内的阀门座(31),所述的阀门座(31)内设有呈筒状的进气阀(32),所述的进气阀(32)内设有弹簧(33),弹簧(33)的一端作用在排气阀组件(13)上,另一端作用在进气阀(32)上并将进气阀(32)压于阀门座(31)进气口,所述的继动活塞(4)能在控制口(21)压力的作用下顶压在进气阀(32)上并使进气阀(32)脱离阀门座(31)进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继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阀组件(13)包括呈筒状的排气阀座(13a),所述的排气阀座(13a)的排气端设有排气片(13b)。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改良型继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I)、阀盖(2)和阀门座(31)均由塑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型继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座(31)上设置至少两个卡脚(31a),所述的阀体(I)上设有与卡脚(31a)对应设置的卡孔(la),所述的卡脚(31a)设置在卡孔(Ia)内。6.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继动阀,包括相互扣合的阀体(1)和阀盖(2),在阀盖(2)上设有控制口(21),在阀体(1)上设有进气口(11)、出气口和排气口(12),所述的排气口(12)内设有排气阀组件(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阀组件(13)上方设有阀门组件(3),所述的阀盖(2)内设有将阀盖(2)分为上腔(2a)和下腔(2b)的继动活塞(4),所述的上腔(2a)与控制口(21)贯通,所述的继动活塞(4)能在控制口(21)压力的作用下控制阀门组件(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陈海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