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核粳质型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的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18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籼核粳质型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的育种方法,它专用于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籼稻的生产。选用IR24、广陆矮4号、BG90-2和盐籼3021,配组选育出优良品系“3079”做父本;选用粳型广亲和品系“02428”作为母本杂交、轮回杂交,经测交筛选,选定籼核粳质型恢复系“D206”,株型紧凑,穗大粒多,配合力强。“D206”与不育系杂交制种,获得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杂交组合。图为籼核粳质型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的育种方法示意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籼核粳质型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的育种方法,它专用于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籼稻的生产。
技术介绍
国内三系籼型杂交稻的恢复系多系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育成的IR系列水稻,如IR24、IR26、IR36及其衍生后代。其中国内应用最广的恢复系是“明恢63”(其来源为IR30/圭630)。近20年来国内选育的而又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许多恢复系又都与“明恢63”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其优点主要是配合力较好,生态适应性强,制种技术容易掌握,但存在的缺点是优势相仿,增产潜力有限,抗逆性(抗病、抗寒、抗倒)较差,后期易早衰,尤其是稻米品质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25%左右)导致品质较差等。此外,这类恢复系恢复谱较窄,多表现为野败型细胞质的不育基因恢复力较强,而对其它细胞质源的不育基因恢复力较弱。为了克服三系杂交稻上述缺陷,国内近几年采用两系法及籼粳亚种间杂交方法育成了一些新型杂交稻,其中著名的是江苏农科院育成的“两优培九”,表现高产、优质、抗病。但问题与缺点仍比较突出,主要是(1)生态适应性差,有些地方表现好,有些地方表现差;有的年份表现好,有的年份表现差,总之对肥、水、温等环境条件过于敏感;(2)制种产量及纯度不易掌握,源自光温敏不育系对温、光反应敏感之故。而相比较,三系法杂交稻的制种与生产,则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得多,产量稳定,制种纯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针对国内三系法杂交稻中恢复系因血缘相近导致的优势不强,恢复谱较窄,品质与抗性欠佳等问题,以及两系法杂交稻制种与生产容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光照、肥水)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籼核粳质型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的育种方法,所育成的恢复系,除了具有籼核粳质的遗传基础外,还具备株型叶形优良,抗性好,配合力强,恢复谱广。与各种类型不育系杂交,F1的优势强,结实率高,米质好,生态适应性好。2、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籼核粳质型恢复系的育种方法,包括(1)选用四个籼型品种IR24、广陆矮4号、BG90-2和盐籼3021,配组方式为IR24/广陆矮4号//B690-2///盐籼3021,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3079”做父本(♂);选用粳型广亲和品系“02428”作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F1;(2)用上述F1作母本(♀),“3079”为父本(♂)进行杂交,F2-F4代中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作母本继续与“3079”轮回杂交,逐步排除粳型细胞核后,第5代(F5)时性状基本稳定,定名为“抗优79”;(3)将所选抗优79各株系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矮败型不育系“协青早A”、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II-32A”、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K型不育系“K17A”及光敏不育系“培矮64S”、“63S”等不育系测交筛选,选定配合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D20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籼核粳质型恢复系杂交组合的育种方法,包括选用配合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的籼核粳质型恢复系“D206”与不育系杂交制种,获得相应籼核粳质型恢复系杂交组合。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籼核粳质型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的育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育成粳质籼核型恢复系“D206”,“D206”具有粳稻株型紧凑,叶色深厚,叶片挺,抗倒力强,耐寒性强,穗大粒多,直链淀粉含量低,软胶稠度等特点,又具有籼稻生长繁茂,抗病性强、粒形长、适应性广的特点,该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如下①株高115-120cm,株型紧凑,叶色深,叶片厚挺,穗大粒多(平均每穗150-170粒),结实率高,千粒重27-28g,一般亩产550kg以上;②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轻,后期叶色清秀,耐寒抗倒;③稻米优良。经农业部稻米品质检测中心2000年检测,其糙米率79.9%,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2.6%,长宽比为3,垩白粒率20%,垩白度2.20%,透明度2级,碱消值3.8,胶稠度96mm,直链淀粉含量为11.5%,蛋白质含量为9.8%;④配合力强,恢复谱广。与野败型不育系(如珍汕97A、龙特甫A)、矮败型不育系(如协青早A)、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如II-32A)、红莲型不育系(如粤泰A)、K型不育系(如K17A)以及光敏型不育系(如培矮64S、广63S)等诸多不同细胞质源的不育系测配,其杂种一代(F1)均表现优势显著(穗大粒多),恢复力强(高结实率),而且熟色清秀,抗多种主要病害,耐寒抗倒,稻米外观品质及理化指标多数达到优质米标准。(2)用“D206”与不同类型不育系杂交,产生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稻新组合。如汕优206、特优206、丰97优206、丰优206、川优206、粤优206、K优206等均表现以下显著特征特性①米质改良。主要表现在稻米直链淀娄含量下降至13-21%,透明度、垩白度、胶稠度都比相应的其他对照组合有明显改良,达到优质米标准;②每穗总粒数与实粒数明显增加,一般比其对应的对照组合增加10-20粒以上,因此产量相应增产3-5%以上;③抗性增强。表现在熟色青秀,最后三张功能叶保持青秀挺健,病害轻,而其相应的对照组合则叶片早衰,后期病害重,抗倒性、耐寒性都较差。附图说明图1为 籼核粳质型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的育种系谱;图2为 籼核粳质型恢复系“D206”田间长势长相,显示“D206”优异株型叶形及在前优质抗病特性;图3为 特优206与特优559(CK)穗形,显示特优206穗大粒多,粒形长;图4为 丰97A/D206与汕优63(CK)植株比较,显示后者穗大粒多、优质丰产、抗病;图5为 用D206配制的部分组合穗形;图6为 D206作恢复系制种田一角,表明“D206”穗形大,制种产量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988年选用综合性状优良品系“3079”为父本(♂)。其来源于选用国内外四个著名的籼型品种IR24(国际水稻研究所);广陆矮4号(广东农科院);BG90-2(斯里兰卡)和盐籼3021(江苏盐城)。配组方式为IR24/广陆矮4号//BG90-2///盐籼3021。“3079”丰产性好、穗大粒多、抗病性强、米质优良。再选国内著名的粳型广亲和品系“02428”(江苏省农科院)作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F1。“02428”株型优良,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与籼稻杂交亲和力强。02428/3079杂交一代(F1)表现优势强,双亲性状互补。(2)用上述F1作母本(♀),“3079”为父本(♂)进行杂交,F2-F4代中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作母本继续与“3079”轮回杂交,逐步排除粳型细胞核后,1993年第5代(F5)时性状基本稳定,定名为“抗优79”。“抗优79”表现株型优异、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大面积生产上一般亩产550-600kg左右,生长清秀、抗病、抗倒、耐寒、稻米外观及食用品质优良。(3)由于抗优79遗传基础复杂,粳质籼核的矛盾导致其仍有不断的变异产生,1996-1998年继续选优促稳,并将所选各株系与各种类型不育系测交筛选,直至1999年选定“D206”这个配合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的籼核粳质型恢复系“D206”。D206丰产性优良,其株高115-120cm,株型紧凑,叶色深,叶片厚挺,平均单株或穗5-7个,平均每穗150-17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28g,一般亩产550kg以上。其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籼核粳质型恢复系的育种方法,包括:(1)选用四个籼型品种IR↓[24]、广陆矮4号、BG90-2和盐籼3021,配组方式为:IR↓[24]/广陆矮4号//BG90-2///盐籼3021,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3079”做父本(♂ ;选用粳型广亲和品系“02428”作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F↓[1];(2)用上述F↓[1]作母本(♀),“3079”为父本(♂)进行杂交,F↓[2]-F↓[4]代中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作母本继续与“3079”轮回杂交,逐步排除粳型 细胞核后,第5代(F↓[5])时性状基本稳定,定名为“抗优79”;(3)将所选抗优79各株系与野败型、矮败型、红莲型、印尼水田谷型、冈型、K型及光敏型,不育系测交筛选,选定配合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D20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籼核粳质型恢复系的育种方法,包括(1)选用四个籼型品种IR24、广陆矮4号、BG90-2和盐籼3021,配组方式为IR24/广陆矮4号//BG90-2///盐籼3021,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3079”做父本(♂);选用粳型广亲和品系“02428”作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F1;(2)用上述F1作母本(♀),“3079”为父本(♂)进行杂交,F2-F4代中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作母本继续与“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伦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