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加工型号的针盘及盘体、钢齿,针盘包括:具有多个盘齿和螺栓孔的盘体、可由螺栓装配在盘齿之间的钢齿,钢齿上开设有挡槽,盘体的盘齿包括径向的齿凸,钢齿包括可层叠装配于齿凸之间的内、外挡齿,外挡齿的外端包括上凸的翼边,层叠在上的内挡齿的外端面与层叠在下的外挡齿翼边的内端面之间形成间距H1可调的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一个盘体来调整加工多个型号的产品,减少因每种型号的产品都要制作相应盘体和钢齿的费用及制作时间,钢齿为层叠装配、平面受力,且由无“走样槽”的相邻盘齿从两侧予以配合定位,容易调整和保持工位,基本消除应力集中,砂轮不易伤及盘齿和钢齿,盘体可经修复多次使用,工作寿命大幅延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压坯件的加工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圆柱型线轴即DR坯件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在磁性材料行业中,电感线圈广泛采用一种DR即圆柱型线轴型的磁芯。为了在圆柱形的磁体坯件中部磨削加工出一道直径收缩的线轴中柱,必须限定砂轮轮面在磁体坯件中部的磨削行程,才能按照设计规定,准确地磨削出中柱的高度及直径。为此,传统的DR磁芯的加工设备针盘包括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盘齿和螺栓孔的盘体、穿过钢齿孔并由螺栓装配在盘齿之间的圆柱形钨钢齿,圆柱形钨钢齿上开设有对坯件磨削加工的行程予以限定的挡槽。但传统盘体上的盘齿仅仅在轴向上设有凸起,用以定位和加固轴向上伸出的钨钢齿,钢齿上开设的挡槽和轴向盘齿上的“走样槽”尺寸结构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样一来,传统的针盘具有如下的工艺缺点:I)因为每种型号的DR产品外径、高度、槽宽、双摆尺寸都不一样,而一种针盘的轴向盘齿上开设的“走样槽”,其细部结构形状、尺寸都是固定的,因此,只能与一种圆柱形钢齿配合,也就只能加工一种型号的产品;2)新型号的产品生产要先报单制作盘体及钢齿,而制作盘体需时约6-8天,不能马上开始坯件加工,影响产品交付期限。3)针盘每个盘齿与其内装的钨钢齿的截面位置要严格准确地配合,要用手工调整,二者配合很容易错位,导致轴向上的盘齿与钢齿之间产生位置差错,影响产品加工尺寸精度。4)调机过程,因人为操作常易失误,导致加工过程中砂轮容易切坏钨钢齿和盘体延伸出来保护钨钢齿的盘齿,导致盘体损坏无法使用,需要重新制作盘体。5)盘体自然磨损之后,无法通过修整再行使用,正常生产的盘体寿命约为2年/个。6)安装在盘体上的钨钢齿,其工作时受力点为半圆缺口处,相对圆柱形整体而言,半圆缺口处存在很大的应力集中、很脆弱,很容易因为下料不顺或调机不当导致断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调整加工型号的针盘及其盘体、钢齿,其具有如下优点:可以一个盘体来调整加工多个型号的产品,减少因每种型号的产品都要制作相应盘体和钢齿的费用及制作时间,钢齿为层叠装配、平面受力,且由无“走样槽”的相邻盘齿从两侧予以配合定位,容易调整和保持工位,基本消除应力集中,砂轮不易伤及盘齿和钢齿,盘体可经修复多次使用,工作寿命大幅延长。为此,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一是一种可调整加工型号的针盘,其包括:具有多个盘齿和螺栓孔的盘体、可由螺栓装配在盘齿之间的钢齿,钢齿上开设有对坯件磨削加工的行程予以限定的挡槽,而所述盘体的盘齿包括径向的齿凸,所述钢齿包括可层叠装配在相邻齿凸之间的内挡齿、外挡齿,外挡齿的外端包括上凸的翼边,层叠在上的内挡齿的外端面与层叠在下的外挡齿翼边的内端面之间形成间距Hl可调的挡槽。本技术针盘的盘体,采用包括径向齿凸的盘齿来装配钢齿,且取代传统一体化的圆柱形钢齿,而采用可层叠装配在相邻齿凸之间的内挡齿、外挡齿予以代替,以致层叠在上的内挡齿的外端面与层叠在下的外挡齿翼边的内端面之间形成间距Hl可调的挡槽,这样,一来能仅用一个盘体而调整层叠式钢齿挡槽的间距H1,就可加工中柱高度和定位不同的多种坯件和产品,减少因每种型号的产品都要制作相应盘体和钢齿的费用及制作时间;二来还能一举取消在传统轴向盘齿上的“走样槽”,避免“走样槽”与钢齿挡槽之间需作的严格对正调整,钢齿由无“走样槽”的相邻盘齿从两侧予以配合定位,简化盘齿与钢齿之间工位的调整与保持,进而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三来层叠装配在相邻齿凸之间的内挡齿、外挡齿属于分立件的平面受力,截面更加粗壮合理、基本消除传统圆杆钢齿在半圆缺口处的应力集中,增加钢齿的工作寿命;四来,由于钢齿能够更自由地从径向的齿凸之间伸出,钢齿的轴向自由度更大,从而能更好地避免砂轮伤及盘齿和盘体;五来由于盘体取消了轴向盘齿上的“走样槽”,盘体与钢齿的配合自由度大幅增加,不会因为损坏其中一个盘齿及“走样槽”造成整个针盘的报废,盘体某处磨损经修复之后仍可多次使用,十分的灵活、方便,工作寿命大幅延长多倍。为进一步提高工作寿命,本技术还包括如下改进:所述内挡齿、外挡齿是由钨钢材质所制得。为进一步防止内挡齿、外挡齿尖锐部位伤及在相邻钢齿之间转动的坯件,提高产品加工的质量、及质量稳定性,本技术还包括如下改进:所述内挡齿、外挡齿分别包括各自的头部和左、右双肩。所述内挡齿、外挡齿,二者头部的两侧形成相对应的上倒角、下倒角。所述内挡齿、外挡齿二者的上倒角、下倒角的幅度分别对应一致;层叠装配后,二者上、下倒角的斜面均对应地平滑衔接。磨削时坯件是向一边旋转,上下倒角的设计可防止钢齿尖锐部位撞伤坯件。为进一步增加内挡齿、外挡齿之间形成的可调挡槽的间距Hl自由度,增加对更多种尺寸形状坯件的适应性、调整的稳固性,本技术还包括如下改进:所述内挡齿、外挡齿分别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的螺栓孔;内挡齿与外挡齿层叠的总厚度与所述盘齿的径向齿凸高度相同。所述针盘包括2种以上尺寸规格的内挡齿、外挡齿;不同尺寸规格的内挡齿、外挡齿的总长度、厚度、翼边尺寸各不相同。为进一步提高对于加工坯件定位的准确性、稳定性,本技术还包括如下改进:所述针盘还包括邻近所述盘体正面且与之平行但相对转动的导轮;所述针盘还包括邻近所述导轮外端且与之平行的弧形外挡板,该外挡板的弧形轮廓与所述盘体的外圆轮廓相对应。相应地,本技术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如上所述可调整加工型号的针盘的盘体,其包括多个盘齿和螺栓孔,而所述盘体的盘齿包括径向的齿凸。相应地,本技术的又一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如上所述可调整加工型号的针盘的钢齿,钢齿上开设有限定磨削加工行程的挡槽,而所述钢齿包括可层叠装配在相邻齿凸之间的内挡齿、外挡齿,外挡齿的外端包括上凸的翼边,层叠在上的内挡齿的外端面与层叠在下的外挡齿翼边的内端面之间形成间距Hl可调的挡槽。显而易见,本技术针盘的盘体,采用包括径向齿凸的盘齿来装配钢齿,且取代传统一体化的圆柱形钢齿,允许在齿凸之间装配层叠的内挡齿、外挡齿,使得层叠在上的内挡齿的外端面与层叠在下的外挡齿翼边的内端面之间形成间距Hl可调的挡槽,二者结合使用,一来能仅用一个盘体而调整层叠式钢齿挡槽的间距H1,就能加工中柱高度和定位不同的多种坯件和产品,减少因每种型号的产品都要制作相应盘体和钢齿的费用及制作时间;二来还一举取消在传统轴向盘齿上的“走样槽”,钢齿由无“走样槽”的相邻盘齿从两侧予以配合定位,简化了盘齿与钢齿之间的配合关系和相对工位的调整与保持,从而能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三来层叠装配在相邻齿凸之间的内挡齿、外挡齿属于分立件的平面受力,截面更加粗壮合理、基本消除圆杆钢齿在半圆缺口处的应力集中,增加钢齿的工作寿命;四来,由于钢齿能够更自由地从径向的齿凸之间伸出,钢齿的轴向自由度更大,从而能更好地避免砂轮伤及盘齿和盘体;五来由于取消了轴向盘齿上“走样槽”,其与钢齿的配合自由度大幅增加,盘体某处损坏经修复之后仍可多次使用,工作寿命大幅多倍地得到延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针盘的盘体实施例带半剖视的结构主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图3、4分别为图1实施例的背面、正面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外挡齿实施例带局部剖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加工型号的针盘,其包括:具有多个盘齿和螺栓孔的盘体、可由螺栓装配在盘齿之间的钢齿,钢齿上开设有对坯件磨削加工的行程予以限定的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盘齿包括径向的齿凸,所述钢齿包括可层叠装配在相邻齿凸之间的内挡齿、外挡齿,外挡齿的外端包括上凸的翼边,层叠在上的内挡齿的外端面与层叠在下的外挡齿翼边的内端面之间形成间距H1可调的挡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业华,黄磷骥,傅膑,
申请(专利权)人:乳源东阳光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