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具有:一对胎圈部;从所述胎圈部延伸的一对侧壁部;和在所述侧壁部间以环状延伸的胎面部,所述胎面部由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多种类型的橡胶构成,且所述胎面部被至少分成位于所述轮胎的包括轮胎赤道面的中央部的中心区和位于所述轮胎的各侧部的两个侧区;每个侧区被分为与所述中心区相邻的中间部和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外侧的边缘部,使得所述中间部的橡胶的300%模量和所述边缘部的橡胶的300%模量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个侧区和另一个侧区之间不同;以及由所述中间部占据的区域在一个侧区和另一个侧区之间不同,由此使得所述胎面部的模量分布关于所述轮胎赤道面不对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下文中,有时会简称为“轮胎”),特别涉及一种在轮胎的侧部具有改进的胎面胶特性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根据机动两轮车技术的进步,竞赛用机动两轮车日益需要具有更高的输出和速度性能。结果,当这种机动两轮车超高速直行时,在轮胎的中央部产生大量的热,导致中央部的温度急剧增大,并因此导致中央部的胎面胶破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尝试改进胎面胶的耐久性。另一方面,在转弯时,机动两轮车需要具有高速转弯所需的足够胎面抓地力。然而,在胎面部全部设有与轮胎中央部一样的具有改进耐久性的橡胶的情况下,证明不能具有足够的抓地力。与机动两轮车轮胎的改进相关的技术的示例包括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轮胎的技术的JP03-125604,如图7中所示,其中胎面部由从特定边界点P到一个外缘Ql的一个胎肩区S和从边界点P通过轮胎的赤道线C到另一个外缘Q2的剩余区O形成,特定边界点P为位于赤道线C和一个外缘Ql之间的位置,其中赤道线C和P之间的距离是作为一个外缘Ql和另一个外缘Q2之间的沿轮胎轴线方向的距离的胎面宽度的0.15至0.35倍;并且一个胎肩区S和剩余区O各自由不同的橡胶形成,每个橡胶具有预定的损耗弹性模量和损耗柔量,从而使轮胎的左手侧和右手侧的磨损量均匀,并由此提高公路行驶中的耐久性。进一步,根据绕圈赛道的形式,为了改进行驶性能,如图8中所示,JP09-136504公开了一种机动两轮车用的轮胎,其中:胎面胶由两个胎面部构成,该两个胎面部分别从胎面端部朝着轮胎赤道线CL延伸且在两个胎面部的接合面彼此接合;对于各个胎面部使用不同混合组分的橡胶基材;接合宽度JW设置为比胎面宽度TW小,其中接合宽度为接合面的轮胎轴向在两端之间沿胎面表面的长度,胎面宽度为各自胎面端之间沿着胎面表面的长度;以及沿着接合面设置具有增强帘线的插入帘布层。然而,在这种传统的竞赛用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中,难以建有在相对高速直行时的足够的耐久性,和在相对高速转弯时的良好的抓地力,期望的是建立一种能够以兼容的方式实现这些所需性能的技术。在赛道等中,输入的形式在左手侧和右手侧之间不同,特别地,尤其期望的是能够根据左手侧或右手侧的各输入恰当地发挥高速转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_9]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改进胎面胶来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在该充气轮胎中使相对高速直行的耐久性和高速转弯期间的胎面表面抓地特性兼容。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即使如在比赛时在直行、左转弯和右转弯之间的输入不同,该种充气轮胎也能发挥合适的耐久性和驾驶稳定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具有:一对胎圈部;从所述胎圈部延伸的一对侧壁部;和在所述侧壁部间以环状延伸的胎面部,其中,所述胎面部由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彼此相邻的多种类型的橡胶构成,且所述胎面部被至少分成位于所述轮胎的包括轮胎赤道面的中央部的中心区和位于所述轮胎的各侧部的两个侧区;构成所述中心区的橡胶的300%模量(modulus)比构成所述侧区的每个橡胶的300%模量高,且构成所述侧区的橡胶的300%模量在一个侧区和另一个侧区之间不同。在本说明书以及其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300%模量”表示以500±25mm/min的速度对根据JIS K6251在100°C的JI S型3哑铃型(dumb-bell type)样本执行拉伸测试而测量到得在30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进一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具有:具有:一对胎圈部;从所述胎圈部延伸的一对侧壁部;和在所述侧壁部间以环状延伸的胎面部,其中,所述胎面部由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彼此相邻的多种类型的橡胶构成,且所述胎面部被至少分为位于所述轮胎的包括轮胎赤道面的中央部的中心区和位于所述轮胎的各侧部的两个侧区,两个侧区中的一个侧区被分为与所述中心区相邻的中间部和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外侧的边缘部;构成所述中心区的橡胶的300%模量比构成所述侧区的每个橡胶的300%模量高,且所述中间部的橡胶的300%模量与构成两个侧区的另一个侧区的橡胶的300%模量不同。进一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具有:一对胎圈部;从所述胎圈部延伸的一对侧壁部;和在所述侧壁部间以环状延伸的胎面部,其中,所述胎面部由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彼此相邻的多种类型的橡胶构成,且所述胎面部被至少分为位于所述轮胎的包括轮胎赤道面的中央部的中心区和位于所述轮胎的各侧部的两个侧区,每个侧区被分为与所述中心区相邻的中间部和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外侧的边缘部;构成所述中心区的橡胶的300%模量比构成所述侧区的每个橡胶的300%模量高,各个中间部的橡胶的300%模量在一个侧区和另一个侧区之间大体相同或不同,以及各个边缘部的橡胶的300%模量在一个侧区和另一个侧区之间不同。进一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具有:一对胎圈部;从所述胎圈部延伸的一对侧壁部;和在所述侧壁部间以环状延伸的胎面部,其中,所述胎面部由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彼此相邻的多种类型的橡胶构成,且所述胎面部被至少分为位于所述轮胎的包括轮胎赤道面的中央部的中心区和位于所述轮胎的各侧部的两个侧区,每个侧区被分为位于与所述中心区相邻的中间部的橡胶和位于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外侧的边缘部的橡胶;构成所述中心区的橡胶的300%模量比构成所述侧区的每个橡胶的300%模量高,各个中间部的橡胶的300%模量在一个侧区和另一个侧区之间不同,以及各个边缘部的橡胶的300 %模量在一个侧区和另一个侧区之间大体相同或不同。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和第四方面的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优选的是,由所述中间部占据的区域在一个侧区和另一个侧区之间不同。专利技术的效果由于锐意研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通过将具有合适特征的胎面胶分别设置在轮胎中央部和轮胎的侧部,能够使如上所述的相对高速直行的足够耐久性和高速转弯期间良好的胎面表面抓地特性彼此兼容,并且因此,特别地能够获得一种能够根据位于轮胎的左手侧或右手侧的各输入发挥转弯性能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在充气轮胎中使相对高速直行的足够耐久性和高速转弯期间的良好的胎面表面的抓地特性彼此兼容。特别地,能够实现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在该充气轮胎中,即使在例如竞赛中在直行和左转弯/右转弯之间轮胎输入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输入发挥合适的耐久性和驾驶稳定性,以及因此发挥最大的高速转弯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能够实现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在该充气轮胎中,通过将构成轮胎中央部的中心区的胎面胶的300%模量设置为高于每个侧区的胎面胶的300%模量以获得足够的耐久性,并且将每个侧区的胎面胶的300%模量设置为低于中心区的胎面胶的300%模量,以获得良好的抓地特性,从而能够使相对高速直行的足够耐久性和高速转弯期间的良好的胎面表面的抓地特性彼此兼容;以及可以合适地分别设置位于轮胎的左手侧和右手侧的胎面胶特性,并且能够通过将构成两侧区的橡胶的300%模量在一个侧区和另一个侧区之间差异化,而根据轮胎的左手侧或右手侧的每个输入发挥优异的高速转弯性能。进一步,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具有:一对胎圈部;从所述胎圈部延伸的一对侧壁部;和在所述侧壁部间以环状延伸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由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多种类型的橡胶构成,且所述胎面部被至少分成位于所述轮胎的包括轮胎赤道面的中央部的中心区和位于所述轮胎的各侧部的两个侧区;每个侧区被分为与所述中心区相邻的中间部和设置在所述中间部的外侧的边缘部,使得所述中间部的橡胶的300%模量和所述边缘部的橡胶的300%模量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个侧区和另一个侧区之间不同;以及由所述中间部占据的区域在一个侧区和另一个侧区之间不同,由此使得所述胎面部的模量分布关于所述轮胎赤道面不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方透,东雅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