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遗传学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籼粳亚种广亲和育性位点片段聚合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合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水稻单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但籼粳亚种间杂种Fl通常表现部分不育,从而限制其强大杂种优势在生产上的有效利用。广亲和基因S5-n的发现为克服籼粳亚种间育性障碍提供了途径(Japan.J.Breed., 1984, 34:304-312) 0目前,广亲和基因S5_n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Sci Agric Sinl992,23:l-6)。随着育种亲本范围的扩大,研究者们发现,某些杂交组合尽管亲本之一为携带S5-n的广亲和品种,但其杂种Fl仍出现半不育现象(Japan J Breedl993,43:507 - 516),因此仅靠广亲和基因S5_n并不能完全解决籼粳亚种间的杂种半不育性问题。在育种实践中,随着杂种育性鉴定范围的扩大,鉴定出了 S7 (Japan J Breedl992, 42:793 - 801)、S8 ( ...
【技术保护点】
籼粳亚种广亲和育性位点片段聚合的分子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分子标记引物W5、W7和W17分别对育性位点S5‑n位点、S7‑n位点和S17‑n位点的广亲和育性片段通过分子标记选择来聚合,其中用分子标记引物W5:左端引物序列SEQ ID NO.1,右端引物序列SEQ IDNO.2扩增广亲和水稻品种DNA,获得S5‑n位点标记片段大小为105bp;扩增籼稻品种DNA,获得S5‑i位点标记片段大小为145bp;扩增粳稻品种DNA,获得S5‑位点标记片段大小为13;用分子标记引物W7:左引物序列SEQ ID NO.3,右引物序列SEQ IDNO.4扩增广亲和品种DNA,获得S7‑n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建民,赵志刚,江玲,王益华,刘裕强,陈亮明,刘世家,刘喜,陈赛华,张文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