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4327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其包括一发动机、一起动机以及一用于控制所述起动机运行的起动单元,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一发动机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与所述起动单元电连接,所述起动单元与所述起动机电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用,可以防止连续两次起动造成机械损坏、防止长时间起动造成起动机损坏、防止因起动开关不归位造成起动机损坏等故障,减少了故障率,有效保证了起动机的安全和正常工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商用车发动机起动机分为直驱式与减速式两种。起动机的功能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带动发动机转动以达到发动机的起动转速值或发动机的最低怠速值时停止工作。直驱式起动机工作特点是:I) 一次起动时间不能过长,一般要求为30秒以内,否则起动机会损坏;2) 一次起动失败后,必须等待发动机完全静止,才可以进行下一次起动,间隔时间一般为5秒以上,否则会出现起动机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齿圈碰撞造成机械损坏;3)当发动机达到起动转速后,必须松开起动开关(停止起动机工作),否则会因发动机带动起动机转动,造成起动机损坏。减速式起动机的工作特点是:I) 一次起动时间不能过长,一般要求为30秒以内,否则起动机会损坏;2) 一次起动失败后,必须等待起动机完全静止,才可以进行下一次起动,间隔时间一般为2秒以上,否则会出现起动机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齿圈碰撞造成机械磨损;3)当发动机达到起动转速后,必须松开起动开关(停止起动机工作),否则会因发动机带动起动机转动,造成起动机损坏。目前商用车搭载国三及国四型发动机,发动机采用共轨系统。而共轨系统的先天缺陷是当燃油消耗殆尽、重新加油后,若不经过泵油而直接起动,是不能起动发动机的。很多用户长时间起动发动机,造成起动机损坏。同时,很多商用车没有对起动机设置起动保护措施,或者有起动保护措施但不完善,会出现起动机长时间工作造成起动机损坏、连续两次起动无间隔保护造成机械损坏、起动开关不归位导致发动机带动起动机工作从而造成起动机损坏等情况的发生。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起动回路连接示意图,包括起动机I,以及由起动机继电器2和起动开关3组成的起动单元。起动机I和起动机继电器2的开关电连接,起动开关3和起动机继电器2的线圈电连接。该起动回路的缺点是:I) 一旦起动开关3不归位,则当发动机起动后,发动机会带动起动机I 一起运转,导致起动机I损坏(严重时会起明火);2) 一次起动失败后,若不停顿,直接进行下次起动,则会造成起动机I驱动齿与发动机齿圈碰撞,造成机械损坏;3)—旦因燃路或气路原因导致发动机不具备起动的可能,用户未知的情况下,若长时间的闭合起动开关3 (超过30秒),则造成起动机I性能降低,严重时造成起动机I损坏。以上情况对于直驱式起动机与减速式起动机均可能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起动机起动时容易损坏,故障率很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发动机、一起动机以及一用于控制所述起动机运行的起动单元,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一发动机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与所述起动单元电连接,所述起动单元与所述起动机电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采用较常用的控制装置(如发动机ECU、单片机等)即可,通过发动机控制装置可以对所述起动单元进行控制。发动机控制装置根据收到起动单元的闭合时间,闭合时间间隔、发动机转速等数据参数做出判断,便可以防止连续两次起动造成机械损坏、防止长时间起动造成起动机损坏、起动开关不归位造成起动机损坏。较佳地,所述起动单元包括一起动开关和一起动机继电器,其中,所述起动机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起动开关电连接,所述起动机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起动机继电器的开关与所述起动机电连接。较佳地,所述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还包括一空档检测装置,所述空档检测装置与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空档检测装置可以检测是否处于空档,从而得知是否挂档。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在识别到未挂空档时,强令模拟开关断开,从而阻止起动单元工作,即强制起动机不工作,有效避免挂档起动。较佳地,所述空档检测装置为一空档开关。较佳地,所述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还包括一发动机转速检测装置,所述发动机转速检测装置与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识别到发动机转数大于发动机的起动转数后,切断起动单元,从而防止了发动机带动起动机转动。较佳地,所述发动机转速检测装置为一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较佳地,所述起动单元和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均与24V电源电连接。较佳地,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为一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即E⑶,是现在国三、国四、国五、国六发动机必备的一种微机控制器。较佳地,所述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一模拟开关,所述模拟开关与所述起动单元电连接。所述模拟开关为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的一个内置器件。本技术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的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本技术的运用,可以防止连续两次起动造成机械损坏、防止长时间起动造成起动机损坏、防止因起动开关不归位造成起动损坏等故障,减少了故障率,有效保证了起动机的安全和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起动回路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系统回路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系统回路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系统回路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系统回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包括起动机1、起动机继电器2、起动开关3、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以及内置在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里的模拟开关41。其中模拟开关41与起动机继电器2的线圈负极电连接,起动机继电器2的开关与起动机I电连接,起动机继电器2的线圈正极与起动开关3电连接。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即ECU,是现在国三、国四、国五、国六发动机必备的一种微机控制器。可以对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进行常规编程,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便可以根据收到起动开关3的闭合时间,闭合时间间隔、发动机转速等数据参数做出判断,便可以防止连续两次起动造成机械损坏、防止长时间起动、防止因起动开关不归位造成起动机I损坏。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包括起动机1、起动机继电器2、起动开关3、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内置在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里的模拟开关41和空档开关5。其中模拟开关41与起动机继电器2的线圈负极电连接,起动机继电器2的开关与起动机I电连接,起动机继电器2的线圈正极与起动开关3电连接,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与空档开关5电连接。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即E⑶,是现在国三、国四、国五、国六发动机必备的一种微机控制器。可以对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进行常规编程,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便可以根据收到起动开关3的闭合时间,闭合时间间隔、发动机转速等数据参数做出判断,便可以防止连续两次起动造成机械损坏、防止长时间起动、防止因起动开关不归位造成起动机I损坏。空档开关5可以检测是否处于空档,从而得知是否挂档。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在识别到未挂空档时,停止起动机工作,有效避免挂档起动。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包括起动机1、起动机继电器2、起动开关3、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内置在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里的模拟开关41和发动机转速传感器6。其中模拟开关41与起动机继电器2的线圈负极电连接,起动机继电器2的开关与起动机I电连接,起动机继电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发动机、一起动机以及一用于控制所述起动机运行的起动单元,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一发动机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与所述起动单元电连接,所述起动单元与所述起动机电连接,所述起动单元包括一起动开关和一起动机继电器,其中,所述起动机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起动开关电连接,所述起动机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起动机继电器的开关与所述起动机电连接,所述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还包括一空档检测装置,所述空档检测装置与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档检测装置为一空档开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还包括一发动机转速检测装置,所述发动机转速检测装置与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转速检测装置为一发动机转速传感器。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单元和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均与24V?电源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为一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一模拟开关,所述模拟开关与所述起动单元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发动机、一起动机以及一用于控制所述起动机运行的起动单元,其中, 所述发动机包括一发动机控制装置, 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与所述起动单元电连接, 所述起动单元与所述起动机电连接, 所述起动单元包括一起动开关和一起动机继电器,其中, 所述起动机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起动开关电连接, 所述起动机继电器的线圈与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起动机继电器的开关与所述起动机电连接, 所述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还包括一空档检测装置,所述空档检测装置与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起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档检测装置为一空档开关。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颢程孙崎杨俊武崔磊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日野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