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骆子义专利>正文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AT2基因多态性的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4734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AT2基因多态性的试剂盒,包括反应液及探针组,所述探针组由341探针、481探针、590探针和857探针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所述341、481、590、857探针均包括上游引物、下游引物、野生型探针及突变型探针。利用该试剂盒,可以在反应液中特异且高效地检测NAT2基因中的、含有检测目标多态性(NAT2*5、NAT2*6、NAT2*7、NAT2*11)发生位点的目标区域,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时间和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基因多态性的试剂盒。
技术介绍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近10余年来,由于艾滋病的流行、移民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多种耐药结核菌的增多,以及不少国家和地区对结核病控制的忽视等因素,全球结核病形势急剧恶化,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病人数都在增加。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抗结核化疗方案中,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是不可替代的一线抗结核药,这些药物对肝脏有一定毒性。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也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尤其是异烟肼所致肝损害已屡见不鲜,重症肝炎的亦不少见,甚至产生致命后果。对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结核患者是选择继续治疗还是停用抗结核药是个两难选择。异烟肼在肝内通过N-乙酰化酶代谢为乙酰化异烟肼及毒性较强的乙酰肼和异烟酸,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代谢过程中生成低分子自由基,也可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药物性肝炎。大量研究表明慢乙酰化型患者使用异烟肼时更容易出现较重肝损害。因此检测NAT2基因,对其进行分型不仅可以预测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的风险,同时可以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指导。目前检测基因多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AT2基因多态性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衬垫、装有PCR反应液的第一容器及装有检测NAT2基因碱基突变的探针的至少一个第二容器,所述衬垫具有多个容器孔,所述第一容器置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容器孔,所述第二容器置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容器孔,所述第二容器包括装有检测NAT2基因的第341位碱基突变的341探针的第二容器、装有检测NAT2基因的第481位碱基突变的481探针的第二容器、装有检测NAT2基因的第590位碱基突变的590探针的第二容器和装有检测NAT2基因的第857位碱基突变的857探针的第二容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子义邬宇美
申请(专利权)人:骆子义邬宇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