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彦瑜专利>正文

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371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包含有至少两板体,板体间形成活动连接,板体内侧表面形成一可供被套合体(如人体手部)穿设的穿套部,板体外侧表面则形成一可与套体(如手套)内表部贴合的承接部;使用时,该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可设于套体内并供被套合体穿设,据此,以使套体一部份与被套合体外表隔开,且借手部同时握持套体及该套体脱除辅助体并施以移除力,而可轻易、快速地将套体自被套合体脱除。(*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具体是指一种便于设于套体内并供被套合体穿设,且可以辅助使用者轻易、快速地将套体自被套合体脱除的结构。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在物品或人体上套设套体,以达保护或其它相关作用,例如人们在进行洗涤、清洁工作时,通常会穿戴由防水材质制成的手套以保护双手及防污,为了达到有效防水的效果,通常会使用不透水的高分子聚合物材质如乳胶来制造手套。而该习用手套至少有如下所述的缺失1、当使用者穿戴该手套做事时,由于该手套内表面为平滑的表面,与皮肤接触会呈现面的接触,且容易产生真空吸附作用与过于服贴的情形,而引发使用者产生紧绷不适之感,当工作时间较久而流汗时或是碰到水,由于手部汗水也不易自内向外排出,容易堆积在该手套内,使该手套更加黏附于使用者的手部皮肤上,并会阻隔热气的流通散发,让使用者产生手部又湿又热又黏的不舒服感,而影响其工作的情绪与效率,此外,手套沾黏的情形也不利于手套的脱除,导致在脱下手套时,必需慢慢的又脱又拉,才能顺利地脱下手套。2、该手套通常是单一尺寸,对于手掌较大的使用者来讲,刚戴时就会比较紧,手流汗或是碰到水会更紧、更难脱下,无法像戴手套时一样顺利的脱下手套。因此如何让手套可轻易、快速地自使用者的手部脱除,实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课题。故本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套体(如手套)使用上的缺失,乃积极潜心研发思考,并秉持多年从事该项产品研究、开发的实务经验,经由无数次的实际设计及实验,致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辅助使用者轻易、快速地将套体自被套合体脱除的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包含有至少两个板体,板体间形成活动连接,板体内侧表面形成一可供被套合体穿设的穿套部,板体外侧表面则形成一可与套体内表部贴合的承接部。进一步,板体为弹性材料。进一步,板体间借连接件而形成活动状连接。进一步,连接件为可弹性挠曲的薄膜片体。进一步,板体的端部或连接件具有黏性,板体、连接件间由连接件黏接。进一步,板体成相叠置扁平状。进一步,板体为二个且形成上下相叠置扁平状。进一步,板体为四个且形成二个为一组的上下相叠置扁平状。进一步,板体的端部设有缺口,套体开口的缘边部份陷入缺口中。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该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可设于套体内并供被套合体穿设,据此,以使套体一部份与被套合体外表隔开,且借手部同时握持套体及该套体脱除辅助体并施以移除力,而可轻易、快速地将套体自被套合体脱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与手套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与手套结合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供手部穿入的使用例立体图;图5A为图5中使用时的剖面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卡抵于手部的使用例立体图;图6A为图6的剖面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使手套快速地自手部脱除的使用例立体图(一);图7A为图7的剖面放大图(图中显示在手套二侧施压使本技术变形);图8为本技术可使手套快速地自手部脱除的使用例立体图(二);图9为手套部份卷缩于本技术中的俯视图;图10为手套可由本技术中拉出或甩出的俯视视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二构造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二构造实施例与手套结合的立体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三构造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14为本技术第三构造实施例在上下方向受压形成叠置扁平状的剖视图;图15为本技术第三构造实施例与手套的立体分解图;图16为本技术第三构造实施例设于手套,而各板体间构成一穿口以便人体手部通过的使用例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0、板体11、穿套部12、承接部13、缺口20、连接件21、开孔30、手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较佳构造实施例包含有二具有弹性的板体10、二连接件20,板体10 二端部借连接件20而形成活动状连接,以使本技术可设于套体中,且使二板体10相对应面构成可开启或关闭的穿口,以供被套合体穿套,而使套体一部份未与被套合体接触,进而辅助使用者可轻易、快速地将套体自被套合体脱除。下文将详细说明。板体10为弹性材料,以具有预定的弹性变形力,板体10成上下相叠置扁平状,而板体10内侧表面(即相对应面)形成一穿套部11,板体10外侧表面则形成一承接部12。连接件20为可弹性挠曲的薄膜片体如胶带。板体10的二端部上下板面上可涂黏性物以具有黏性或连接件20 —表面具有黏性,以使板体10 二端部、连接件20间可借由连接件20而黏接,进而使板体10间形成活动状连接。请参阅3图、图4所示,在本说明书中仅以本技术的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 辅助一习用的手套30 (套体)作为较佳实施例,若有将本技术的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应用到其它套体如袜子、保险套等的相关实施例,也应属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在此谨先陈明。图中本技术的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可设于手套30开口内,以辅助使用者将手套30自手部(被套合体)脱除。本实施例手套30为乳胶手套而使其开口具有收缩弹性,且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的长度方向外径略大于手套30开口内径,所以使用者可利用手套30的收缩弹力作用, 使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可以轻易地装入手套30开口内,且使承接部12、手套30开口的内表部形成紧贴固定状;另外也可将承接部12、手套30开口的内表部加以胶合、热融压合或施以其它相关的结合加工技术手段,以使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手套20稳固结合,此也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而本技术因板体10成上下相叠置扁平状,可减少所占空间,可便于收藏、库存。请参阅第图5所示,使用者可以手部握持施压于手套30、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 贴合处左右二侧(即板体10 二端间活动状连接处),以使板体10可依二端连接处为基准形成相对向外的弧形弹性撑开状,而使各穿套部11共同形成状似圆形管的穿口,因该穿口大于人体手部握拳状,所以人体手部可先形成握拳状以通过穿套部11后并穿设于手套30中, 进而使手套30可轻易地穿戴于手部。请参阅图6所示,当使用者手部不再握持施压于手套30、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 贴合处左右二侧,则板体10借由弹力作用而相对朝内回复至接触到人体手腕表面,此时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人体手掌部可相互卡抵,以使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定位于人体手腕处,而不会滑脱到人体手掌部,避免造成手部穿戴手套30使用时的干扰。请参阅图7、图8所示,当使用者不要穿戴手套30时,可再以手部握持施压于手套 30、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贴合处左右二侧,而使穿套部11再形成状似圆形管穿口,由于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使手套30—部份与手部外表隔开,所以此时手部同时握持手套30 及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并施以移除力,即可轻易、快速地将手套30自手部脱除。在图 7中显示人体手部通过穿套部11时形成握拳状。请参阅图9、图I0所示,当使用者将本技术自手部脱除后,虽然手套30会因材料弹性收缩作用及脱除的动作而有部份卷缩于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1中,但可以只直接用手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套体脱除的辅助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至少两个板体,板体间形成活动连接,板体内侧表面形成一供被套合体穿设的穿套部,板体外侧表面则形成一与套体内表部贴合的承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彦瑜
申请(专利权)人:林彦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