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纵梁外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254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纵梁外板结构,包括纵梁外板本体,所述的纵梁外板本体为分段式结构,纵梁外板本体包括外板前段、外板中段和外板后段,所述的外板前段、外板中段和外板后段的厚度依次递增。该汽车纵梁外板结构解决了传统纵梁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传统纵梁结构自身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传统纵梁外板无法分段压溃的问题。可有效实现分段压溃,充分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有效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保护车内成员的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纵梁外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汽车的普及率逐年增高。汽车做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车辆的安全性能越发显得重要。汽车购买者对安全性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已经直接影响到了车辆的销量。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受到各大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的重视。作为影响汽车正面碰撞最重要的零件,纵梁的设计越发显得重要。传统纵梁外板结构由一整块钢板冲压而成或由两块钢板辊压为一体。存在纵梁结构强度不足、零件自身存在质量不稳定、纵梁无法逐步压溃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2011年5月4日,公告号:CN 201816646U)公开了一种吸能纵梁外板,包括吸能纵梁外板本体,所述的纵梁外板本体横截面呈“U”字形,纵梁外板本体前段设置有变形诱导槽组,所述的变形诱导槽组包括设置在纵梁外板本体前端且贯通纵梁外板本体底部上表面的第一变形诱导槽和至少一对设置在第一变形诱导槽后的变形诱导对槽,所述的变形诱导对槽为盲槽。上述技术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纵梁外板结构前段过硬导致汽车纵梁外板碰撞吸能结构吸能能力较弱的缺陷,该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在碰撞中引导纵梁由前至后依次压溃吸能,但是该方案存在纵梁结构强度不足、零件自身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纵梁结构强度不足、零件自身存在质量不稳定、无法分段压溃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纵梁质量、强度和安全性能的汽车纵梁外板结构。本技术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纵梁外板结构,包括纵梁外板本体,所述的纵梁外板本体为分段式结构,纵梁外板本体包括外板前段、外板中段和外板后段,所述的外板前段、外板中段和外板后段的厚度依次递增。该汽车纵梁外板结构,纵梁外板本体通过三段厚度由薄到厚依次递增的钢板连接而成,由于外板前段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压溃量最大,所以将外板前段处的板料设置为最薄,而外板中段处压溃量相对较小,所以将外板中段处的板料设置为较厚,而外板后段处的压溃量最小,所以将外板后段处的板料设置为三段中的最厚,由于纵梁外板本体的外板前段、外板中段、外板后段的厚度依次递增,可有效实现分段压溃,充分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有效的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保护了车内成员的安全。该汽车纵梁外板结构解决了传统纵梁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传统纵梁结构自身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传统纵梁外板无法分段压溃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板前段、外板中段和外板后段的长度依次递增。外板前段、夕卜板中段和外板后段的长度也依次递增这也是为了进一步满足纵梁外板本体分段压溃的需要而设置的。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板前段和外板中段的横截面呈U字型,外板后段的横截面呈几字型。外板前段、外板中段和外板后段的横截面设置为上述结构是满足纵梁外板本体安装的需要而设置的。作为优选,外板前段与外板中段、外板中段与外板后段之间分别通过激光焊接为一体结构。外板前段、外板中段和外板后段通过激光拼焊而成,激光拼焊焊缝强度高,在零件质量、强度和安全性能上和传统纵梁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作为优选,外板前段的厚度为1.8mm至2mm,外板中段的厚度为2.2mm至2.4mm,夕卜板后段的厚度为2.4mm至2.6mm。外板前段、外板中段和外板后段优选上述厚度既能够满足纵梁外板本体的质量、强度要求,又不会增加纵梁外板本体的重量,有利于板件的轻量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纵梁外板结构解决了传统纵梁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传统纵梁结构自身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传统纵梁外板无法分段压溃的问题。可有效实现分段压溃,充分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有效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保护车内成员的安全。尤其在车辆正面碰撞时纵梁外板局部压溃,有效吸收了碰撞产生的能量,对车内成员的保护效果较为明显。对车辆的安全性能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外板前段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处外板中段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1中C-C处外板后段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纵梁外板本体,2、外板前段,3、外板中段,4、外板后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纵梁外板结构,包括纵梁外板本体1,纵梁外板本体I为分段式结构,纵梁外板本体I包括外板前段2、外板中段3和外板后段4,外板前段2、外板中段3和外板后段4的厚度依次递增(见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外板前段的厚度采用1.8mm,外板中段的厚度为2.2mm,外板后段的厚度为2.4mm。外板前段2、外板中段3和外板后段4的长度也依次递增。外板前段2和外板中段3的横截面呈U字型,外板后段4的横截面呈几字型。外板前段2与外板中段3、外板中段3与外板后段4之间分别通过激光焊接为一体结构。该汽车纵梁外板结构,纵梁外板本体I由三块厚度和长度依次递增的钢板采用激光拼焊技术相互焊接而成。解决了传统纵梁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传统纵梁结构自身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传统纵梁外板无法分段压溃的问题。传统车型由一整块钢板冲压而成的纵梁结构,零件整体料厚一致,车辆发生碰撞时纵梁很难分段压溃(纵梁前段压溃量大,后段压溃量小利于吸能保护成员安全),本技术采用外板前段2钢板料厚较薄、长度较短,外板中段3较厚较长、外板后段4最厚最长,三段厚度不同的钢板通过激光拼焊焊接为一体。由于纵梁外板本体I的外板前段2、外板中段3、外板后段4厚度和长度递增,可有效的实现分段压溃,充分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有效的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保护车内成员的安全。该纵梁外板结构在零件质量、强度和安全性能上和传统纵梁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在车辆正面碰撞时纵梁局部压溃,有效吸收了碰撞产生的能量,对车内成员的保护效果较为明显,对车辆的安全性能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纵梁外板结构,包括纵梁外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外板本体(1)为分段式结构,纵梁外板本体(1)包括外板前段(2)、外板中段(3)和外板后段(4),所述的外板前段(2)、外板中段(3)和外板后段(4)的厚度依次递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纵梁外板结构,包括纵梁外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外板本体(I)为分段式结构,纵梁外板本体(I)包括外板前段(2)、外板中段(3)和外板后段(4),所述的外板前段(2)、外板中段(3)和外板后段(4)的厚度依次递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纵梁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前段(2)、外板中段(3)和外板后段(4)的长度依次递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纵梁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昊石虎陈杰龙陈君李宏华李功赋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