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MPC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一锅法合成MPC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相容性是指植入动物体内的材料与肌体之间的适应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植入体内的生物医用材料及各种人工器官,辅助装置等,必须无毒性、无致敏性、无刺激性、无遗传毒性和无致癌性,对生物体组织、血液、免疫等系统不产生不良反应。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一个最终和总体目标。通过表面改性提高生物相容性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可分为两大类:生物“活化”表面的方法和“钝化”表面的方法。“活化”表面的方法是在阻止非特殊相互作用的同时提供能让生物分子识别和特殊作用的位点。“钝化”表面的方法是通过表面改性来形成生物惰性的表面,阻止蛋白质和生物分子等的非特异性作用,从而避免激活生物体中的一些不利反应,有效地抗感染和抗凝血。为了形成生物的惰性表面,可以采用聚合物如聚丙烯酸羟乙酯(PHEMA),磷脂,低聚糖和聚乙二醇等对材料进行改性。磷脂类化合物以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MPC)聚合物。细胞膜以两层脂质分子为骨架,其主要成分是磷脂类两亲 ...
【技术保护点】
一锅法合成MPC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168g三氯氧磷溶解在2500ml的乙腈中,62g乙二醇与110g三乙胺混合后,在?10℃下缓慢滴加到上述乙腈中,后保持此温度搅拌30min,再室温搅拌一个小时,反应液冷却至?10℃;步骤2)在?10℃温度下缓慢滴加117g?HEMA和110g三乙胺混合溶液,然后此温度下搅拌三个小时,冷却至?20℃,氮气保护下将三乙胺盐酸盐过滤掉,母液通入180g三甲胺,封闭反应器,升温到60℃并保持此温度持续搅拌26小时,冷却后在20℃下旋干溶剂,加入丙酮得到固体粉末,再用乙腈洗涤,氮气保护下过滤得到白色固体粉末,为MPC;具体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静,刘金永,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蔻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