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薄膜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8965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6 02:00
一种透光薄膜涂布装置,主要包括一放卷模块、一点胶模块、一涂胶模块、一紫外光照射模块及一收卷模块。利用该卷模块输出一功能性薄膜至该涂胶模块,该功能性薄膜的光线穿透率为50%~99.99%,且该点胶模块设于该放卷模块及该涂胶模块之间以供点胶于该功能性薄膜的一表面,该涂胶模块的一滚轮为超镜面设置以滚压该胶体涂布于该表面,最后再由该紫外光照射模块发射出的一紫外光,使该胶体硬化固定于该功能性薄膜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色为压印方式取代原有需昂贵设备的涂布方式,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可获得更佳的成品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涂胶设备的领域,尤指一种以UV制程对光线穿透率介于50% 99.99%的一功能性薄膜进行上胶的透光薄膜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从传统产业的装饰灯、眼镜、车辆用灯及切削工具,乃至3C、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的各种电子、光学、传感器组件等产品上,均有利用各种功能性薄膜,包括了生物兼容性佳且耐机械磨耗的功能性薄膜,如:类钻石薄膜、磷灰石膜等,可以应用为生医材料的植入材表面,以提供更好的人体亲和性和耐磨性;具光触媒抗菌能力的功能性薄膜,如:二氧化钛薄膜、含银薄膜等,可应用在医疗院所的用具上,以降低院内交互感染的风险;透明又导电的功能性薄膜,如:铟锡氧化物(ΙΤ0),常作为太阳能光电板上的透明电极;具超硬特性的功能性薄膜,如氮化钛薄膜等,可应用在刀具、模具的披覆上,以增加刀具、模具的表面硬度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导体、绝缘体或半导体性质的功能性薄膜,可结合微影蚀刻等技术创造出微小的电子组件,并集成化成为电子电路芯片,其相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目前,功能性薄膜通常利用真空溅镀机而制备,依序经过吸附与脱附;扩散或再蒸发;孕核;成核乃至成长,最终于一基板表面的一靶材原子上由非连续的岛状结构逐渐形成连续且完整的功能性薄膜。因此,功能性薄膜的形成是靠原子稳定的堆栈,且由于堆栈形式的不同而能改变其结构与性质。而这些功能性薄膜会依据使用时的需求进行贴合,故于该功能性薄膜的一表面上涂布具有黏性的一胶体涂布制程,以便于后续贴合制程的进行。但实际上,由于热硬化涂布制程的制作时间包括了干燥的时间长,因此,其生产效率不彰。肇因某些功能性薄膜不耐热,故无法以热硬化涂布制程进行加工,如强制以热硬化涂布制程加工,恐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产生UV硬化制程以作为上述功能性薄膜的加工制程;但,UV硬化制程加工时,最常发生涂胶滚轮被刮伤或沾附油污,而使该功能性薄膜及该胶体被污染,致使成品的质量下降,故有必要针对此进行改良,期能获得更高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透光薄膜涂布装置,以利用具有超镜面设置的一滚轮进行压印,同时配合相对设置的一紫外光照射装置,以将一胶体平整地涂布并通过紫外光由另一侧透射而硬化固定于一功能性薄膜的表面,使用UV硬化制程而提闻生广效率及成品的质量。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透光薄膜涂布装置,以将一胶体涂布设于光线穿透率为50% 99.99%的一功能性薄膜上,其包括:一放卷模块,供以绕设该功能性薄膜并输出;一点胶模块,设于该放卷模块的一侧,并位于该薄膜的一涂胶面的上方,该点胶模块填充设有该胶体而滴落于该涂胶面;一涂胶模块,设于该点胶模块的一侧,且该涂胶模块由多个滚轮间隔并排设置而成,以供穿设该功能性薄膜于其间,该其中一滚轮与该功能性薄膜的该涂胶面相接触,且该滚轮为超镜面设置,以滚压该胶体而使其平整地涂布于该功能性薄膜的该涂胶面上;及一紫外光照射模块,设于该涂胶模块的一侧并位于该功能性薄膜的另一面,且该紫外光照射模块发射出一设定硬化能量的一紫外光,以穿透该功能性薄膜而直接照射该胶体,而在滚压过程中使该胶体硬化固定于该涂胶面上。应注意的是,其中该涂胶模块的表面粗糙度为0.01 5 μ m ;该设定硬化能量介于0.lj/cm2 3J/cm2。其中,该紫外光照射模块包括多支紫外线灯管,且电性连接至一电力源而发射出紫外光。其中,与该功能性薄膜的该涂胶面相接触的该滚轮可为不锈钢材质,或经过如镀铟铬、镀镍、镀铜与铁氟龙等其中的一种表面处理的该滚轮。于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该透光薄膜涂布装置,更具有一机架,供以设置该放卷模块、该点胶模块、该涂胶模块及该紫外光照射模块。再者,其更具有一动力源,供以动力衔接该放卷模块及该涂胶模块,以使该放卷模块及该涂胶模块同步或异步转动。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以压印方式取代原有需昂贵设备的涂布方式,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可获得更佳的成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状态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状态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运转时的状态示意图(三)。附图标记说明1-透光薄膜涂布装置;11_放卷模块;12_点胶模块;13_涂胶模块;131_滚轮;14-紫外光照射模块;141-紫外灯管;15_机架;16_动力源;17_收卷模块;2_胶体;3_功能性薄膜;31-涂胶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审查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请参阅图1、2 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运转时的各种状态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技术该透光薄膜涂布装置I用来将一胶体2以超镜面滚轮压印涂布设于光线穿透率介于50% 99.99%的一功能性薄膜3上,该透光薄膜涂布装置I包括一放卷模块11、一点胶模块12、一涂胶模块13、一紫外光照射模块14及一收卷模块17。其中该放卷模块11设于一机架15上,供以将该功能性薄膜3卷设于其上,并可将该功能性薄膜3以线性方式输出至该涂胶模块13。该点胶模块12同样设于该机架15上,且位于该放卷模块11的一侧,并位于该功能性薄膜3的一涂胶面31上方,该点胶模块12内部填充设有该胶体2而滴落于该涂胶面31上。该涂胶模块13同样设于该机架15上,其位于该点胶模块12的一侧,该涂胶模块13由多个滚轮131间隔并排设置而成,以将该功能性薄膜3依序穿设于该每一滚轮131之间,该其中一滚轮131与该功能性薄膜3的该涂胶面31相接触,且该滚轮131为超镜面设置,该滚轮131的表面粗糙度为0.0l 5 μ m,以供滚压该胶体2而使其平整地涂布于该涂胶面31。应注意的是,该放卷模块11及该涂胶模块13的该每一滚轮131与一动力源16作动力衔接,而被带动循环运转,以使该放卷模块12及该涂胶模块13作同步转动,或是经过适当的连结而作异步转动,供以调整该功能性胶膜3运转时的张力值。并且,与该功能性薄膜3的该涂胶面31相接触的该滚轮131可为不锈钢材质,或经过如镀铟铬、镀镍、镀铜与铁氟龙等其中的一种表面处理的该滚轮。该紫外光照射模块14包括多支紫外线灯管141而同样设于该机架15上,该紫外光照射模块14位于该涂胶模块13的一侧,并位于该功能性薄膜3的另一面,该紫外光照射模块14,电性连接至一电力源(图中未显示)而发射出紫外光,因而在该涂胶模块13进行涂胶时,可同步进行紫外光照射。应注意的是,该紫外光照射模块14发射出一设定硬化能量的一紫外光,该设定硬化能量介于0.lj/cm2 3J/cm2,以穿透该功能性薄膜3而直接照射该胶体2,而在滚压过程中使该胶体2同步硬化固定于该薄膜3的表面。该收卷模块17设于该机架15上,且位于该涂胶模块13的另一侧,提供拉动该功能性薄膜3,并能将经处理完毕的该功能性胶膜3加以卷收。以上对本技术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透光薄膜涂布装置,以将一胶体UV制程涂布设于光线穿透率为50% 99.99%的一功能性薄膜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放卷模块,供以绕设该功能性薄膜并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光薄膜涂布装置,以将一胶体UV制程涂布设于光线穿透率为50%~99.99%的一功能性薄膜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放卷模块,供以绕设该功能性薄膜并输出;一点胶模块,设于该放卷模块的一侧,并位于该薄膜的一涂胶面的上方,该点胶模块填充设有该胶体而滴落于该涂胶面上;一涂胶模块,设于该点胶模块的一侧,且该涂胶模块由多个滚轮间隔并排设置而成,以供穿设该功能性薄膜于其间,该其中一滚轮与该功能性薄膜的该涂胶面相接触,且该滚轮为超镜面设置,以滚压该胶体而使其平整地涂布于该涂胶面上;及一紫外光照射模块,设于该涂胶模块的一侧并位于该功能性薄膜的另一面,且该紫外光照射模块发射出一设定硬化能量的一紫外光,以穿透该功能性薄膜而直接照射该胶体,而在滚压过程中使该胶体硬化固定于该涂胶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发黄启华洪绮英林钦楷谢佳蓉李攸轩黄润棠邱廷舆
申请(专利权)人:山太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