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桥机及其实现桥间转移或穿过隧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819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架桥机组及其自助实现桥间转移等技术。架桥机组采用两跨式双主梁三支腿方案,运梁车采用两辆轮胎式机动小型台车,可抬运跨度为32m“T”形混凝土梁。当架桥机纵移过孔时,该两辆台车分别安装在中、后支腿底部变成架桥机的行走台车,这时架桥机系以前悬臂状态过孔;当架桥机需作桥间转移时,该两辆台车又变成了驮运台车;即一车多用:轮番用作运梁车、行走台车、驮运台车。本发明专利技术说明书中重点讲述了该多用途台车配合架桥机主机自助完成桥间转移、穿过隧道直至下一座桥架设首孔梁时桥机自身在桥孔上就位等一系列作业方法,比现有技术先进而经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架设机械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在桥梁修建和架设的施工技术中,当架桥机完成当前一座桥梁,需要转移到下一座桥去架梁,被称之为“桥间转移”;而这两座桥之间往往还有隧道相隔,需要架桥机穿过去。这个过程历来是架桥施工作业过程存在的一大技术难题。过去,大多数的做法是将架桥机就地部分解体和改装,利用运梁车驮运转移;到了下一座桥头,再把架桥机重新组装起来。可见,这是比较费工费时的方法,工效较低,成本较高。有鉴于此,如何使架桥机能够简单方便地完成桥间转移和穿过隧道的作业过程,一直是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从多个方面公开。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架桥机能够无需任何外部机械设备协助及无需作任何拆卸、改装和瘦身等操作,而自助完成桥间转移、穿过隧道,直至到下一座桥架设首孔梁时桥机自身在桥孔上就位等一系列作业;故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费工、费时、效率低和成本高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架桥机组,其包括主机和多用途轮胎式前、后台车。该台车先后轮番用于:当作抬运混凝土梁的运梁车,当作架桥机纵移过孔时的行走台车,当作架桥机桥间转移及过隧道时的驮运台车。所述架桥机主机按如下所述组成:采用两跨式双主梁结构,其下装有前、中、后3条支腿,其上装有前、后2台吊梁天车。两跨式双主梁为箱形梁,其前、后端用横梁联结而成一个水平框架,在每根主梁中心位置各设一副摆臂机构,其由转枢和推拉油缸组成,这样可使主梁前半段在水平面内适当摆转一个折角,以满足在曲线上架梁的需要;主梁摆臂的动力就是依靠安装在转枢机构旁边的那对推拉油缸提供。前支腿为排架结构,其左、右柱顶装有托座用来支承主梁,托座带主动挂轮,可以携带前支腿沿主梁前后往返移动,且前支腿还可折叠和上下伸缩。中支腿为“U”形柱,左、右柱顶也装有托座来支承主梁,托座也带主动挂轮以使中支腿可以沿主梁前后移动,以满足架设不等跨度梁的需要,中支腿亦可以上下伸缩。后支腿也是排架结构,其左、右立柱系与主梁刚性连接;后支腿亦可以上下伸缩,还可以向后翘起。前、中、后3条支腿的上下伸缩功能均靠油缸顶升套管柱来实现。前、后吊梁天车均具有吊梁纵向行走和横向移动的功能。所述配套的多用途轮胎式前、后台车各I辆,是带驾驶座的轮胎式机动平车,采用普通卡车轮胎,轮轴数根据额定载重量而定。当架桥机架完一孔梁而要纵移过孔到下一桥孔时,这两辆台车就需置于中支腿及后支腿底部,当作架桥机的行走台车;当架桥机到位之后,两辆台车撤出,到后方梁场去运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架桥机实现桥间转移或穿过隧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201,末孔梁架设完毕,桥机准备转移时,前支腿和中支腿支立于桥面,后支腿缩起,让前台车驶入;步骤202,将后台车驶入后支腿底部,联结并支立牢靠;步骤203,中支腿缩起,让前台车驶入中支腿底部,联结并支立牢靠;步骤204,两吊梁天车及由前端退到后端当压重,前支腿缩起并退到中支腿前侧,架桥机成前悬臂状态;步骤205,前台车及后台车驮运架桥机前行。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架桥机转移到下一座桥桥头,自助完成在首孔桥跨上就位作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301,架桥机以前悬臂状态驮行,进入首孔对位,直至中支腿到达桥台胸墙之上停稳之后,启动前支腿挂轮使前支腿沿着主梁前半段下翼缘纵移至前方墩顶上方;步骤302,前支腿在前方墩顶靠前侧支立稳当,腿顶与主梁底板之间有液压销轴插入闩牢;解除中支腿与驮行前台车的联结,中支腿缩起,前台车向后撤出;步骤303,落下中支腿并直接支立在桥台胸墙之上,两吊梁天车及由后端移动至前端当压重,解除后支腿与驮运后台车的联结,后支腿缩起,此时前台车及后台车全部向后撤出;步骤304,后支腿向后翘起成水平状态,运梁车喂梁进架桥机腹内;步骤305,后支腿落下支立于路面,两吊梁天车到前、后吊点处起吊混凝土梁,吊运混凝土 T形梁通过中支腿“U”形断面到首孔桥跨对位落梁。较佳的,如果是在曲线上架梁,所述主梁前半段须做摆臂动作,使主梁前端对准前方墩上方,然后才能使前支腿登上墩顶。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无需任何外部机械设备协助及无需作任何拆卸、改装和瘦身等操作,而自助完成桥间转移、穿过隧道直至下一座桥架设首孔梁时桥机自身在桥孔上就位等一系列作业,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费工、费时、效率低和成本高的缺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架桥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架桥机实现桥间转移或穿过隧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架桥机转移到下一座桥桥头自助完成在首孔桥跨上就位作业的流程示意图;图4-1至图4-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架桥机实现桥间转移或穿过隧道的状态示意图;图5-1至图5-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架桥机自助完成在首孔桥跨上就位作业的状态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架桥机结构示意图,所述架桥机采用两跨式双主梁结构,在每根主梁中心位置各设一副摆臂机构3,将双主梁分为后半段2和前半段4。该摆臂机构3包括转枢和推拉油缸,这样可使主梁前半段4在水平面内能够适当摆转一个折角,例如10°至60°范围内,较佳的,例如15°,20° ,25° ,30° ,35° ,40° ,45°等等,以满足在曲线上架梁的需要,摆臂的动力就是来自安装在转枢机构之旁的那对推拉油缸。双主梁均为箱形梁,其前、后端用横梁联结而成一个水平框架,框架下方装有前支腿7、中支腿8和后支腿I。框架上方装有前吊梁天车6和后吊梁天车5,两台天车均具有吊梁纵向行走和横向移动的功能,前支腿7为排架结构,其左右柱顶装有支承主梁的托座,托座装有主动挂轮,可以使前支腿7沿主梁前半段4往返移动,且前支腿7还可折叠和上下伸缩。中支腿8为“U”形柱,其左右柱顶也装有支承主梁的托座,托座也装有主动挂轮可使中支腿8沿主梁前后移动,以满足架设不等跨度梁的需要;中支腿8亦可以上下伸缩。后支腿I也是排架结构,其左右立柱与主梁后半段2刚性连接,但可以向后翘起和上下伸缩。前、中、后三条支腿的上下伸缩功能均采用油缸伸缩套管柱来实现。配套的轮胎式多用途台车共2辆,分为前轮胎式台车9和后轮胎式台车10,它们是带驾驶座的轮胎式机动小型平车,采用普通卡车轮胎,轮轴数根据额定载重量而定。当架桥机架完一孔梁,而要纵移到下一桥孔时,就需要前台车9置于中支腿8底部、后台车10置于后支腿I底部,驮运架桥机纵移过孔;当架桥机到位之后,两辆台车9及10全部撤出,到后方梁场去运梁。架桥机组完成一座桥末孔梁的架设之后,需要转移到下一座桥桥头,这个过程架桥机自助实施驮行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架桥机组,其特征在于,采用两辆多用途轮胎式小型台车,其包括前台车(9)和后台车(10),先后轮番用于:当作抬运混凝土梁的运梁车,当作架桥机纵移过孔时的行走台车,当作架桥机桥间转移及过隧道时的驮运台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桥机组,其特征在于,采用两辆多用途轮胎式小型台车,其包括前台车(9)和后台车(10),先后轮番用于:当作抬运混凝土梁的运梁车,当作架桥机纵移过孔时的行走台车,当作架桥机桥间转移及过隧道时的驮运台车。2.一种架桥机实现桥间转移或穿过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末孔梁架设完毕,桥机准备转移时,前支腿(7)和中支腿(8)支立于桥面,后支腿(I)缩起,让前台车(9)驶入; 步骤202,将后台车(10)驶入后支腿(I)底部,联结并支立牢靠; 步骤203,中支腿(8)缩起,让前台车(9)驶入中支腿(8)底部,联结并支立牢靠; 步骤204,两吊梁天车(5)及(6)由前端退到后端当压重,前支腿(7)缩起并退到中支腿(8)前侧,架桥机成前悬臂状态; 步骤205,前台车(9 )及后台车(10 )驮运架桥机前行。3.一种架桥机转移到下一座桥桥头后完成在首孔桥跨上就位作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祥黄耀怡张广潭郭梦琪杨翠红田凯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