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锤主打击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1214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数控锤主打击阀,包括阀体和阀套,阀套内设有阀芯,阀芯两端分别设有左控制阀芯和右控制阀芯,右控制阀芯的面积大于左控制阀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控制与各油路的切换分离,通过左、右控制阀芯来控制阀芯的运动,可实现进油打击,左控制阀芯、右控制阀芯、阀芯三者之间不连接,没有同心度的要求,加工比较简易。另外,设置节流口之后可起到缓冲作用,不仅能减小换向冲击,还可使锤头提升速度缓慢降低,防止“撞顶”现象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控锤主打击阀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控全液压模锻锤。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航空航天业、农业、手术器械和手工具行业的飞速发展,数控全液压模锻锤以其高速、高效和经济等优势逐步在锻造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数控锤的主打击阀在锻造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主打击阀的结构为锥阀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阀芯3、阀套2、A腔、P腔等。此结构式将阀芯控制与各油路的切换合为一体,都由一个阀芯来完成,因此该阀芯的结构必然很复杂,要想运动灵活,必须保证阀芯小端配合面6、阀芯密封锥面7和阀芯大端配合面8绝对同心,否则换向极易卡滞,不仅开启不迅速,关闭后P腔高压油也容易从阀芯密封锥面7处泄漏到A腔。这种结构重量大,换向冲击大,换向不易控制且加工制造困难,精度不易保证,易卡滞,造成数控锤打击能量不易控制,重复精度低、重打、连打等非正常现象,锻件次品率、废品率高,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带来事故,危害设备和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质量小、放映迅速、换向平稳、易加工的数控锤主打击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数控锤主打击阀,包括阀体和阀套,阀套内设有阀芯,阀芯两端分别设有左控制阀芯和右控制阀芯,右控制阀芯的面积大于左控制阀芯。在阀套和阀芯交接的T腔处设有节流口。本技术将控制与各油路的切换分离,通过左、右控制阀芯来控制阀芯的运动,可实现进油打击,左控制阀芯、右控制阀芯、阀芯三者之间不连接,没有同心度的要求,加工比较简易。另外,设置节流口之后可起到缓冲作用,不仅能减小换向冲击,还可使锤头提升速度缓慢降低,防止“撞顶”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I区域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数控锤主打击阀,包括阀体5和阀套2,阀套2内设有阀芯3,阀芯3两端分别设有左控制阀芯I和右控制阀芯4,右控制阀芯4的面积大于左控制阀芯I。在阀套2和阀芯3交接的T腔处设有节流口 9。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由左控制阀芯1、和右控制阀芯4控制阀芯3的运动,三者从结构上互不相连,没有同心度要求,极易加工,不会因加工质量影响换向精度;左端控制油K1为常压,当右端控制油K2=O时,左控制阀芯I右移推动阀芯3向右运动关闭PA腔,而当K1=K2时,因右控制阀芯4面积大于左控制阀芯I,从而左移推动阀芯I向左移动,PA腔相通,实施打击,由此可见,本技术的主打击阀可实现进油打击,从而使得换向更加迅速、可靠。B、T腔之间增设的节流口 9可起缓冲作用,不仅可以减小换向冲击,而且可使锤头提升速度缓慢降低,防止“撞顶”现象发生。本技术的具有结构小、反应迅速、换向平稳可靠、冲击小且易于加工等优点,使得数控锤打击频率提高,打击能量能准确控制,锻件成品率显著提高,模具寿命也得以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锤主打击阀,包括阀体(5)和阀套(2),阀套(2)内设有阀芯(3),其特征在于:阀芯(3)两端分别设有左控制阀芯(1)和右控制阀芯(4),右控制阀芯(4)的面积大于左控制阀芯(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锤主打击阀,包括阀体(5)和阀套(2),阀套(2)内设有阀芯(3),其特征在于:阀芯(3)两端分别设有左控制阀芯(I)和右控制阀芯(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海芦新莉周斌刘玉斌王卫东王晓明常民高书文樊林清王振王春晓朱文渊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锻压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