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包括壳体、传感组件以及减振组件,所述传感组件与所述减振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及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减振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相连的增重块及与所述增重块相连的减振垫;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挡板和第二限位挡板,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增重块及所述减振垫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于所述第一限位挡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挡板之间。通过两个限位挡板来限制第二电路板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幅度,从而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人飞行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在无人飞行器上的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用于精确地测算出载体的航向角、俯仰角及位置等信息,为运动轨迹跟踪实验打下了基础,也可广泛地应用于民用航空、车辆控制、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探矿、玩具等领域。对于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既要保证整体的重量很小,同时又要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实际的需要,还要考虑安装各元、部件之后的惯性测量单元的整体质心与几何中心偏心度最小,对整体的温度控制布局也不容忽视。目前的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主要存在如下缺点:在冲击、振动环境下动力学响应特性不好;惯性测量单元的动态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稳定性较好的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包括壳体、传感组件以及减振组件,所述传感组件与所述减振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及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减振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相连的增重块及与所述增重块相连的减振垫;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挡板和第二限位挡板,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增重块及所述减振垫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于所述第一限位挡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挡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侧壁,所述第一限位挡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挡板设于底板上并分别与侧壁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挡板、所述第二限位挡板及所述侧壁共同形成一个收容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增重块及所述减振垫的限位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底板和与所述第二底板相连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限位挡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挡板设于所述第二底板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挡板、所述第二限位挡板及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形成一个收容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增重块及所述减振垫的限位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挡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挡板的形状为“L”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限位挡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两个对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重块上开设有收容槽,所述第二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固定在所述增重块上并密封所述收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减震垫包括分别与增重块连接的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减振垫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增重块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减振垫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远离所述第一减振垫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振垫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设有保护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重块上开设有收容槽,所述第二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固定在所述增重块上并密封所述收容槽;减振垫包括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所述第一减振垫与所述增重块之间连接;所述第二减振垫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减振垫连接在所述封装层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垫与所述增重块之间通过第一垫片连接;所述第二减振垫通过第二垫片连接在所述封装层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减振垫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增重块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减振垫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远离所述第一减振垫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震垫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设有保护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组件还包括信号输入接口端子以及信号输出接口端子,所述信号输入接口端子和所述信号输出接口端子通过接口信号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配合形成两端敞口的内腔室,所述信号输入接口端子与所述信号输出接口端子内置于所述内腔室且分别卡接于所述内腔室的两端。通过将传感器等对振动性能要求高的元器件集成在第二电路板上,使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的固有机械振动频率远低于飞行器所产生的各种与运动不相关的振动频率;通过设置第一减振垫,使无人飞行器对传感器产生的振动迅速衰减,极大减小无人飞行器的工作振动频率对传感器的影响,提高传感器测量的稳定性,另外,通过两个限位挡板来限制第二电路板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幅度,从而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一实施例的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的另一个角度观察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沿图1中IV-1V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与图5相似,显示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其次,本技术利用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剧烈的随机振动是捷联惯导模块在运行中面临的主要力学环境,振动引起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性能不稳定或电子元器件损坏,对控制模块稳定性影响极大。为了减小无人飞行器剧烈随机振动引起电路板上元器件损坏或传感器性能不稳定,一方面改变壳体组件内的各部件连接结构,强化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刚度,另一方面要以减振器为阻尼介质,将控制模块弹性连接到无人飞行器上,以降低无人飞行器振动对惯性传感器的影响。减振模式的选取不仅影响着惯导系统的减振性能,而且也影响着系统的测量精度,本技术从改良减振器和合理化减振力学结构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微型控制模块的性能。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一实施方式的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100包括壳体、传感组件以及减振组件。传感组件与减振组件安装于壳体内。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12以及第二壳体14。第一壳体12包括大致呈矩形的第一底板122和由第一底板122的边缘折弯形成的第一侧壁124。第二壳体14包括大致呈矩形的第二底板142和由第二底板142的边缘折弯形成的第二侧壁144 (见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通过四个螺钉(图未示)相互卡合锁紧,并形成一个用于安装传感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控制模块,包括壳体、传感组件以及减振组件,所述传感组件与所述减振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及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减振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相连的增重块及与所述增重块相连的减振垫;?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挡板和第二限位挡板,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增重块及所述减振垫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于所述第一限位挡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挡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滔,赵涛,石峻,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