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673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6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能够保持排水性能并且提高耐噪声性能。重载荷用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2)具备:胎冠主沟(3A);以及中间横沟(5B),其在从胎冠主沟向轮胎轴向外侧隔开距离的位置具有内端。中间横沟(5B)的内端(5Bi)与胎冠主沟(3A)的最短距离(L6a)为胎面宽度(TW)的1.3%~2.5%。中间横沟(5B)的从内端(5Bi)的边缘向沟底(5Bb)延伸的内端壁(5Bw)相对于胎面法线(N)以0度~50度的角度(α6a)倾斜。在内端壁(5Bw)与沟底(5Bb)之间形成有由曲率半径(R6b)为1mm~10mm的圆弧构成的倒角部(18)。中间横沟(5B)的沟深度(D6b)为胎冠主沟(3A)的沟深度(D1a)的20%~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保持排水性能,并且提高耐噪声性能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有如下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该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备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和从该胎冠主沟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的中间横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这样的胎冠主沟和中间横沟能够将直行时接地压力相对较大的轮胎赤道附近的水膜向轮胎周向及轮胎轴向外侧引导,从而有助于提高排水性能。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5579号公报然而,在上述这样的轮胎中,在接地时,由于在胎冠主沟内被压缩的空气流入到中间横沟内,因此会产生如下问题:因空气在该中间横沟内被压缩/释放而产生的“泵浦声”过度增大,使得耐噪声性能易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以设置有在从胎冠主沟向轮胎轴向外侧隔开距离的位置具有内端的中间横沟,且将胎冠主沟与中间横沟的内端之间的最短距离等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为基本,从而能够保持排水性能并且提高耐噪声性能。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胎面部具有:至少一条胎冠主沟,该胎冠主沟在胎面部的中央区域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和中间横沟,该中间横沟在从所述胎冠主沟向轮胎轴向外侧隔开距离的位置具有内端,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以45度 75度的角度延伸,至少一条所述中间横沟的内端与所述胎冠主沟的最短距离为胎面宽度的1.3% 2.5%,在沿着所述中间横沟的沟中心线的截面中,从所述内端的边缘向沟底延伸的内端壁相对于胎面法线以O度 50度的角度倾斜,在所述内端壁与所述沟底之间形成有倒角部,该倒角部由曲率半径为Imm IOmm的圆弧形成,所述中间横沟的沟深度为所述胎冠主沟的沟深度的20% 80%。并且,根据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俯视观察胎面时,所述中间横沟的所述内端包括: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中央边缘部、和配置在该中央边缘部的两侧的圆弧状的倒角部。并且,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倒角部的曲率半径为0.5mm以上且为所述中间横沟的沟宽度的50%以下。并且,根据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将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中间横沟连接的中间连通刀槽。并且,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所述中间连通刀槽的沟深度小于所述胎冠主沟的沟深度、且大于所述中间横沟的沟深度,所述中间连通刀槽的宽度为所述中间横沟的沟宽度的0.33倍以下。 并且,根据技术方案4或5所记载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中间横沟的所述沟底设置有沿着该中间横沟的沟中心线延伸的中间刀槽,所述中间刀槽与所述中间连通刀槽连通。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未进行特殊声明,则将轮胎各部的尺寸设为在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了正规内压后的无负载的正规状态下所确定的值。所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各个轮胎来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意味着标准轮辋,若为TRA则意味着“DesignRim”,或者若为 ETRTO 则意味着 “Measuring Rim”。所述“正规内压”是指按照各个轮胎来规定所述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意味着最高气压,若为 TRA 则意味着表“TIRE L0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意味着“ INFLATION PRESSURE”。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至少一条胎冠主沟,该胎冠主沟在胎面部中央区域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中间横沟,该中间横沟在从所述胎冠主沟向轮胎轴向外侧隔开距离的位置具有内端,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以45度 75度的角度延伸。由于这样的中间横沟不与胎冠主沟连通,因此在接地时能够抑制在该胎冠主沟内被压缩后的空气流入到中间横沟,从而能够提高耐噪声性能。另外,由于中间横沟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因此能够将胎面部与路面之间的水膜向轮胎轴向外侧顺畅地引导,从而能够保持排水性能。并且,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横沟与胎冠主沟的最短距离被限定为胎面宽度的1.3% 2.5%。由此,能够使中间横沟的内端靠近胎面部的中央区域,并能够防止其长度过度缩短,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保持排水性能。进而,在沿着中间横沟的沟中心线的截面内,从内端的边缘向沟底延伸的内端壁相对于胎面法线以O度 50度的角度倾斜。并且,中间横沟的沟深度被限定为胎冠主沟的沟深度的20% 80%。由此能够保持排水性能,并且能够抑制胎冠主沟与中间横沟之间的胎面刚性降低,从而能够抑制裂纹等的损伤。并且,在内端壁与沟底之间形成有由曲率半径为Imm IOmm的圆弧构成的倒角部。这样的倒角部能够使容易集中在内端壁与沟底的凹角处的变形分散,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裂纹等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内侧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4的内侧中间横沟的放大图。图6是沿着内侧中间横沟的沟中心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1的外侧中间陆地部以及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图8是比较例I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附图标记说明:1…重载荷用充气轮胎;2…胎面部;3A…胎冠主沟;5B…中间横沟。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适用于例如货车、公共汽车等重载荷车辆。本实施方式的轮胎I的胎面部2包括: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的胎面宽度TW的25% 35%的区域亦即中央区域Cr、和该中央区域Cr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区域亦即侧方区域Sh、Sh。此外,胎面宽度TW为胎面部2的胎面接地端2t、2t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在本说明书中,所述“胎面接地端2t”被定义为:在外观上能够通过明确的边缘来识别时则为该边缘,但在无法识别的情况下,当对所述正规状态下的轮胎I施加正规负载并使胎面部2以0°的外倾角接地为平面时,将在轮胎轴向最外侧接地为平面的接地端规定为胎面接地端2t。所述“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各个轮胎来规定该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表示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 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 ETRTO 则表示“LOAD CAPACITY”。在所述胎面部2设置有:在胎面部2的中央区域Cr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至少一条胎冠主沟3A,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设置有连续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3A、3A ;并且在各侧方区域S h、Sh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3B、3B。由此,胎面部2被划分成一对胎冠主沟3A、3A之间的胎冠陆地部4A、胎冠主沟3A与胎肩主沟3B之间的中间陆地部4B、以及胎肩主沟3B与胎面接地端2t之间的胎肩陆地部4C。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胎冠主沟3A将在轮胎轴向的内侧凸出的内侧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胎面部具有:至少一条胎冠主沟,该胎冠主沟在胎面部的中央区域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和中间横沟,该中间横沟在从所述胎冠主沟向轮胎轴向外侧隔开距离的位置具有内端,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以45度~75度的角度延伸,至少一条所述中间横沟的内端与所述胎冠主沟的最短距离为胎面宽度的1.3%~2.5%,在沿着所述中间横沟的沟中心线的截面中,从所述内端的边缘向沟底延伸的内端壁相对于胎面法线以0度~50度的角度倾斜,在所述内端壁与所述沟底之间形成有倒角部,该倒角部由曲率半径为1mm~10mm的圆弧形成,所述中间横沟的沟深度为所述胎冠主沟的沟深度的20%~80%。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26 JP 2011-2838781.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胎面部具有: 至少一条胎冠主沟,该胎冠主沟在胎面部的中央区域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和中间横沟,该中间横沟在从所述胎冠主沟向轮胎轴向外侧隔开距离的位置具有内端,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以45度 75度的角度延伸, 至少一条所述中间横沟的内端与所述胎冠主沟的最短距离为胎面宽度的1.3% 2.5%, 在沿着所述中间横沟的沟中心线的截面中,从所述内端的边缘向沟底延伸的内端壁相对于胎面法线以O度 50度的角度倾斜, 在所述内端壁与所述沟底之间形成有倒角部,该倒角部由曲率半径为Imm IOmm的圆弧形成, 所述中间横沟的沟深度为所述胎冠主沟的沟深度的20% 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宅郁夫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