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938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耐久性优异且滚动阻力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轮胎(2)具备与胎体(12)层叠的带束层(18)以及覆盖胶(20)。带束层(18)具备:位于胎体(12)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帘布(38a)、位于第一帘布(38a)的径向外侧的第二帘布(38b)、以及位于第二帘布(38b)的径向外侧的第三帘布(38c)。覆盖胶(20)覆盖第二帘布(38b)的端部(42)以及第三帘布(38c)的端部(40)。位于上述端部(42)与上述端部(40)之间的覆盖胶(20)的径向的厚度(Y)为4.0mm以上且5.0mm以下。构成各帘布的贴胶的复弹性模量(E*t)为4.0MPa以上且7.0MPa以下,覆盖胶的复弹性模量(E*c)为8.0MPa以上且12.0MPa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充气轮胎具备对胎体进行加强的带束层(belt)。对安装于卡车、公共汽车等车辆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施加有大的载荷。对于重载荷用轮胎而言,为了增大带束层对胎体的加强效果,通常情况下带具备三层以上帘布(ply)。换言之,在胎体层叠有三层以上帘布。各帘布具备贴胶以及并排排列的多条帘线。各帘线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倾斜。为了进一步增大带束层的加强效果,自胎体侧起第二层帘线的倾斜方向被设置成与第三层帘线的倾斜方向相反。在行驶时轮胎反复变形。由于轮胎的胎肩部的接地压力大,因此轮胎的胎肩部的变形量也大。因此,带束层的帘布的端部也反复发生大的变形。由于此时的摩擦热而引起橡胶发热,从而存在带束层的端部的帘布发生剥离的情况。已知该剥离特别容易在自胎体侧起第二层以及第三层帘布的端部的附近发生。如上所述,由于第二层与第三层的帘线的倾斜方向相反,因此在轮胎发生变形时,两层帘布之间作用有大的剪切力成为帘布剥离的原因之一。当在带束层的帘布发生剥离时,以该剥离部分为起点,能够在胎面部或胎侧部产生龟裂。帘布的剥离有损于轮胎的耐久性。从防止带的帘布的剥离的观点出发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胎面部,该胎面部的外表面成为胎面表面;一对胎侧部,该一对胎侧部分别从所述胎面部的端部朝向径向大致内侧延伸;一对胎圈,该一对胎圈分别从所述胎侧部进一步朝向径向大致内侧延伸;胎体,该胎体沿着胎面部以及胎侧部的内侧而架设于两个胎圈之间;带束层,该带束层在所述胎面部的径向内侧与胎体层叠;以及覆盖胶,所述带束层具备:位于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帘布、位于该第一帘布的径向外侧的第二帘布、以及位于该第二帘布的径向外侧的第三帘布,各个帘布具备贴胶和并排排列的多条帘线,所述第二帘布的端部与所述第三帘布的端部分离,所述覆盖胶覆盖所述第二帘布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三帘布的端部,并且...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07 JP 2013-0221391.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胎面部,该胎面部的外表面成为胎面表面;一对胎侧部,该一对胎侧部分别从所述胎面部的端部朝向径向大致内侧延伸;一对胎圈,该一对胎圈分别从所述胎侧部进一步朝向径向大致内侧延伸;胎体,该胎体沿着胎面部以及胎侧部的内侧而架设于两个胎圈之间;带束层,该带束层在所述胎面部的径向内侧与胎体层叠;以及覆盖胶,所述带束层具备:位于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帘布、位于该第一帘布的径向外侧的第二帘布、以及位于该第二帘布的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聪向口大喜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