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油管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6986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4:54
一种制动油管固定结构,用于解决有效固定制动油管、保证制动效果问题。它包括防断裂支架座,在防断裂支架座上设有转换阀和防断裂支架臂,防断裂支架臂上部经支架螺栓与防断裂支架的固定端固定,防断裂支架另一端设有油管卡箍;横竖两根制动油管分别插接在转换阀的两个油管口处,其中,竖制动油管经防断裂支架的油管卡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制动油管与车架和车身连接在一起,纵向约束制动油管,可转移油管受力位置,充分利用油管弹性,避免油管最薄弱的喇叭口位置应力集中,提高油管在颠簸路况的冲击及振动强度,提高了油管使用寿命。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制动油管布置对车身及车架对接精度要求,避免装配错位,提升装配精度及装配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是可提升装配精度,避免装配错位,提高产品可靠性的制动油管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运行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杂路况,例如高速路况、城市路况、乡村路况和岩石丘陵的越野路况。针对这些不同的路况不仅需要整车拥有更高的通过性及强硬的底盘结构,同时对汽车各个系统的耐疲劳和抗冲击性也是一种不可低估的考验。当车辆快速通过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岩石路况时,将大大增加整车的震动频率和位移。通常制动油管上端固定在车身,下端固定在车架,在上述路况将承受频率高达9HZ和位移高达IOmm的振幅,这已经远远超出油管本体的弹性模量,在车身与车架连接之间必须设置相应的保护结构来提高制动油管强度。现有制动油管路布置通常采用异形或减震圈结构,但由于空间限制有时无法进行减震圈布置,而使用软管连接。软管膨胀系数较高,这将大大降低制动效果。同时减震圈的加工将大大增加工艺过程及成本,制动软管的增加不仅影响性能同时成本也会增加。一般制动油管与车架连接直接安装在组合阀上,最薄弱的喇叭口位置将承受全部的受力及冲击,从而影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及车辆的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合理分布受力,提高油管寿命及工作可靠性的制动油管固定结构。本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制动油管固定结构,特别之处是,它包括防断裂支架座,在防断裂支架座上设有转换阀和防断裂支架臂,防断裂支架臂上部经支架螺栓与防断裂支架的固定端固定,防断裂支架另一端设有油管卡箍;横竖两根制动油管分别插接在转换阀的两个油管口处,其中,竖制动油管经防断裂支架的油管卡箍固定。上述制动油管固定结构,所述防断裂支架座底部设有与车架定位孔匹配插合的定位销,防断裂支架座处还设有紧固螺栓。上述制动油管固定结构,所述油管卡箍的中部设有缓冲槽,缓冲槽的槽底为弧形,油管卡箍外侧设有橡胶护套。上述制动油管固定结构,所述防断裂支架的固定端设有定位弯板。上述制动油管固定结构,所述油管卡箍的中心线与防断裂支架螺栓孔中心线的距离L为21-23mm,所述油管卡箍底部距转换阀上端面高度H为18_20mm,所述油管卡箍的高度为 10-15 mm η本技术针对有效固定制动油管、保证制动效果问题而设计了一种制动油管固定结构。该结构将制动油管与车架和车身连接在一起,纵向约束制动油管,可转移油管受力位置,充分利用油管弹性,避免油管最薄弱的喇叭口位置应力集中,提高油管在颠簸路况的冲击及振动强度,提高了油管使用寿命。此外采用本技术,可以降低制动油管布置对车身及车架对接精度要求,避免装配错位,提升装配精度及装配效率。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紧固螺栓,2、防断裂支架座,3、定位销,4、转换阀,5、横制动油管,6、防断裂支架,7、油管卡箍,7-1、缓冲槽,8、橡胶护套,9、竖制动油管,10、支架螺栓,11、定位弯板,12、防断裂支架臂。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本技术包括防断裂支架座2,防断裂支架座安装在车架处,防断裂支架座底部一侧设有与车架定位孔匹配插合的定位销3,定位销可以控制安装位置,提高装配精度;另一侧设有设有紧固螺栓1,通过紧固螺栓将防断裂支架座固定。在防断裂支架座上设有转换阀5和防断裂支架臂12,转换阀5设有横竖两个油管口,各油管口分别插入制动油管。防断裂支架臂外形类似弓桥形状,在其上部设有支架螺栓孔,经支架螺栓10将防断裂支架6的固定端固定,防断裂支架6的另一端设有油管卡箍7,插接在竖油管口的竖制动油管9由防断裂支架的油管卡箍固定。油管卡箍7的中心线与防断裂支架螺栓孔中心线的距离L为21-23mm,油管卡箍底部距转换阀上端面高度H为18-20mm,所述油管卡箍7的高度为10-15 _。防断裂支架可以有效分布制动油管受力,避免应力集中。油管卡箍7的中心线与防断裂支架螺栓孔中心线的距离不易过长,否则将无法将应力分散,只能起到微小的缓冲效果。仍参看图1、图2,在管卡箍7的中部设有缓冲槽7-1,缓冲槽的槽底为弧形,此缓冲槽用来吸收制动油管传递给防断裂支架的力;在油管卡箍外侧设有橡胶护套8,橡胶护套用以避免金属支架与油管直接接触产生磨损,还可以吸收缓冲部分作用力。在防断裂支架6的固定端设有定位弯板11,定位弯板可以对防断裂支架起到定位作用。采用本技术,在整车震动频率提高时,防断裂支架可以将薄弱部位喇叭口的受力转移到油管本体,充分利用油管本身的弹性模量;同时防断裂支架还可以保证制动油管同轴度,使力均匀的分布在油管本体上;当相对位移增大时,防断裂支架将截断力的传递,避免冲击力传递到喇叭口位置;此外,采用该结构在装配过程中可以保证制动油管的同轴度。权利要求1.一种制动油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防断裂支架座(2),在防断裂支架座上设有转换阀(5)和防断裂支架臂(12),防断裂支架臂上部经支架螺栓(10)与防断裂支架(6)的固定端固定,防断裂支架另一端设有油管卡箍(7);横竖两根制动油管分别插接在转换阀(5)的两个油管口处,其中,竖制动油管(9)经防断裂支架的油管卡箍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油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断裂支架座(2)底部设有与车架定位孔匹配插合的定位销(3),防断裂支架座处还设有紧固螺栓(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油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卡箍(7)的中部设有缓冲槽(7-1),缓冲槽的槽底为弧形,油管卡箍外侧设有橡胶护套(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油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断裂支架(6)的固定端设有定位弯板(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油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卡箍(7)的中心线与防断裂支架螺栓孔中心线的距离L为21-23mm,所述油管卡箍底部距转换阀上端面高度H为18-20mm,所述油管卡箍(7)的高度为10-15 mm。专利摘要一种制动油管固定结构,用于解决有效固定制动油管、保证制动效果问题。它包括防断裂支架座,在防断裂支架座上设有转换阀和防断裂支架臂,防断裂支架臂上部经支架螺栓与防断裂支架的固定端固定,防断裂支架另一端设有油管卡箍;横竖两根制动油管分别插接在转换阀的两个油管口处,其中,竖制动油管经防断裂支架的油管卡箍固定。本技术将制动油管与车架和车身连接在一起,纵向约束制动油管,可转移油管受力位置,充分利用油管弹性,避免油管最薄弱的喇叭口位置应力集中,提高油管在颠簸路况的冲击及振动强度,提高了油管使用寿命。此外采用本技术,可以降低制动油管布置对车身及车架对接精度要求,避免装配错位,提升装配精度及装配效率。文档编号B60T17/04GK202966287SQ201220628590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专利技术者黄勇, 石仲伟, 贾祥, 王金龙, 夏金龙 申请人: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油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防断裂支架座(2),在防断裂支架座上设有转换阀(5)和防断裂支架臂(12),防断裂支架臂上部经支架螺栓(10)与防断裂支架(6)的固定端固定,防断裂支架另一端设有油管卡箍(7);横竖两根制动油管分别插接在转换阀(5)的两个油管口处,其中,竖制动油管(9)经防断裂支架的油管卡箍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石仲伟贾祥王金龙夏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