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胀型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锁紧螺母包括、以及设置在上模锁紧螺母内腔的浮动型腔,所述浮动型腔与上模锁紧螺母进行过渡配合,上模锁紧螺母的内径大于浮动型腔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原有的固定式浮动型腔改为浮动式,可前后左右浮动,浮动型腔可以自动矫正分度转盘的分度误差及模具安装误差,避免由于安装或机械制动造成的对准误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胀型模
本技术涉及瓶盖冲压设备,具体是指能自动校正的自动胀型模。
技术介绍
现有瓶盖冲压成型装置,采用上模和下模对冲成形,下模放置在一个圆盘上,利用伺服电机齿轮转动,当下模旋转到上模正下方后,下模具冲压而下,对套设在下模上的瓶盖原料进行冲压成形。而冲压位置的准确性兼由伺服电机齿轮转动控制,其可靠性能不高。位置偏移严重,极其容易使冲压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校正的瓶盖冲压模具,即自动胀型模。本技术的实现方案如下:自动胀型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锁紧螺母、以及设置在上模锁紧螺母内腔的浮动型腔,所述浮动型腔与上模锁紧螺母进行过渡配合,上模锁紧螺母的内径大于浮动型腔外径;所述上模锁紧螺母内腔还设置有固定板,浮动型腔开有销孔,销孔内设置有互相连接的球头顶销和弹簧,球头顶销和弹簧构成连接件与销孔进行滑动配合,球头顶销固定在固定板上,弹簧与销孔底面连接,所述浮动型腔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开有喇叭口。还包括安装在上模锁紧螺母远离浮动型腔一端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与固定板连接。还包括模柄,所述模柄贯穿上模座,其上模座的轴线与上模锁紧螺母轴线平行。还包括贯穿固定板和浮动型腔的成型芯,所述成型芯贯穿喇叭口底面,成型芯远离喇叭口的一端与模柄连接。所述下模包括外径与喇叭口相配合的下模型腔。还包括一端开口的罐体,下模型腔通过外径套设的下模锁紧螺母固定在罐体的开口处,且所述锁紧螺母套设在罐体的外径上。罐体内腔设置有定位芯轴,定位芯轴一端固定在罐体内腔底面,且定位芯轴远离罐体底面的一端连接有胀型橡胶,所述胀型橡胶和定位芯轴均贯穿下模型腔。[0011 ] 定位芯轴外径设置有推件弹簧和推件圈,推件弹簧和推件圈连接。罐体底部贯穿设置有内六角螺钉,内六角螺钉贯穿罐体底部后延伸进定位芯轴内部。本技术采用浮动型腔与上模锁紧螺母进行过渡配合,这样浮动型腔可在上模锁紧螺母内偏心移动,扩展其浮动型腔的活动范围,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此,而现有技术采用固定式的浮动型腔,仅仅依靠下模的转动装置来对正。进一步的,在上述可活动的浮动型腔基础上,增加球头顶销和弹簧,球头顶销固定在固定板上,整个浮动型腔可依靠弹簧相对于固定板进行上下移动,并依靠球头顶销进行左右滑动,进一步的,为了配合找正功能,本技术所设计的下模包括外径与喇叭口相配合的下模型腔,而在浮动型腔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开有喇叭口,这样在上模下移的过程中,若出现位置偏差,此时,浮动型腔的喇叭口套设在下模型腔的外径上,即使位置偏差,在喇叭口的作用下,浮动型腔依旧可以向下移动。成型芯在模柄的驱动下,贯穿喇叭口,直至抵达下模具的胀型橡胶触发死点。其中所述喇叭口的大口位于浮动型腔远离固定板的一端。本自动胀型模的结构核心为:上模的浮动型腔不是传统的固定式,而是可前后左右浮动,浮动型腔可以自动矫正分度转盘的分度误差及模具安装误差,保证模具成型时上模、下模的对中度,从而保证模具胀型能顺利进行,并胀型出合格的产品。本自动胀型模的工作过程为:下模随自动转盘分度转动到冲压工位后停止,上模下行,首先是上模的浮动型腔的喇叭口接触下模型腔,如果上模、下模位置不同心,有误差,则浮动型腔随着上模继续下行在下模型腔的推动下自动对心回到下模的中心,上模继续下行,到达下死点,完成对产品的胀型后,上模上行,在上行过程中,下模所在的自动转盘进行分度,上模到达上死点时,自动转盘完成分度,进入下一次胀型周期准备。其中当冲压完成后,成形工件在下模的推件圈和推件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弹出,方便快速取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原有的固定式浮动型腔改为浮动式,可前后左右浮动,浮动型腔可以自动矫正分度转盘的分度误差及模具安装误差,避免由于安装或机械制动造成的对准误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1、模柄;12、上模座;13、上模锁紧螺母;14、固定板;15、成型芯;16、球头顶销;17、弹簧;18、浮动型腔;21、胀型橡胶;22、下模型腔;23、推件圈;24、下模锁紧螺母;25、定位芯轴;26、推件弹簧;27、罐体;28、内六角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实现方案如下:自动胀型模,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锁紧螺母包括13、以及设置在上模锁紧螺母13内腔的浮动型腔18,所述浮动型腔与上模锁紧螺母13进行过渡配合,上模锁紧螺母13的内径大于浮动型腔18外径。所述上模锁紧螺母13内腔还设置有固定板14,浮动型腔18开有销孔,销孔内设置有互相连接的球头顶销16和弹簧17,球头顶销16和弹簧17的作用是:当上模下形后,自动调节位置对中,当冲压完成后自动回位,以便完成下次冲压时的校正,球头顶销16固定在固定板14上,弹簧17与销孔底面连接。还包括安装在上模锁紧螺母13远离浮动型腔一端的上模座12,所述上模座与固定板14连接。固定板14和上模座12作为支撑结构使用,还包括模柄11,所述模柄贯穿上模座12,其上模座12的轴线与上模锁紧螺母13轴线平行。还包括贯穿固定板14和浮动型腔的成型芯15,模柄11带动成型芯下行进行冲压。所述浮动型腔远离固定板14的一端开有喇叭口,所述成型芯15贯穿喇叭口底面,成型芯15远离喇叭口的一端与模柄11连接。所述下模包括外径与喇叭口相配合的下模型腔22。下模型腔22的外径呈圆台形,与喇叭口相配合,即使上模和下模未对正,则可利用下模的圆台和喇叭口的导向功能,使得他们对正。此处优先将下模型腔的最高端面的面积设置成与喇叭口小口的口径相当。还包括一端开口的罐体27,下模型腔22通过外径套设的下模锁紧螺母24固定在罐体27的开口处,且所述锁紧螺母24套设在罐体27的外径上。罐体27内腔设置有定位芯轴25,定位芯轴一端固定在罐体27内腔底面,且定位芯轴远离罐体27底面的一端连接有胀型橡胶21,所述胀型橡胶21和定位芯轴均贯穿下模型腔22。定位芯轴外径设置有推件弹簧26和推件圈23,推件弹簧26和推件圈23连接。罐体27底部贯穿设置有内六角螺钉28,内六角螺钉贯穿罐体27底部后延伸进定位芯轴25内部。内六角螺钉28用以固定定位芯轴25。本技术采用浮动型腔与上模锁紧螺母13进行过渡配合,这样浮动型腔可在上模锁紧螺母13内偏心移动,扩展其浮动型腔的活动范围,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此,而现有技术采用固定式的浮动型腔,仅仅依靠下模的转动装置来对正。进一步的,在上述可活动的浮动型腔基础上,增加球头顶销16和弹簧17,球头顶销16固定在固定板14上,整个浮动型腔可依靠弹簧17相对于固定板进行上下移动,进一步的,为了配合找正功能,本技术所设计的下模包括外径与喇叭口相配合的下模型腔22,而在浮动型腔远离固定板14的一端开有喇叭口,这样在上模下移的过程中,若出现位置偏差,此时,浮动型腔的喇叭口套设在下模型腔22的外径上,即使位置偏差,在喇叭口的作用下,浮动型腔依旧可以向下移动。成型芯15在模柄的驱动下,贯穿喇叭口,直至抵达下模具的胀型橡胶触发死点。其中所述喇叭口的大口位于浮动型腔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将上模锁紧螺母的内直径设置为Φ86,浮动型腔的外径为Φ82,上模锁紧螺母与浮动型腔进行间隙配合,浮动型腔由三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胀型模,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上模包括上模锁紧螺母(13)、以及设置在上模锁紧螺母(13)内腔的浮动型腔(18),上模锁紧螺母(13)的内径大于浮动型腔(18)外径,所述上模锁紧螺母(13)内腔还设置有固定板(14),浮动型腔(18)开有销孔,销孔内设置有互相连接的球头顶销(16)和弹簧(17),球头顶销(16)和弹簧(17)构成连接件与销孔进行滑动配合,球头顶销(16)固定在固定板(14)上,弹簧(17)与销孔底面连接,所述浮动型腔远离固定板(14)的一端开有喇叭口。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胀型模,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上模包括上模锁紧螺母(13)、以及设置在上模锁紧螺母(13)内腔的浮动型腔(18),上模锁紧螺母(13)的内径大于浮动型腔(18)外径,所述上模锁紧螺母(13)内腔还设置有固定板(14),浮动型腔(18)开有销孔,销孔内设置有互相连接的球头顶销(16)和弹簧(17),球头顶销(16)和弹簧(17)构成连接件与销孔进行滑动配合,球头顶销(16)固定在固定板(14)上,弹簧(17)与销孔底面连接,所述浮动型腔远离固定板(14)的一端开有喇叭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胀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上模锁紧螺母(13)远离浮动型腔一端的上模座(12),所述上模座与固定板(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胀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柄(11),所述模柄贯穿上模座(12),其上模座(12)的轴线与上模锁紧螺母(13)轴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胀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固定板(14)和浮动型腔的成型芯(15),所述成型芯(15)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税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星达包装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