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个普通小麦分蘖角度调控基因tata1-6d的克隆和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个普通小麦分蘖角度调控基因tata1-6d的克隆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459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个普通小麦分蘖角度调控基因tata1‑6d的克隆和应用。来自普通小麦品种望水白EMS突变体DPWHY211的分蘖角度调控基因tata1‑6d的c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tata1‑6d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tata1‑6d基因的高表达在小麦中具有明显减小分蘖角度的作用,因此可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基因与植物中过表达启动子结合后导入合适的表达载体并转化植物宿主,进而改变植物分蘖角度,调控植物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公开了一个普通小麦分蘖角度调控基因 tata1-6d的克隆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2n=6x=42, 基因组 aabbdd)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和商品率最高的谷类作物,能为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提供粮食。培育高产、广适、多抗作物新品种,对于作物安全高效绿色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在目前小麦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如何进一步取得小麦生产重大突破,是所有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株型是植物地上部分的总体表现,指的是与作物产量和抗逆能力有关的形态学特征或空间分布特征,包括作物群体和个体两个方面。作物株型的形成不仅受到基因的调控而且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是个非常复杂的性状。作物株型所反映出的空间结构排列方式和特有的植株形态特征,是物种之间相互区分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生存策略。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合理利用资源,育种家们提出了“理想株型”。

2、具有理想株型结构的农作物能够产生更高的谷物产量,第一次“绿色革命”中的矮秆和半矮秆基因是典型的株型基因。近几十年来,半矮秆等位基因发掘利用以及杂种优势的成功利用,大幅提高了作物产量。半矮秆基因 sd1和 rht1的发现与应用大大提高了谷类作物抗倒伏性并且增加了分蘖数目,1960年至1998年期间,半矮秆品种的应用以及相关作物生产的改良使亚洲水稻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3、分蘖角度一直是作物株型育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分蘖角度指的是作物最外侧分蘖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它反应了作物地上部形态的松散程度。分蘖角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作物群体的光能利用率、通风透光性以及栽培种植密度,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分蘖角度过大,避免作物之间相互遮挡光照,需要将作物种植密度减少,不利于增产;分蘖角度过小,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降低,通风能力减弱,同样不利于作物增产。因此,合适的分蘖角度与作物高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水稻中,有关分蘖角度的相关研究开展较早,在控制分蘖角度相关的qtl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相比于水稻在分蘖角度方面的研究,在小麦上,仅有少量的qtl以及与水稻分蘖角度相关的同源基因被报道。挖掘、定位和克隆调控小麦分蘖角度相关基因并解析小麦分蘖角度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可为小麦株型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和基因资源。然而目前关于小麦分蘖角度基因克隆的研究仍鲜有报道,分子机制与作用网络仍不清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个来自普通小麦品种望水白ems突变体dpwhy211的分蘖角度调控基因 tata1-6d。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基因的应用。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4、一种来自普通小麦品种望水白ems突变体dpwhy211的分蘖角度调控基因 tata1- 6d,所述来自dpwhy211的 tata1-6d基因的cd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5、所述基因 tata1-6d的基因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6、所述基因 tata1-6d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7、上述 tata1-6d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

8、上述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70%、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98%或至少具有99%同源性且编码具有相同功能蛋白质的dna分子。

9、在其他植物中编码上述相似结构域蛋白的基因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10、含有所述基因 tata1-6d的表达盒、重组载体或重组微生物。

11、所述基因 tata1-6d的应用如下(a1)或(a2):(a1)调控普通小麦的分蘖角度;(a2)增大或减小普通小麦的分蘖角度。

12、所述的表达盒、重组载体或重组微生物的应用如下(b1)或(b2):(b1)培育的分蘖角度改变的转基因小麦;(b2)培育的小麦分蘖角度增大或减小的转基因小麦。

13、有益效果:

14、本专利技术 tata1-6d基因的过表达导致普通小麦越冬期到拔节期的分蘖角度能够显著变小,因此可将本专利技术所述基因与植物中过表达启动子结合后导入合适的表达载体并转化植物宿主,进而减小小麦分蘖角度,使得小麦株型紧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个调控小麦分蘖角度的基因tata1-6d,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tata1-6d的CD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小麦分蘖角度的基因tata1-6d,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tata1-6d的基因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小麦分蘖角度的基因tata1-6d编码的蛋白,其特征在于,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4.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因tata1-6d的表达盒、重组载体或重组微生物。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因tata1-6d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选自如下(A1)或(A2):

6.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达盒、重组载体或重组微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如下(B1)或(B2):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个调控小麦分蘖角度的基因tata1-6d,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tata1-6d的cd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小麦分蘖角度的基因tata1-6d,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tata1-6d的基因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控小麦分蘖角度的基因tata1-6d编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娥欧平和徐涛王衍冲肖进袁春霞孙丽王宗宽王巍王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