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及车辆用座椅的刚性设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7062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6:33
一种车辆用座椅(1),具有座垫(2)和座椅靠背(3),在座垫(2)的前部设置了比作为高刚性区域(PHc)的后部柔软的低刚性区域(PSc),对座垫(2)施加有前后方向的刚性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以提高振动吸收特性为目的,将座垫的位于人体坐骨结节下方的第I人体支承部的动态弹簧常数设定得比位于大腿部下方的第2人体支承部的动态弹簧常数小,在发挥隔振作用时将第2人体支承部作为运动支点。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类似的技术。专利文献1:W02007/07769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 - 287935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和2的技术中,由于增大了座垫的前方侧的弹簧常数,因此对落座者的小腿背侧和胭窝的压迫感升高,落座者不能够获得舒适的落座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对落座者的压迫感、能够获得舒适的落座感的车辆用座椅。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该车辆用座椅在座垫的前部设置了比作为高刚性区域的后部柔软的低刚性区域,对座垫施加有前后方向的刚性分布。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刚性设定方法,该车辆用座椅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其中,在座垫的前部设置比作为高刚性区域的后部柔软的低刚性区域,对座垫施加了前后方向的刚性分布。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01 JP 2010-223340;2010.10.01 JP 2010-22334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中, 该车辆用座椅具有座垫和座椅靠背, 在上述座垫的前部设置了比作为高刚性区域的后部柔软的低刚性区域,从而对该座垫施加有前后方向的刚性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座椅靠背在上下方向中央部分设定有落座者的支承反作用力较小的低刚性区域,并且与该低刚性区域相邻地在座椅靠背的上侧部与下侧部设定有落座者的支承反作用力较大的高刚性区域,在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上施加有反作用力特性不同的刚性分布, 能够使上述座椅靠背的靠背面与落座者的靠背载荷相应地以上述低刚性区域为起点而以多种中间弯折角度进行中间弯折变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对上述座垫的低刚性区域施加了如下的反作用力特性:相对于自上方发挥作用的落座载荷、支承反作用力较大,相对于自前方发挥作用的落座载荷、支承反作用力较小。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将上述座垫的低刚性区域设定为与落座者的大腿前部背侧相接触的大腿前部背侧接触部、与胭窝相接触的胭窝接触部、与小腿背侧相接触的小腿背侧接触部, 以将上述大腿前部背侧接触部、胭窝接触部及小腿背侧接触部的支承反作用力设为大腿前部背侧接触部 > 胭窝接触部 > 小腿背侧接触部的方式设定了上述座垫的低刚性区域的反作用力特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利用包括前端部在内的上述前部与上述后部中的至少这两部分形成上述座垫,使用具有上述反作用力特性的垫构件构成了上述前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与落座者的胸廓大致对应地形成了设定于上述座椅靠背的上侧部的高刚性区域,与落座者的骨盆大致对应地形成了设定于上述座椅靠背的下侧部的高刚性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以与落座者的胸廓和腰部之间的关节大致对应的部位为中心形成了设定于上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分的低刚性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2、6及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座椅靠背具有弹性支承落座者的缓冲垫,在该缓冲垫上形成了在上述座椅靠背的低刚性区域的上下方向中央部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促使该缓冲垫的中间弯折变形的槽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座椅靠背具有在上述缓冲垫的背面侧将上述缓冲垫支承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垫板支承构件, 通过使上述垫板支承构件的机械特性区分为刚性、柔性而设定上述座椅靠背的高刚性区域与低刚性区域。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在与上述大腿前部背侧接触部、胭窝接触部、小腿背侧接触部相当的部分分别使用弹簧常数不同的垫构件而构成了上述座垫的前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由沿前后方向分割而成的多个垫构件构成用于与上述大腿前部背侧接触部相当的部分的垫构件,将配置在后方侧的垫构件的弹簧常数设定得比配置在前方侧的垫构件的弹簧常数小。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使用弹簧常数比用于后部的垫构件的弹簧常数小的垫构件构成上述座垫的前部,使上述座垫的前部的垫构件与后部的垫构件相对并接触的接合面以上述大腿前部背侧接触部与胭窝接触部之间的交界为大致起点以越向后方越低的方式倾斜,施加了上述反作用力特性。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使用弹簧常数比用于后部的垫构件的弹簧常数小的垫构件构成上述座垫的前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岛瑠美子石渡茂树江上真弘平尾章成高松敦永野孝佳伊藤光仁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