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臂塔式起重机及其A字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470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及其A字架。其中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包括:顶端结构(10);前撑杆组件(20),其顶端与顶端结构(10)固定连接;以及后撑杆组件(30),其顶端与顶端结构(10)铰接;前撑杆组件(20)包括前上撑杆(21),前上撑杆(2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的第一主弦(211);后撑杆组件(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的第二主弦(3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受力合理以简化架构且方便安装的动臂塔式起重机及其A字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及其A字架
技术介绍
A字架是动臂塔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销轴连接方式安装在塔机的平衡臂上,通过变幅钢丝绳和变幅拉杆与起重臂相连,承受臂架和其上部件的自重以及吊重、风载等载荷作用而产生弯矩、拉压力以及剪切力,受力状况较为复杂。现有动臂塔机的A字架一般都设计得很粗大且相当复杂,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但是这种粗大和复杂的结构给加工制作、运输、安装都带来了许多麻烦,且增加了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受力合理、制作简单、安装和运输方便,能够满足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如图1和图2所示,A字架所采用的前撑杆20’和后撑杆30’都是平行布置的结构,即前撑杆20’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主弦211’之间是相互平行的,且两个相对设置的主弦211’用若干腹杆212’焊接成一体;后撑杆30’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主弦之间也是相互平行的;前撑杆20’和后撑杆30’之间无斜撑杆连接。对吨位较大的动臂塔机来说,前撑杆20’和后撑杆30’肯定会出现超长或超宽的现象。同时顶端结构10’的主横梁15’ 一般是采用板焊接而成的箱型梁,或采用圆管,由于主横梁15’支点跨距大,所以会设计成很粗大和复杂的结构。结合参见图3和图4,分析顶端结构10’上的主横梁15’受力情况,图中点I’和点2’分别为前撑杆20’两个相对设置的主弦211’最上端的受力点,F’为作用在主横梁15’上的作用力,L’为点I’与点2’之间力臂距离,图4中点I’上F1’和点2’上的F2’分别为多力耦合后产生的相互平行力,无侧向力的分解。由此可以分析,在相同F’作用下,若L’越大,则F’产生的弯距就越大,主横梁15’就必须设计很粗大,其整个顶端结构10’也随之变得很粗大和复杂;由于无侧向力分解F1’和F2’,致使F1’和F2’产生的垂直力很大。同理,如果将点I’和点2’分别看做是后撑杆30’两个相对设置的主弦最上端的受力点,那么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根据以上的受力分析得知,为了保证A字架的稳定性,前撑杆20’和后撑杆30’的主弦都要求设计很强,即主弦也比较粗大。主横梁15’和主弦的粗大导致整个A字架的结构庞大,而因为整个结构的庞大,给制作带来麻烦,加大制作难度,这些都不适合吨位较大的动臂塔机的设计要求和运输要求。爬梯及护圈70’设置在垂直的后撑杆30’上,操作人员可以沿着爬梯攀爬至顶端平台60’上;缓冲器51’通过位于其下侧的撑杆52’作用来固定在前撑杆20’上。这样的A字架安装比较麻烦。前撑杆20’和后撑杆30’通过销轴11’连接好以后,接下来就很难将整个A字架与平衡臂连接好,因为前撑杆20’和后撑杆30’会绕销轴11’旋转进而相互靠近贴在一起。所以,安装时,首先需要先把前撑杆20’与平衡臂连接好,然后借助起重机把后撑杆30’拉开,让后撑杆30’与平衡臂连接,这个过程需要至少两台起重机相互的配合,不但过程麻烦,而且对操作人员来说也很不安全。其次顶端平台60’和液压的缓冲器51’都必须借助另外的平台,在高空中进行安装。国外动臂塔机的A字架,有的也采用梭型结构,即整体呈现从下至上横截面逐渐减小的结构,但是其顶端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且笨重,制作比较麻烦;也没有在前撑杆和后撑杆之间设置斜撑杆,导致前撑杆和后撑杆都要求做得粗大,不但其稳定性相对不好,而且给运输和安装都带来了类似的麻烦。前述的这两种类型A字架,其顶端结构复杂且笨重,既加工制作难度大,又不好运输和安装,从而费时费力,增加了制作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同时安装难度大,要求高,而且对操作人员来说,十分的不安全,A字架爬梯是垂直布置,人员不仅不好爬,而且在安装平衡重时,容易造成爬梯与平衡重之间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受力合理以简化架构且方便安装的动臂塔式起重机及其A字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包括:顶端结构;前撑杆组件,其顶端与顶端结构固定连接;以及后撑杆组件,其顶端与顶端结构铰接;前撑杆组件包括前上撑杆,前上撑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的第一主弦;后撑杆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的第二主弦。进一步地,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主弦相对于前撑杆组件的纵向中截面对称设置,顶端结构固定于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主弦的顶端;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主弦相对于后撑杆组件的纵向中截面对称设置,顶端结构铰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主弦的顶端。进一步地,前撑杆组件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前下撑杆,两个前下撑杆分别与两个第一主弦一一对应地同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后撑杆组件还包括横杆,横杆连接在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主弦之间,并位于第二主弦下部。进一步地,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还包括斜撑杆,斜撑杆连接在前撑杆组件与后撑杆组件之间。进一步地,斜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主弦铰接,第二端与同侧的第二主弦的底端铰接。进一步地,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还包括防后倾装置,防后倾装置包括:两个缓冲器,两个缓冲器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主弦一一对应铰接;以及两个牵拉件,两个牵拉件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主弦一一对应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缓冲器铰接,同侧的缓冲器、牵拉件以及第一主弦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地,缓冲器的铰接端与同侧的斜撑杆的第一端在第一主弦的两相对侧壁上对应设置。进一步地,顶端结构包括:底板,固定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弦的顶端;两个立板,相对设置在底板上并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主弦的顶端一一对应铰接,相对设置的立板相对于顶端结构的纵向中截面对称设置,且相对设置的立板之间的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滑轮组件,设置在相对设置的立板之间;以及档绳组件,固定于相对设置的立板上方。进一步地,立板具有耳孔;滑轮组件包括滑轮轴和套设在滑轮轴上的多个滑轮;顶端结构还包括固定于立板的耳孔中的耳座,滑轮轴穿设在耳座的通孔中。进一步地,后撑杆组件竖直设置;前撑杆组件相对于后撑杆组件倾斜设置;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还包括固定于前撑杆组件上的爬梯组件。进一步地,爬梯组件包括:第一爬梯,固定于前撑杆组件上;第二爬梯,固定于前撑杆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爬梯的下方;以及休息平台,固定于前撑杆组件上并位于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之间。进一步地,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还包括顶端平台,顶端平台包括:后平台,固定于后撑杆组件的上部;两个侧平台,相对设置于前撑杆组件的上部并与后平台相连接;以及翻转平台,铰接于前撑杆组件上,翻转平台具有贴近前撑杆组件的第一位置,以及支撑于前撑杆组件上的第二位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包括:平衡臂;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固定于平衡臂上;以及起重臂,与平衡臂铰接;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为前述的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使前撑杆组件包括前上撑杆,前上撑杆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的第一主弦,后撑杆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的第二主弦,可以使前撑杆组件和后撑杆组件分别形成梭形结构,从而使施加在前撑杆组件顶端的两个受力点上沿第一主弦向下的力或施加在后撑杆组件顶端的两个受力点上的沿第二主弦向下的力分解出两个竖直向下的分力以及两个相反方向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包括:顶端结构(10);前撑杆组件(20),其顶端与所述顶端结构(10)固定连接;以及后撑杆组件(30),其顶端与所述顶端结构(10)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撑杆组件(20)包括前上撑杆(21),所述前上撑杆(2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的第一主弦(211);所述后撑杆组件(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的第二主弦(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包括: 顶端结构(10); 前撑杆组件(20),其顶端与所述顶端结构(10)固定连接;以及 后撑杆组件(30),其顶端与所述顶端结构(10)铰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撑杆组件(20)包括前上撑杆(21),所述前上撑杆(2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的第一主弦(211); 所述后撑杆组件(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间距从下至上逐渐减小的第二主弦(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其特征在于, 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主弦(211)相对于所述前撑杆组件(20)的纵向中截面对称设置,所述顶端结构(10)固定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主弦(211)的顶端; 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主弦(31)相对于所述后撑杆组件(30)的纵向中截面对称设置,所述顶端结构(10)铰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主弦(31)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撑杆组件(20)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前下撑杆(22),两个所述前下撑杆(2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主弦(211)——对应地同轴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撑杆组件 (30)还包括横杆(32),所述横杆(32)连接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主弦(31)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主弦(31)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还包括斜撑杆(40),所述斜撑杆(40)连接在所述前撑杆组件(20)与所述后撑杆组件(30)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主弦(211)铰接,第二端与同侧的所述第二主弦(31)的底端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还包括防后倾装置(50),所述防后倾装置(50)包括: 两个缓冲器(51),两个所述缓冲器(5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主弦(211)一一对应铰接;以及 两个牵拉件(52 ),两个所述牵拉件(52 )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主弦(211) —一对应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所述缓冲器(51)铰接,同侧的所述缓冲器(51)、所述牵拉件(52)以及所述第一主弦(211)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臂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51)的铰接端与同侧的所述斜撑杆(40)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主弦(211)的两相对侧壁上对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军朱守寨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