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卸车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5870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5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倾卸车体,其具有:一体地设置于前面板(2)的下部侧的底板(3)、一体地设置于前面板(2)及底板(3)的侧方的左右一对侧板,在该倾卸车体(1)中,在前面板(2)的外表面(2B)的下部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中空下侧肋(12)、下端侧与下侧肋(12)连通的左右一对纵肋(13),包括下侧肋(12)及纵肋(13)的各内部空间在内形成排出气体的排出气体流路(H),箱状的流路形成部(31~33)与排出气体流路(H)连通,该流路形成部(31~33)使在该排出气体流路(H)流动的排出气体在比下侧肋(12)更靠下方侧的位置迂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倾卸车体,特别是涉及用于加热该车体的排出气体流路的改良。
技术介绍
在矿山等工作的大型自卸卡车具有起伏自如地支承于车架的车体。在车体内装载有砂土等,在搬运至规定地点后,通过将车体变为立起姿态来排出砂土等。在该排出时,为了防止砂土附着在车体的内表面,利用设置于车体的肋的内部空间而形成排出气体流路,使来自发动机的排出气体在排出气体流路内流通,从而加热车体。通过加热车体,使包含在砂土中的水分蒸发而变为干燥状态,从而使砂土良好地从车体内表面脱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由于车体内的砂 土容易附着在形成于车体前面板与底板之间的边界部分的拐角部分以及由前面板、底板及左右侧板形成的角部分的拐角部分,因此,将与上述拐角部分对应地设置的肋的内部空间用作排出气体流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 — 1305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作为车体,根据底部分的形状大致分为多个种类。例如,如专利文献I的记载,除了主流的具有平坦底板的平车体(7 9 〃卜r ^ )以外,还有在利用平行于车辆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线形成截面的情况下截面呈V形的V形车体、从相同方向观察截面时呈朝下方鼓出的圆形车体等。在平车体的情况下,除了前面板与底板的拐角部分的内侧曲率半径(R:也存在称为R的情况)小以外,由于沿左右方向形成为直线状,所以将沿该拐角部分的直线状的水平肋设置在前面板上,从而能够将该肋的内部空间用作排出气体流路,并且能够良好地加热拐角部分。另外,肋呈直线状在生产性和成本方面以及不产生不必要的重量增加方面都存在优点。但是,在V形车体和圆形车体的情况下,如果设置直线状的肋,则底板比肋更向下方鼓出,导致由前面板和底板形成的拐角部分离开肋,因此,不能利用通过肋内的排出气体充分加热拐角部分,存在砂土脱离性(土離Λ)变差的问题。相对于此,也考虑使肋形成为沿V形或圆形的形状的应对方案,但是在上述生产性、成本、减轻重量方面存在问题,从而不能采用。另外,在平车体中,在为了取得砂土脱离效果而增大前面板与底板的拐角部分的内侧曲率半径的情况下,设置异形截面的肋以覆盖由弯曲面形成的拐角部分,但是,由于其与上述情况相同在生产性、成本、减轻重量方面存在困难,所以在从拐角部分向上方错开的位置,相对于前面板的平坦面设置直线状的肋,从而仍然存在肋脱离拐角部分而不能良好地加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倾卸车体,即使在采用设置直线状的肋而使拐角部分离开肋的形状的倾卸车体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加热拐角部分。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第一专利技术的倾卸车体具有:前面板、设置于所述前面板的下部侧的底板、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前面板及所述底板的侧面的左右一对侧板,在所述前面板的外表面的下部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中空下侧肋、下端侧与所述下侧肋连通的左右一对纵肋,包括所述下侧肋及所述纵肋的各内部空间在内形成排出气体流路,箱状的流路形成部以与该倾卸车体的外表面接合的状态与所述排出气体流路连通,该流路形成部使在该排出气体流路流动的排出气体在比所述下侧肋更靠下方侧的位置迂回。第二专利技术的倾卸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气体流路与所述流路形成部经由设置于所述下侧肋的开口部连通。第三专利技术的倾卸车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肋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口部,在邻接的开口部之间,所述下侧肋的内部空间被隔板封闭。第四专利技术的倾卸车体,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下侧肋的所述开口部利用从所述下侧肋的内部空间侧延伸设置的隔板,至少被划分为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第五专利技术的倾卸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形成部与所述下侧肋的下部接合。第六专利技术的倾卸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形成部被设置为,与所述下侧肋的左右方向的至少中央对应。第七专利技术的倾卸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形成部被设置为,与所述下侧肋的左右方向的至少两端对应。第八专利技术的倾卸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形成部被设置为,与所述下侧肋的左右方向大致整个区域对应。根据第一专利技术,由于相对于现有存在的排出气体流路设置流路形成部,并且使排出气体在下侧肋的下方侧迂回,所以排出气体也能够遍及位于下侧肋的下方的拐角侧而进行加热,从而使V形车体和圆形车体、或者前面板与底板以大的内侧曲率半径连续的拐角部分的砂土脱离性良好。根据第二专利技术,由于在下侧肋设置开口部,所以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切实地连通排出气体流路与流路形成部。根据第三专利技术,能够利用设置于下侧肋的隔板,在不使流路形成部迂回的情况下防止排出气体通过下侧肋,并且能够更切实地加热拐角。根据第四专利技术,由于利用隔板分隔一个开口部,所以能够接近地设置进行排出气体流入、流出的第一、第二开口部,并且能够适用于左右方向的流路长度短的流路形成部。根据第五专利技术,因为使流路形成部与下侧肋的下部接合,所以能够使来自排出气体流路的排出气体从拐角的正上方短距离地导入流路形成部,从而很难降低排出气体的温度,以更高温度的排出气体切实地加热拐角。根据第六 第八专利技术,由于根据车体的形状使用各种方式的流路形成部,所以能够改善各个车体的砂土脱离性。例如,在拐角的中央部,下侧肋离拐角最远的V形车体和圆形车体中,能够通过至少在中央设置流路形成部来进行应对。另外,即使是平车体,在利用前面板与底板形成大的内侧曲率半径的拐角的情况下,对应于拐角的大致整个区域设置流路形成部会更加良好。而且,由于在两侧设置流路形成部,所以在各种车体形状中,能够改善对应于角部的拐角的砂土脱离性。附图说明图1是从斜上方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倾卸车体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下方表示倾卸车体整体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局部剖切倾卸车体而形成截面的主视图。图4是从倾卸车体的内侧表示局部剖切倾卸车体的由前面板、底板及侧板形成的拐角部分而形成的截面的立体图。图5是从倾卸车体的内侧表示局部剖切倾卸车体的由前面板和底板形成的拐角部分而形成的截面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变形例的倾卸车体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变形例的倾卸车体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倾卸车体,2…前面板,2B...外表面,3…底板,4…侧板,6、7…拐角,12...下侧肋,13...作为纵肋的第一纵肋,23、37、45...隔板,31 33、54…流路形成部,41、51、52...开口部,41A…第一开口部,41B…第二开口部,H…排出气体流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从斜上方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倾卸车体(以下,简称为车体)I的立体图。在此,在以下说明中,前后是指车体I的前后方向的前后,左右是指车体I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上下是指车体I的高度方向的上下。另外,车体I的装载砂土等侧的面为内表面,与内表面具有表里关系的面为外表面。在图1中,车体I的后部侧起伏自如地支承在未图示的自卸卡车的车架上,并且能够通过左右一对起重机液压缸的伸缩而进行起伏(卸载)动作。车体I大致由形成前侧部分的前面板2、与前面板2设置为一体并形成底部分的底板3、与前面板2和底板3的侧面设置为一体的左右一对侧板4、覆盖搭载在未图示的车架上的驾驶室和发动机室上方的檐状护板5构成。前面板2、底板3、侧板4及护板5通过焊接等接合设置为一体。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体I是使底板3朝向下方稍稍鼓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中恭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