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车轮用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6450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9 01:31
提高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组装性,并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规定的转矩传递性能。将设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凸部(35)的接头外圈(5)的轴部(12)向轮毂圈(1)的孔部(22)压入,在轮毂圈(1)的轴部嵌合孔(22a)的内径面(37)通过凸部(35)而形成凹部(36),由此构成凸部(35)与凹部(36)的嵌合部位整个区域密接的凹凸嵌合结构(M)。而且,在凹凸嵌合结构(M)构成之后,将螺栓构件(50)紧固于在接头外圈(5)的轴部(12)设置的螺栓孔(13),由此限制轮毂圈(1)与接头外圈(5)的分离。作为螺栓构件(50),在其支承面(50a1)外径为d1且其轴径为d2时,使用满足2.3≤(d1/d2)2≤4.9的关系式的螺栓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机动车等车辆中用于将车轮相对于车身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从将两排滚动轴承组合使用的被称为第一代的结构向在外侧构件上一体地设置有车身安装凸缘的第二代进化,并进一步开发有将两排滚动轴承的两个内侧滚道面中的一方形成在具有车轮安装凸缘的轮毂圈的外周的第三代,进而,开发有将两排滚动轴承的两个内 侧滚道面中的一方形成在轮毂圈的外周、并将另一方形成在等速万向接头的外侧接头构件的外周的第四代。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被称为第三代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一例。如图15所示,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轮毂圈152,其具有向外径方向延伸的凸缘151 ;等速万向接头154,其在该轮毂圈152上固定有外侧接头构件153 ;外侧构件155,其配设在轮毂圈152的外周侧。等速万向接头154具有:外侧接头构件153 ;内侧接头构件158,其配设在该外侧接头构件153的口部157内;滚珠159,其配置在该内侧接头构件158和外侧接头构件153之间;保持器160,其保持滚珠159。另外,在内侧接头构件158的中心孔的内周面形成有阴花键161,在该中心孔内插入有在未图示的轴的端部形成的阳花键。通过使内侧接头构件158侧的阴花键161与轴的阳花键嵌合,而使内侧接头构件158与轴以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彡口口 轮毂圈152具有筒部163和所述凸缘151,在凸缘151的外端面164 (外置侧的端面)突出设置有用于安装未图示的车轮及制动盘的短筒状的先导部165。此外,先导部165包括大径部165a和小径部165b,在大径部165a外嵌有制动盘,在小径部165b外嵌有车轮。在筒部163的内置侧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嵌合部166,在该嵌合部166嵌合有滚动轴承的内圈167。在筒部163的外周面的凸缘151附近设置有第一内侧滚道面168,在内圈167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内侧滚道面169。另外,在轮毂圈152的凸缘151上设置有螺栓装配孔162,且在螺栓装配孔162装配有用于将车轮和制动盘固定在凸缘151上的轮毂螺栓。在滚动轴承的外侧构件155中,在其内周设有两排外侧滚道面170、171,并且在其外周设有凸缘(车身安装凸缘)182。外侧构件155的第一外侧滚道面170及第二外侧滚道面171与轮毂圈152的第一内侧滚道面168及内圈167的滚道面169分别对置,在这些滚道面之间夹装有滚动体172。在轮毂圈152的筒部163内插入有外侧接头构件153的轴部173。在轴部173的轴端部形成有螺纹部174,在比该螺纹部174靠内置侧的外径部形成有阳花键175。另外,在轮毂圈152的筒部163的内径面形成有阴花键176,通过将轴部173压入轮毂圈152的筒部163,而使轴部173侧的阳花键175与轮毂圈152侧的阴花键176嵌合。并且,在轴部173的螺纹部174上螺合有螺母构件177,将轮毂圈152和外侧接头构件153固定。此时,螺母构件177的支承面178与筒部163的外端面179抵接,且口部157的外置侧的端面180与滚动轴承的内圈167的端面181抵接。由此,轮毂圈152隔着内圈167由螺母构件177和口部157夹持。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031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56869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以往,如上所述,通过将在轴部173设置的阳花键175压入在轮毂圈152设置的阴花键176,而使外侧接头构件153与轮毂圈152结合。因此,需要对轴部173及轮毂圈152这两者实施花键加工,而成本升高。而且,在压入时,需要将轴部173的阳花键175与轮毂圈152的阴花键176的凹凸对合。此时,若通过齿面对合进行压入,则可能由于齿面啃削等而产生损伤。另外,若以大径对合进行压入,则容易产生圆周方向的松动。当存在圆周方向的松动时,旋转力矩的传递性差,并且可能产生噪声。由此,当利用花键嵌合来使轮毂圈152与轴部173结合时,存在压入时的齿面损伤及使用时产生松动这样的问题,难以将两者同时避免。另外,在进行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修补等时,在轮毂圈与外侧接头构件保持结合的状态下可能难以修补。因此,为了能够分别修补轴承部分和接头部分,而希望能够使轮毂圈与外侧接头构件分离,而且,在两者分离之后,有时需要能够使两者再结合(再组装)。鉴于以上情况,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了专利文献2公开的车轮用轴承装置。详细而言,通过将设置在外侧接头构件的轴部或轮毂圈的孔部的任一方的沿着轴向延伸的凸部向另一方压入而在另一方形成凹部,从而构成凸部与凹部的嵌合部位整个区域密接的凹凸嵌合结构。在该凹凸嵌合结构的构成时,由于无需在上述另一方预先形成花键部,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性。而且,由于能够避免压入时的齿面的损伤,因此能够维持稳定的嵌合状态。而且,在上述的凹凸嵌合结构中,由于在径向及圆周方向未形成有产生松动的间隙,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转矩传递并防止噪声的产生。而且,轴部与孔部无间隙地密接,转矩传递部位的强度提高,因此能够缩短嵌合部长度而实现轴承装置沿轴向的紧凑化。此外,上述的凹凸嵌合结构通过在从设于轴部的螺栓孔将螺栓构件拆卸的状态下施加轴向的拉拔力而能够分离,因此能确保良好的修补作业性(维护性)。而且,在修补后,通过将外侧接头构件的轴部向轮毂圈的孔部压入而能够再构成上述的凹凸嵌合结构。凹凸嵌合结构的再构成(轮毂圈与外侧接头构件的再结合)可以通过向设于轴部的螺栓孔拧入螺栓构件来进行。因此,在凹凸嵌合结构的再构成时,不需要使用压入用的冲压机等大规模的设备。因此,在机动车修配厂等的现场,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车轮用轴承装置的检查、修补坐寸ο然而,专利文献2记载的车轮用轴承装置还有改良的余地。列举一例的话,在轮毂圈与外侧接头构件的紧固及再结合中使用的螺栓构件在将其构成的各部的尺寸不适当时,会导致该轴承装置的组装性下降,在该轴承装置的各部产生不当的应力集中而给转矩传递性能、耐久寿命造成不好的影响等不良情况。尽管如此,在专利文献2中,只不过是为了确保螺栓构件对于轮毂圈的插通性而提及了轮毂圈的孔部的孔径与螺栓构件的轴径的尺寸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实现在这种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使用的螺栓构件的最优化,由此,实现组装性的提高,并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规定的转矩传递性倉泛。解决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创立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车轮用轴承和具有外侧接头构件的等速万向接头,所述车轮用轴承具有:外侧构件,其在内周具有两排滚道面;内侧构件,其包括向车轮安装的轮毂圈,且在外周具有与所述滚道面对置的两排滚道面;两排滚动体,它们夹装在外侧构件与内侧构件的滚道面之间,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将设于外侧接头构件的轴部与轮毂圈的孔部中的任一方且沿轴向延伸的凸部压入另一方,在另一方利用凸部形成凹部,由此构成凸部与凹部的嵌合部位整个区域密接的凹凸嵌合结构,并且,在外侧接头构件的轴部设置螺栓孔,利用螺入到该螺栓孔内的螺栓构件将轮毂圈与外侧接头构件紧固,通过将螺栓构件拆卸的状态下的轴向的拉拔力施加而容许凹凸嵌合结构的分离,作为螺栓构件,在其支承面外径为dl且其轴径为d2时,使用满足2.3彡(dl/d2)2彡4.9的关系式的螺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17 JP 2010-209609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具有车轮用轴承和具有外侧接头构件的等速万向接头,所述车轮用轴承具有:外侧构件,其在内周具有两排滚道面;内侧构件,其包括向车轮安装的轮毂圈,且在外周具有与所述滚道面对置的两排滚道面;两排滚动体,它们夹装在外侧构件与内侧构件的滚道面之间,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设于外侧接头构件的轴部与轮毂圈的孔部中的任一方且沿着轴向延伸的凸部压入另一方,在另一方利用所述凸部形成凹部,由此构成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嵌合部位整个区域密接的凹凸嵌合结构,并且,在外侧接头构件的轴部设置螺栓孔,利用螺入到该螺栓孔内的螺栓构件将轮毂圈与外侧接头构件紧固,通过将螺栓构件拆卸的状态下的轴向的拉拔力施加而容许凹凸嵌合结构的分离, 作为所述螺栓构件,在其支承面外径为dl且其轴径为d2时,使用满足2.3 ( (dl/d2)2 ( 4.9的关系式的螺栓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外侧接头构件的轴部设置所述凸部,该凸部的至少压入开始侧的端部的硬度比轮毂圈的孔部内径部的硬度高。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外侧接头构件的轴部设置所述凸部,并设置凹槽部,该凹槽部收纳通过由所述凸部的压入进行的所述凹部的形成而产生的挤出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木田光小泽仁博浅野祐一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