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式蒸汽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023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式蒸汽锅炉,涉及锅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锅炉筒体内传统热管组成管束,隔板将管束分隔成上下两段,下段流过热流体,上段形成蒸汽腔;热流体横掠热管管束,沿途将热量通过热管传递给上端蒸汽腔,用于锅炉给水加热产生蒸汽,随后流进套管式热管束组成的预热段,对要进入到蒸汽腔的锅炉给水进行预热,充分利用热流体的热量,降低排出温度。在上下连箱适当位置放置隔板,水从最冷端套管式热管束内管流过后,折回流向较高温度套管式热管束,再折回流向更高温度套管式热管束,呈S形流动,最后流至蒸汽腔,达到充分预热。本发明专利技术预热段的使用,对锅炉给水进行充分预热,使蒸汽腔体积变小,承压能力提高,锅炉整体结构紧凑,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蒸汽锅炉
,特别是涉及ー种新型热管式蒸汽锅炉,带有预热段,可以充分吸收热流体的能量,节能效率高,所需动カ消耗小,且结构紧凑。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余热锅炉是烟气热量回收的主要装置,为提高热能的回收效率,多在锅炉中使用热管,但这些热管锅炉都存在着利用效率较低,烟气排烟温度高等问题,热能不能得以充分利用,被加热的流体具有的能量品位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式蒸汽锅炉,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増加了带有套管式热管的预热段,用于生产蒸汽时,对锅炉给水进行了充分预热,使蒸汽腔体积变小,承压能力提高,锅炉整体结构紧凑,安全性高,同时大大提高了锅炉的效率,降低热流体排出温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热管式蒸汽锅炉,包括传统热管、隔板、锅炉筒体及进、出口法兰;锅炉筒体上端为锅炉出口,以法兰密封固接;锅炉筒体内腔沿轴向设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传统热管组成的热管管束,锅炉筒体内腔中上部水平设有隔板,隔板周缘与锅炉筒体内壁密封固接,将锅炉筒体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蒸汽腔,下部为热流体通道,传统热管管束穿过隔板,且在与隔板相接处密封固接,热管的两端在锅炉筒体内腔中悬空设置;其还包括预热段,预热段位于锅炉筒体外的ー侧,轴向设置,与锅炉筒体相接的侧面共用锅炉筒体侧壁,预热段轴向长度大于热流体通道的长度;预热段包括外壳、上下隔板、套管式热管束、入口,上、下隔板分别水平设置于外壳内腔的上、下端,上、下隔板周缘分别与外壳内壁密封固接,上隔板距外壳内腔顶侧壁有间隙,形成上连箱,下隔板距外壳内腔底侧壁有间隙,形成下连箱;上连箱与锅炉筒体相接处,在预热段外壳内,位于锅炉筒体侧壁上设有蒸汽腔接ロ ;上隔板与锅炉筒体内隔板在同一水平面,外壳底壁与锅炉筒体底壁在同一水平面;上、下隔板之间围成的部分径向与热流体通道相通连;套管式热管束轴向相互平行的设于预热段外壳内腔,每ー个套管式热管的两端外周缘分别与上、下隔板密封固接,每ー个套管式热管的内管分别与上、下连箱内腔相通连;预热段外壳底壁上设有锅炉给水入ロ。所述的热管式蒸汽锅炉,其所述上、下连箱内,还各设有上、下加隔板;上、下加隔板轴向垂直设于上、下连箱内,上、下加隔板相对位置错开设置,上、下加隔板周缘与外壳内壁、上、下隔板表面密封固接,将上、下连箱内腔径向分成两个密封腔体;套管式热管束分成几组,两个密封腔体分别与不同的套管式热管束组相通连,由外壳底壁上入口进入的锅炉给水S形流过套管式热管束组后,经蒸汽腔接ロ进入蒸汽腔。所述的热管式蒸汽锅炉,其所述套管式热管,包括内管、外管及上下堵头,内外管之间空间以上下堵头封闭,封闭空间内充有エ质,エ质根据需要确定;传统热管及套管式热管,管外壁为光管,或设有翅片。所述的热管式蒸汽锅炉,其所述隔板、加隔板,具有隔断流道的作用,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的热管式蒸汽锅炉,其所述套管式热管束组数目,根据需要确定。所述的热管式蒸汽锅炉,其エ艺流程为:a)热流体由锅炉筒体一侧径向进入热流体通道,横掠传统热管管束下段,热管管束上段插入蒸汽腔,锅炉给水在蒸汽腔内的热管管束表面以大空间池沸腾的方式产生饱和水蒸汽;b)锅炉给水由外壳底壁上的入口进入预热段,经下连箱内腔、一组套管式热管束、上连箱内腔、另ー组套管式热管束、下连箱内腔、第三组套管式热管束、上连箱内腔做S形流动后,经蒸汽腔接ロ进入蒸汽腔;c)热流体再由锅炉筒体另ー侧径向进入预热段的上、下隔板之间,先横掠过热管束后,再横掠过套管式热管束,预热将要进入蒸汽腔的锅炉给水后,从预热段的另ー侧流出;d)被预热的锅炉给水经过套管式热管束内管流过,井先后经过下、上连箱内腔,最后进入蒸汽腔;e)进入蒸汽腔的锅炉给水,由传统热管管束上部进ー步加热成蒸汽后,由锅炉筒体上端的锅炉出口排出,供后续エ艺使 用。本专利技术的热管式蒸汽锅炉优点在干:使蒸汽腔体积变小,承压能力提高,锅炉整体结构紧凑,安全性高,同时大大提高了锅炉的效率,降低热流体排出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式蒸汽锅炉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出口2-锅炉筒体3-热管4-隔板 5-蒸汽腔接ロ6-套管式热管7a_上加隔板7b_下加隔板8_上隔板9-下隔板 10-锅炉给水入口11-上连箱12-下连箱 13-蒸汽腔14-热流体通道15-预热段外壳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热管式蒸汽锅炉,采用传统热管及新型套管式热管技术,増加了一个预热段,充分的利用热流体的能量,降低热流体排出温度,提高效率。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式蒸汽锅炉,包括传统热管3、隔板4、锅炉筒体2及出ロ I ;锅炉筒体2上端为锅炉出口 1,以法兰密封固接;锅炉筒体内腔沿轴向设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传统热管3组成的热管管束,锅炉筒体内腔中上部水平设有隔板4,隔板4周缘与锅炉筒体内壁密封固接,将锅炉筒体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蒸汽腔13,下部为热流体通道14,传统热管管束穿过隔板4,且在与隔板4相接处密封固接,各传统热管3的两端在锅炉筒体内腔中悬空设置;还包括预热段,预热段位于锅炉筒体2外的ー侧,轴向设置,与锅炉筒体2相接的侧面共用锅炉筒体侧壁,预热段轴向长度大于热流体通道14的长度;预热段包括外壳15、上下隔板8、9、套管式热管束6、锅炉给水入ロ 10,上、下隔板8、9分别水平设置于外壳内腔的上、下端,上、下隔板8、9周缘分别与外壳内壁密封固接,上隔板8距外壳内腔顶侧壁有间隙,形成上连箱11,下隔板9距外壳内腔底侧壁有间隙,形成下连箱12 ;上连箱11与锅炉筒体2相接处,在预热段外壳15内,位于锅炉筒体侧壁上设有蒸汽腔接ロ 5 ;上隔板8与锅炉筒体2内隔板4在同一水平面,外壳底壁与锅炉筒体底壁在同一水平面;上、下隔板8、9之间围成的部分,径向与热流体通道14相通连;套管式热管束6轴向相互平行的设于预热段外壳内腔,每ー个套管式热管的两端外周缘分别与上、下隔板8、9密封固接,每ー个套管式热管的内管开ロ分别与上、下连箱11、12内腔相通连;套管式热管,包括内管、外管及上下堵头,内外管之间空间以上下堵头封闭,封闭空间内充有エ质,エ质根据需要确定。预热段外壳15底壁上设有锅炉给水入ロ 10。上、下连箱11、12内,还各设有上、下加隔板7a、7b ;上、下加隔板7a、7b轴向垂直设于上、下连箱11、12内,上、下加隔板7a、7b相对位置错开设置,上、下加隔板周缘与预热段外壳15内壁、上、下隔板8、9表面密封固接,将上、下连箱11、12内腔径向分成两个密封腔体;套管式热管束6分成几组,两个密封腔体分别与不同的套管式热管束组相通连,由预热段外壳15底壁上锅炉给水入口 10进入的锅炉给水S形流过套管式热管束后,经蒸汽腔接ロ 5进入蒸汽腔13。传统热管3及套管式热管6,管外壁为光管,或设有翅片。传统热管3组成的热管管束用于实现锅炉的主要性能,热管管束被隔板4分成上下两段,热流体横掠热管管束,热量被热管传递至管束上段,在锅炉筒体2形成的蒸汽腔内将热水加热成蒸汽,蒸汽由出口 I排出,释放一定热量的热流体随后流至由套管式热管束6、上隔板8、下隔板9、连箱内隔板7及预热段外壳15形成的预热段。为了能充分预热锅炉给水,套管管束可以被分成几部分,在上下联箱适当位置加隔板7,水从入口 10进入到预热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式蒸汽锅炉,包括传统热管、隔板、锅炉筒体及进、出口法兰;锅炉筒体上端为锅炉出口,以法兰密封固接;锅炉筒体内腔中轴向设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传统热管组成的热管管束,锅炉筒体内腔中上部水平设有隔板,隔板周缘与锅炉筒体内壁密封固接,将锅炉筒体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蒸汽腔,下部为热流体通道,传统热管管束穿过隔板,且在与隔板相接处密封固接,各传统热管的两端在锅炉筒体内腔中悬空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热段,预热段位于锅炉筒体外的一侧,轴向设置,与锅炉筒体相接的侧面共用锅炉筒体侧壁,预热段轴向长度大于热流体通道的长度;预热段包括外壳、上下隔板、套管式热管束、入口,上、下隔板分别水平设置于外壳内腔的上、下端,上、下隔板周缘分别与外壳内壁密封固接,上隔板距外壳内腔顶侧壁有间隙,形成上连箱,下隔板距外壳内腔底侧壁有间隙,形成下连箱;上连箱与锅炉筒体相接处,在预热段外壳内,位于锅炉筒体侧壁上设有蒸汽腔接口;上隔板与锅炉筒体内隔板在同一水平面,外壳底壁与锅炉筒体底壁在同一水平面;上、下隔板之间围成的部分径向与热流体通道相通连;套管式热管束轴向相互平行的设于预热段外壳内腔,每一个套管式热管的两端外周缘分别与上、下隔板密封固接,每一个套管式热管的内管分别与上、下连箱内腔相通连;预热段外壳底壁上设有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式蒸汽锅炉,包括传统热管、隔板、锅炉筒体及进、出口法兰;锅炉筒体上端为锅炉出口,以法兰密封固接;锅炉筒体内腔中轴向设有多根相互平行的传统热管组成的热管管束,锅炉筒体内腔中上部水平设有隔板,隔板周缘与锅炉筒体内壁密封固接,将锅炉筒体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蒸汽腔,下部为热流体通道,传统热管管束穿过隔板,且在与隔板相接处密封固接,各传统热管的两端在锅炉筒体内腔中悬空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热段,预热段位于锅炉筒体外的ー侧,轴向设置,与锅炉筒体相接的侧面共用锅炉筒体侧壁,预热段轴向长度大于热流体通道的长度; 预热段包括外壳、上下隔板、套管式热管束、入口,上、下隔板分别水平设置于外壳内腔的上、下端,上、下隔板周缘分别与外壳内壁密封固接,上隔板距外壳内腔顶侧壁有间隙,形成上连箱,下隔板距外壳内腔底侧壁有间隙,形成下连箱;上连箱与锅炉筒体相接处,在预热段外壳内,位于锅炉筒体侧壁上设有蒸汽腔接ロ ;上隔板与锅炉筒体内隔板在同一水平面,夕卜壳底壁与锅炉筒体底壁在同一水平面; 上、下隔板之间围成的部分径向与热流体通道相通连; 套管式热管束轴向相互平行的设于预热段外壳内腔,每ー个套管式热管的两端外周缘分别与上、下隔板密封固接,每ー个套管式热管的内管分别与上、下连箱内腔相通连; 预热段外壳底壁上设有入口。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连箱内,还各设有上、下加隔板;上、下加隔板轴向垂直设于上、下连箱内,上、下加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达忠李玉华唐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