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2413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45
一种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用于解决曲轴后油封装配需两套工装且不能保证油封与曲轴轴颈同轴问题。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缸体、曲轴、压装体、导向体和输力螺栓,压装体为凸形中空结构,其上部设有导向孔,下部为压装部位;导向体由上部导向部位、中部固定部位、下部定位部位组成,定位部位与曲轴轴承内孔间隙配合,固定部位与曲轴轴端固定;压装体套装在导向体外,导向孔与导向部位间隙配合;输力螺栓穿过压装体顶部,与导向体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配后油封时,压装体在导向体定位导向作用下将后油封快速准确压装到位,保证了后油封与曲轴轴颈的同轴度,且可保证油封无损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发动机漏油质量事故,提高生产效率,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结构,特别是发动机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
技术介绍
曲轴油封是防止机油外漏的密封件,曲轴上设有机油的油道,用来润滑曲轴轴瓦,如果油封密封不当,引起机油外漏,轴瓦的润滑得不到保证,同时也耗损机油。因此曲轴油封自身质量和装配质量关系到曲轴及发动机的正常运转使用。目前,曲轴后油封装配时需要借助油封压装工装完成。现有曲轴后油封压装工装存在的问题如下:结构庞大,操作者工作强度大,存在安全隐患;油封压装需要导向和压装两种工装才能完成压装操作,操作过程繁琐、耗时;压装体无限位基准,不能保证油封与曲轴轴颈同轴装配,且无法保证油封压装深度,存有漏油隐患;每次使用工装时都要将输力螺栓从压装体拆解下来,耗费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集导向与压装为一体的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本技术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特别之处是:所述结构包括缸体、曲轴,曲轴安装在缸体内,曲轴端部设有曲轴轴承,所述结构还包括压装体、导向体和输力螺栓,所述压装体为凸形中空结构,其上部设有导向孔,下部为压装部位;所述导向体由上部导向部位、中部固定部位和下部定位部位组成,所述定位部位与曲轴轴承内孔间隙配合,固定部位与曲轴轴端固定;所述压装体套装在导向体外,导向孔与导向部位间隙配合;所述输力螺栓穿过压装体顶部,与导向体上部螺接。上述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所述输力螺栓与压装体间设有输力螺栓垫片,输力螺栓垫片上设有U形槽,U形槽的槽宽与输力螺栓上部光杆处直径匹配;所述输力螺栓下部设有台阶,输力螺栓的螺纹设置在该台阶处,所述台阶直径大于输力螺栓光杆处的直径且大于U型垫片开口处宽度。上述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所述压装体的底部设有限位台,该限位台与缸体端面构成压装限位。上述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所述输力螺栓垫片由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压装体顶部。上述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所述导向体的固定部位上部设有垫片,垫片由沉头螺钉与固定部位固定,所述固定部位经螺栓将其锁紧在曲轴轴端。本技术针对现有曲轴后油封装配需两套工装配合使用且不能保证油封与曲轴轴颈同轴装配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使用方便、操作快捷的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压装体和导向体,导向体的定位部位与曲轴轴承的内孔形成间隙配合起定位作用,导向体的导向部位与压装体的导向孔间隙配合对压装体起到导向作用。装配后油封时,压装体在导向体定位导向作用下将后油封快速准确的压装到位,保证了后油封与曲轴轴颈的同轴度,且可保证油封无损伤。采用本技术可以避免发动机漏油的质量事故,提高生产效率,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导向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压装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输力螺栓垫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垫片结构示意图;图6是输力螺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表不如下:1.缸体;2.螺栓;3.曲轴轴承;4.曲轴;5.后油封;6.压装体;6-1.导向孔;6-2.压装部位;6-3.限位台;7.垫片;8.沉头螺钉;9.内六角螺栓;10.输力螺栓;11.输力螺栓垫片;12.导向体;12-1.导向部位;12-2.固定部位;12-3.定位部位。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本技术包括缸体1、曲轴4,曲轴安装在缸体内,曲轴端部设有曲轴轴承3,后油封5压装在缸体与曲轴之间。参看图1-3和图5,所述结构还包括压装体6、导向体12和输力螺栓10。压装体6为凸形中空结构,其上部设有导向孔6-1,顶部设有供输力螺栓穿过的通孔,压装体6下部为压装部位6-2,压装部位6-2底端触压后油封,将后油封压装到位。压装体6的底部设有限位台6-3,该限位台与缸体I的端面构成压装限位。所述导向体12由上部圆柱形导向部位12-1、中部圆盘形固定部位12-2和下部圆柱形定位部位12-3组成,定位部位与曲轴轴承3的内孔间隙配合,对导向体起到定位作用。固定部位12-2上部设有垫片7,垫片由沉头螺钉8与固定部位12-2固定。垫片为圆片形多槽结构,避免了对导向体的磨损,增加了导向体使用寿命,并能进一步提高导向体导向精度。固定部位12-2经螺栓2将其锁紧在曲轴4的轴端。所述压装体6套装在导向体12外,压装体的导向孔6-1与导向体的导向部位12-1间隙配合,在压装过程中,导向部位12-1对压装体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输力螺栓10穿过压装体顶部,与导向体12的上部螺接。参看图1、图4、图6,在输力螺栓10与压装体之间设有输力螺栓垫片11,输力螺栓垫片11由内六角螺栓9固定在压装体顶部,避免了对压装体的磨损。输力螺栓垫片上设有U形槽,U形槽的槽宽与输力螺栓上部光杆处直径匹配;所述输力螺栓10下部设有台阶,输力螺栓的螺纹设置在该台阶处,所述台阶直径大于输力螺栓光杆处的直径,且大于U形槽的槽宽。该结构使输力螺栓无法通过输力螺栓垫片,这样可防止输送力螺栓10在气扳机的作用下脱离压装体6,免去了每次压装因拆解输力螺栓而耗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台阶还可以避免螺纹与U型垫片直接接触而受磨损,避免因螺纹长期受到磨损而使输力螺栓报废。参看图1,本技术压装后油封时,按照图示结构装配,拧紧输力螺栓10,压装体6在输力螺栓10作用下、在导向体的导向下运动,将后油封5快速准确地压装到位。选择缸体I端面为基准面,通过压装体下端限位台6-3,可保证后油封无损伤、无压痕,且能保证油封压装到位,使油封与曲轴密封形成可靠密封。权利要求1.一种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缸体(I)、曲轴(4),曲轴安装在缸体内,曲轴端部设有曲轴轴承(3),所述结构还包括压装体(6)、导向体(12)和输力螺栓(10),所述压装体(6)为凸形中空结构,其上部设有导向孔(6-1),下部为压装部位(6-2);所述导向体(12)由上部导向部位(12-1)、中部固定部位(12-2)和下部定位部位(12-3)组成,所述定位部位与曲轴轴承内孔间隙配合,固定部位与曲轴轴端固定;所述压装体(6)套装在导向体外,导向孔(6-1)与导向部位(12-1)间隙配合;所述输力螺栓(10)穿过压装体顶部,与导向体(6 )上部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力螺栓(10)与压装体间设有输力螺栓垫片(11 ),输力螺栓垫片上设有U形槽,U形槽的槽宽与输力螺栓上部光杆处直径匹配;所述输力螺栓(10)下部设有台阶,输力螺栓的螺纹设置在该台阶处,所述台阶直径大于输力螺栓光杆处的直径且大于U型垫片开口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体(6)的底部设有限位台(6-3 ),该限位台与缸体(I)端面构成压装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力螺栓垫片(11)由内六角螺栓(9)固定在压装体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体(12)的固定部位(12-2 )上部设有垫片(7 ),垫片由沉头螺钉(8 )与固定部位(12-2 )固定,所述固定部位(12-2)经螺栓(2 )将其锁紧在曲轴轴端。专利摘要一种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用于解决曲轴后油封装配需两套工装且不能保证油封与曲轴轴颈同轴问题。技术方案是它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轴后油封压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缸体(1)、曲轴(4),曲轴安装在缸体内,曲轴端部设有曲轴轴承(3),所述结构还包括压装体(6)、导向体(12)和输力螺栓(10),所述压装体(6)为凸形中空结构,其上部设有导向孔(6?1),下部为压装部位(6?2);所述导向体(12)由上部导向部位(12?1)、中部固定部位(12?2)和下部定位部位(12?3)组成,所述定位部位与曲轴轴承内孔间隙配合,固定部位与曲轴轴端固定;所述压装体(6)套装在导向体外,导向孔(6?1)与导向部位(12?1)间隙配合;所述输力螺栓(10)穿过压装体顶部,与导向体(6)上部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爱朋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