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0542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6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并且具有优良的弯曲加工性的高强度热轧钢板。所述热轧钢板的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5~0.15%、Si:0.2~1.2%、Mn:1.0~2.0%、P:0.04%以下、S:0.0030%以下、Al:0.005~0.10%、N:0.005%以下和Ti:0.03~0.13%,且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此外,在从钢板的两表面分别至整个板厚的1.5~3.0%深度的表层区域,贝氏体面积率:不到80%,粒径为2~15μm的铁素体相的面积率:10%以上,在该表层区域以外的内部区域,贝氏体相面积率:超过95%,并且,其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用于汽车结构部件或卡车框架等的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并且。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提高汽车的燃料效率成为重要的课题,此夕卜,为了兼具有碰撞安全性,对于通过使用材料的高强度化以及部件的薄壁化,从而使车身本身轻量化的研究一直较为活跃。迄今为止,作为汽车部件,一直使用拉伸强度为440MPa级或590MPa级的热轧钢板,而最近对于780MPa级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期望不断提高。但是,一般而言,随着钢板的高强度化,其成型性下降。因此,为了实现汽车部件等所要求的弯曲加工性等成型性的提高,正在进行各种尝试。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一种热轧钢板,其钢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超过0.055% 且不至IJ 0.15%、S1:不到 1.2%、Mn:超过 0.5% 且不到 2.5%、Al:不到 0.5%、P:不到0.1%、S:不至IJ 0.01%、N:不至IJ 0.008%、以及在以下(I)式范围内的选自V:超过0.03%且不到0.5%、T1:超过0.003%且不至IJ 0.2%、Nb:超过0.003%且不到0.1%和Mo:超过0.03%且不到0.2%中的I种或2种以上,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且其钢组织为,含有70体积%以上具备以下(2)式所规定的维氏硬度Hva的等轴铁素体,马氏体的含量为O 5体积%,余量由除了前述等轴铁素体以外的铁素体、贝氏体、渗碳体和珠光体中的I种或2种以上形成。根据专利文献I所述的技术,通过含有70%以上的硬质的等轴铁素体,可以得到拉伸强度为850MPa以上,并且在板厚为Imm时的极限弯曲半径为0.5mm以下的弯曲性优良的热轧钢板。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具有7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在800 1000°C的精轧温度下对钢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4 0.15%、S1:0.05 1.5%、Mn:0.5 2.0%、P:0.06% 以下、S:0.005% 以下、Al:0.10% 以下、T1:0.05 0.20%的钢片进行热轧,然后以55°C /秒以上的冷却速度冷却,接着在以120°C /秒以上的冷却速度、成为核沸腾冷却的条件下在500°C以下的温度范围进行冷却,并且在350 500°C下进行卷取。根据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可以得到如`下高强度热轧钢板,其具有由超过95%的贝氏体和不可逆生成的不到5%的其它相所形成的组织,并且加工后的延伸凸缘性优良,钢板内材质的变化小,并且具有稳定的7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16111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 2809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专利文献I所述的技术,为了使硬质的等轴铁素体的比率为70%以上,在热轧后的冷却过程中,必须同时控制铁素体相变温度和7秒以上的空气冷却,因此难以稳定地进行制造。另外,对于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虽然可以确保780MPa以上的高强度,但是贝氏体的组织控制不足,尚不具备足以用作汽车部件的弯曲加工性。如上所述,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难以获得足够的弯曲加工性。特别是在通过剪切将其冲裁加工为预定形状后再进行弯曲加工等成形时,存在有从剪切端面产生裂纹而无法获得预定形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有利 地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即使在将拉伸强度高强度化至780MPa以上时,也具有优良的弯曲加工性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有利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本专利技术人对于改善拉伸强度(TS)为780MPa以上的钢板的弯曲加工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到以下见解。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钢板内部,以贝氏体作为主相,具体来说为贝氏体单相或贝氏体以百分比计超过95%,另一方面,使钢板表层部的组织为贝氏体相的百分比不到80%、富有加工性的铁素体的百分比为10%以上,由此,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例如即使在具有剪切端面时,其弯曲加工性也良好,并且可以抑制裂纹的产生。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见解反复进行研究而最终完成的。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构成如下所述。1.一种弯曲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5 0.15%、Si:0.2 1.2%、Mn:1.0 2.0%、P:0.04% 以下、S:0.0030% 以下、Al:0.005 0.10%、N:0.005%以下和T1:0.03 0.13%,且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此夕卜,在从钢板的两表面分别至整个板厚的1.5 3.0%深度的表层区域,贝氏体面积率:不到80%,粒径为2 15μπι的铁素体相的面积率:10%以上,在该表层区域以外的内部区域,贝氏体相的面积率:超过95%,并且,其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2.如前述I所述的弯曲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前述钢板的组成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选自Cu:0.01 0.20%,N1:0.01 0.50%,Nb:0.005 0.10%、V:0.002 0.50%、Mo:0.02 0.50%,Cr:0.03 0.50% 和 B:0.0002 0.0050% 中的 I 种或2种以上。3.如前述I或2所述的弯曲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前述钢板的组成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Ca:0.0003 0.005%和REM:0.0003 0.0100%中的I种或2种。4.一种弯曲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由前述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分组成所形成的钢原材加热至1200 1350°C,并保持1200秒钟以上,然后将粗轧结束温度设为1050°C以上、并且将精轧结束温度设为830 930°C完成热车L,然后以平均冷却速度:35°C /秒以上的速度冷却至卷取温度:350 550°C。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稳定地得到一种维持拉伸强度:780MPa以上的高强度并同时提高了弯曲加工性的热轧钢板,这在工业上极其有用。此外,如果将本专利技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用于汽车的结构部件或卡车的框架,则可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并且减轻车身的重量,进而能够降低环境负荷。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首先,对于在本专利技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中,将钢板的成分组成限定在前述范围中的理由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表示各成分元素的含量的“ %”,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质量%”。C:0.05 0.15%C是对于高强度化有效的元素,并促进了贝氏体的形成。此外,通过添加C,降低了贝氏体相变点,从而使贝氏体组织变得微细,因此对于提高弯曲加工性是有效的。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必须使C量为0.05%以上。另 一方面,如果C量超过0.15%,则弯曲加工性显著下降,焊接性也下降,因此使其上限为0.15%。因此,使C量为0.05 0.15%,并优选为0.07 0.12%的范围。Si:0.2 1.2%Si不仅是通过抑制粗大的渗碳体的生成而有助于提高弯曲加工性的元素,而且还是有助于固溶强化的元素,为了得到这些效果,必须添加0.2%以上。另一方面,如果添加量超过1.2%,则不仅钢板的表面性状显著劣化、弯曲加工性下降,而且会导致化学转化处理性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曲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5~0.15%、Si:0.2~1.2%、Mn:1.0~2.0%、P:0.04%以下、S:0.0030%以下、Al:0.005~0.10%、N:0.005%以下和Ti:0.03~0.13%,且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此外,在从钢板的两表面分别至整个板厚的1.5~3.0%深度的表层区域,贝氏体面积率:不到80%,粒径为2~15μm的铁素体相的面积率:10%以上,在该表层区域以外的内部区域,贝氏体相的面积率:超过95%,并且,其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勇人中岛胜己船川义正森安永明村田贵幸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