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8649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4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及装置,其中,该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包括基座和依次连接的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第一臂连接于基座。第二臂和第三臂均为转动的设置,且第二臂在两个第二臂工作位之间切换,第三臂在两个第三臂工作位之间切换。两个第二臂工作位包括并拢于第一臂的第二臂第一位和平行于轨道车辆车体底部的第二臂第二位,两个第三臂工作位包括并拢于第二臂的第三臂第一位和垂直于轨道车辆车体底部的第三臂第二位。第三臂远离其与第二臂连接处的一端设有力传感器,且第一臂、第二臂及第三臂均具有伸缩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及装置操作方便、可提供连续载荷且测试结果准确。

Vertical load loading unit and device for rail vehicle body

To the loading unit and device, wherei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il vehicle body vertical, the vertical loading unit includes a base and connected to a first arm, second arm and third arm, the first arm connected to the base. The second arm and the third arm are all arranged in rotation, and the second arm is switched between the two arms of the second arms, and the third arm is switched between the two arms. Two second bit together on the first arm arm includes first and second arm parallel to the rail vehicle body a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arm second, two bits including third arm second arms together in the first and third arm perpendicular to the rail vehicle body at the bottom of the third arm second. The third arm away from its junction with the second arm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orce sensor, and the first arm, second arm and three arm with telescopic section. The vertical load loading unit and the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operated conveniently, can provide continuous load and the test result is accu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车体性能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外轨道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已经被广泛应用,且轨道车辆的速度也开始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形下,为保障轨道车辆的交通安全,对车体的各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需要对车体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车体的各项性能中,车体的垂向负载能力反映的是车体的承重能力和垂向抗震动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对车体进行垂向载荷加载试验时,传统的方式是依靠沙袋、砝码等人工方式来调整垂向载荷的大小,这种加载方式极其不便,获取试验结果需耗费较长的时间,且通过增加沙袋或砝码来增重,载荷不能连续施加,导致试验结果的准确度不高。而现有的车体静强度试验台的垂向加载装置虽能提供连续载荷,但其结构复杂,安装及拆卸过程耗时较长,操作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可提供连续载荷且测试结果准确的垂向载荷加载装置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可提供连续载荷且测试结果准确的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及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包括基座和依次连接的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所述第一臂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臂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臂,以在两个第二臂工作位之间进行切换,两个所述第二臂工作位包括并拢于所述第一臂的第二臂第一位和平行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底部的第二臂第二位;所述第三臂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臂,以在两个第三臂工作位之间进行切换,两个所述第三臂工作位包括并拢于所述第二臂的第三臂第一位和垂直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底部的第三臂第二位;所述第三臂远离其与所述第二臂连接处的一端还设有力传感器,且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及所述第三臂均具有伸缩段。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在具体使用时,可首先将第二臂转动至第二臂第二位,进而根据待检轨道车辆的车体的车门或窗口的高度调整第一臂的伸缩段的伸缩量,以使第二臂可以插入上述车门或窗口中;其次,调节第二臂的伸缩段的伸缩量,使得第二臂插入上述车门或窗口以足够的长度;最后,转动第三臂至第三臂第二位,并调整第三臂的伸缩段的伸缩量以为轨道车辆车体的底部施加垂向载荷。具体而言,上述垂向载荷加载单元主要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第一,在使用时,只需转动第二臂、第三臂至相应的工作位,并调整对应的第一臂、第二臂及第三臂的伸缩段的伸缩量,即可通过第三臂为轨道车辆车体的底部施加连续的垂向载荷,操作极为简便,且测试结果准确。第二,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不断地对第二臂的长度进行调整,以使第二臂可插入车门或窗口以不同的深度,便于对车体底部垂直于窗口方向上的多个位置进行载荷加载,载荷加载的灵活性大。第三,在不使用时,可分别将第二臂及第三臂的长度调节至最小,并将二者分别转动至第二臂第一位和第三臂第一位,然后再将第一臂的长度调节至最小。此时,上述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包括基座及突出于该基座的并拢于一起的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占用空间较小,增加了设备存放及使用时的便利性。可选地,所述垂向载荷加载单元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具有相互电连接的显示屏和信号收发装置,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力传感器发出的垂向载荷值的信号,并将该垂向载荷值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可选地,所述垂向载荷加载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中的控制机,所述控制机与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和所述第三臂均电连接;所述控制机用于接收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所述信号收发装置所发出的控制指令,并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以调整所述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的伸缩段的伸缩量。可选地,所述第一臂的外形为方形柱体,所述控制面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方形柱体的侧壁,以在两个控制面板工作位之间进行切换,所述两个控制面板工作位包括贴合于所述侧壁的控制面板第一位和垂直于所述侧壁的控制面板第二位。可选地,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连接处及所述第二臂与所述第三臂的连接处均设有锁紧装置;当所述第二臂位于所述第二臂第二位时,设于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连接处的所述锁紧装置能够限定所述第二臂与第一臂的相对位置;当所述第三臂位于所述第三臂第二位时,设于所述第二臂与所述第三臂连接处的所述锁紧装置能够限定所述第三臂与第二臂的相对位置。可选地,所述第一臂固定于所述基座;或者,所述第一臂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可选地,所述力传感器的下端还设有扩展板;当所述第三臂位于所述第三臂第二位时,所述扩展板的下表面为平行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底部的平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装置,包括试验平台和若干上述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所述试验平台固定于地面,各所述垂向载荷加载单元的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试验平台。可选地,各所述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均设有数据接口,各所述数据接口与对应的各所述垂向载荷加载单元的控制机电连接,各所述数据接口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可选地,所述试验平台预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若干安装座,各所述垂向载荷加载单元相对地设置于若干所述安装座的两侧。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加载装置,通过数据线将各所述垂向载荷加载单元的控制机相连接。在具体使用时,即可通过任意一台垂向载荷加载单元的控制面板对连接在一起的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的控制机发出控制指令,以实现轨道车辆车体的底部不同位置的垂向载荷的实时同步加载,极大地缩减了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负载能力测试所花费的时间,且操作简便,测试结果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1-3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基座、11控制机、2第一臂、3第二臂、4第三臂、41力传感器、5控制面板、6锁紧装置、7扩展板、8试验平台、81安装座、9数据接口、10数据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中所述“若干”表示数量不确定的多个,一般为三个以上;且当“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不能理解为这些部件的数量相同。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词,仅是为了区分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部件或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请参考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包括基座1和依次连接的第一臂2、第二臂3和第三臂4,其中,第一臂2连接于基座1。第二臂3可转动地设于第一臂2,以在两个第二臂工作位之间进行切换,两个第二臂工作位包括并拢于第一臂2的第二臂第一位和平行于轨道车辆车体的底部的第二臂第二位;第三臂4可转动地设于第二臂3,以在两个第三臂工作位之间进行切换,两个第三臂工作位包括并拢于第二臂3的第三臂第一位和垂直于轨道车辆车体的底部的第三臂第二位。上述第三臂4远离其与第二臂3连接处的一端还设有力传感器41,且上述第一臂2、第二臂3及第三臂4均具有伸缩段。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和依次连接的第一臂(2)、第二臂(3)和第三臂(4),所述第一臂(2)连接于所述基座(1);所述第二臂(3)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臂(2),以在两个第二臂工作位之间进行切换,两个所述第二臂工作位包括并拢于所述第一臂(2)的第二臂第一位和平行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底部的第二臂第二位;所述第三臂(4)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臂(3),以在两个第三臂工作位之间进行切换,两个所述第三臂工作位包括并拢于所述第二臂(3)的第三臂第一位和垂直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底部的第三臂第二位;所述第三臂(4)远离其与所述第二臂(3)连接处的一端还设有力传感器(41),且所述第一臂(2)、所述第二臂(3)及所述第三臂(4)均具有伸缩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和依次连接的第一臂(2)、第二臂(3)和第三臂(4),所述第一臂(2)连接于所述基座(1);所述第二臂(3)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臂(2),以在两个第二臂工作位之间进行切换,两个所述第二臂工作位包括并拢于所述第一臂(2)的第二臂第一位和平行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底部的第二臂第二位;所述第三臂(4)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臂(3),以在两个第三臂工作位之间进行切换,两个所述第三臂工作位包括并拢于所述第二臂(3)的第三臂第一位和垂直于所述轨道车辆车体的底部的第三臂第二位;所述第三臂(4)远离其与所述第二臂(3)连接处的一端还设有力传感器(41),且所述第一臂(2)、所述第二臂(3)及所述第三臂(4)均具有伸缩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面板(5),所述控制面板(5)具有相互电连接的显示屏和信号收发装置,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力传感器(41)发出的垂向载荷值的信号,并将该垂向载荷值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1)中的控制机(11),所述控制机(11)与所述第一臂(2)、所述第二臂(3)和所述第三臂(4)均电连接;所述控制机(11)用于接收所述控制面板(5)通过所述信号收发装置所发出的控制指令,并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以调整所述第一臂(2)、第二臂(3)和第三臂(4)的伸缩段的伸缩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向载荷加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2)的外形为方形柱体,所述控制面板(5)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方形柱体的侧壁,以在两个控制面板工作位之间进行切换,所述两个控制面板工作位包括贴合于所述侧壁的控制面板第一位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英王伟华张培胜张志强崔洪举邓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